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苏小明
苏小明的爆红,完全是没有防备的“意外”。看似是因为一首《军港之夜》,不过时过境迁后再来梳理那个节点,背后的迹象更值得琢磨。
1980年开春唱票的全国“听众喜爱的十五首歌曲”,确确实实地公开了两派对立的阵营:一派是25万张群众选票所代表的全国大多数人对“文革”时期那些“高大上”歌曲的反叛,以及对抒情的、反映人性的柔性歌曲的强烈共鸣;另一派则是维持着以往的惯性,坚持宣传导向的主旋律歌曲,哪怕明知群众私底下喜欢唱“靡靡之音”,表面上也要宣扬“一身正气”的曲目。在大众歌曲方面这样的争鸣,叠加了文学界卢新华、刘心武等人带动的“伤痕文学”,诗歌界舒婷、北岛和顾城等为代表的“朦胧诗”,美术界的“星星美展”带来的冲击,加之1980年也是电影“百花奖”的恢复元年,《小花》《甜蜜的事业》《泪痕》等电影掀起极大的市场热情,等等。这一切都预示着祖国大地各条“战线”发生着大变革。
1980年2月15日,《北京晚报》复刊。报社里有一批对时代脉搏很敏感的年轻人,他们绝对是“十五首歌曲”的拥护者。为了满足大众的心愿,他们策动了9月23日(中秋节)和24日两场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新星音乐会”,参演歌手有朱明瑛、苏小明、郑绪岚、远征、吴国松、任雁、王静和李默。可以说从出票到演出都极为成功。该演出的实况录音由中国唱片公司发行,不到一个月,“央视”也播出了录像。所以,“新星演唱会”的演出获得了全国性的成功,其中真正成就了的“新星”就是苏小明。其他几位中,郑绪岚已经是当红歌星了,而朱明瑛在东方歌舞团的定位就是演唱亚非拉民歌,远征和任雁也相当出色,可是由于曲目不够出挑而被苏小明盖住了光芒。至于唯一的男歌手吴国松演唱的日本歌手佐田雅志的《男子汉宣言》,虽然由于歌词很有趣味而被观众起哄了,但也不足以成为他成名的佐证。
苏小明并没有良好的歌唱技巧储备,但是她本色的演唱方式,女中音的特别韵味,挺拔又清丽的形象,在那个时代具有天然的“杀伤力”。加上她演唱的军旅题材歌曲居然如此的小清新,不免让人耳目一新、非常倾心。
是的,苏小明属于超前版的“小清新”,独占鳌头。不久后,她推出的专辑都超过了200万销量。《军港之夜》就像一首单曲循环的排行榜冠军曲目那样,两年多时间都让人欲罢不能。但是苏小明本人也显然明白,她的前方有多少分岔。所以不久后她去了法国,再回国,人间已变了模样,没有她原先的延伸轨道了。1996年北京举办“中国流行音乐十年回顾”,笔者在后台见到了苏小明,她已经与当初的自己有不少差异了。她对我说:“我不唱了,有人找我拍戏。”
说一说女中音。当时最出名的是关牧村,但是关牧村的唱法是偏民歌的。真正属于流行音乐的就是苏小明的演唱。过了两年又出来了成方圆和沈小岑等。起码,女中音在当时是“稀缺”品种(当下的降央卓玛也是刻意突出她的这个特征的)。当时港台相对应的有凤飞飞、徐小凤、蔡琴等。总而言之,苏小明就是与其他歌手不一样。她没有华丽的声音和外表,就是一副邻家漂亮妹妹的亲切样子,你不去捧场说什么都是过分的。
1981
苏小明就是当年白驹过隙的那个声音,一刹那成为记忆中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