第12章 王勃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咏风
唐·王勃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释
肃肃:象声词。
加:给予。
林壑(hè):指有树林的山谷。
驱:驱散,赶走。
卷:卷走,吹散。
固:本来。
迹:行动留下的痕迹。
动息:活动与休息。
简析《咏风》不仅仅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首句“肃肃凉景生”平直轻快而起,写了习习凉风乍起。第二句“加我林壑清”写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低贵贱,北风都遍施恩惠。第二联写风能够驱散烟云,能够卷走雾霭,穿梭于涧户的山舍,将清爽带给了人们。第三联主要赞扬风的品格,“去来固无迹”指风的行踪不定,只是为了施惠于人们,而且没有任何所图。“动息如有情”一句借用《抱朴子·畅玄篇》中“动息知止,无往不足”的意思,说风慷慨惠施,不遗余力,就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最后一联“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写了风在白天为劳作的人们送来清凉,在傍晚,又为歇息的人们吹奏起悦耳的松涛声。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风,实际上是托物言志,表面上赞美风的高尚,实际上抒写了诗人普济苍生的情怀。
背景
根据作者生平,这首诗当作于唐高宗乾封至上元年间。
名家点评
〔宋〕计有功:最有余味,真天才也。(《唐诗纪事》)
〔明〕顾璘:子安五言,独此篇语意皆到,可法。五、六近道之语,结飘逸有情。(《批点唐音》)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圣泉宴
唐·王勃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注释
披襟(jīn):敞开衣襟,胸怀舒畅。
乘:登。
石磴(dēng):台阶。
列籍:依次而坐。
山酌:山野人家酿的酒。
韵:声音相应和。
野弦:在山野演奏的乐曲。
重岩:高峻、连绵的山崖。
夕烟:傍晚时的烟霭。
简析
《圣泉宴》是王勃所做的一首记叙出游欢宴的诗。首联直接点题,“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写山路很陡,诗人一路敞着衣襟登山,终于抵达山顶,然后席地而坐,俯瞰淙淙流过的圣泉。三、四句“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意境非常开阔,气势雄浑,写诗人饮着醇厚的美酒,美酒散发着香气弥漫山间,耳边的阵阵松涛就是大自然奏出的旋律,可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五、六句“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从小地方落笔,重在描写“垂叶”“落花”的动态之美,逼真细腻。树叶从枝头飘然下落,进入水中,水中的倒影也随着水流忽高忽低。有的落花悄然地没入土中,可是香气却在空气弥漫开来。尾联两句“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诗人的目光又定格到了云雾中的山峰上,迷蒙含蓄,给我们一种欢宴没有结束之感。
背景
王勃总章二年(669)春天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沛王府,五月开始蜀中之游。这年秋冬直到第二年春,王勃一直在梓州游览。总章三年(670)春,诗人少长同游,共写高情,留下此诗。
名家点评
〔明〕陆时雍:三、四琢矣,然琢而不伤,其气浑浑。(《唐诗镜》)
〔清〕王尧衢:此诗字意颇重,以流丽而不觉。(《古唐诗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