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吴哥宝窟
1861年1月的一个下午,在柬埔寨茂密的热带森林中,一个名叫亨利·穆奥的法国博物学家正在汗水淋淋地开路前进。当他从榕树的气根和缠绕的藤蔓中钻出来时,突然,眼前朦朦胧胧出现了一座巨大石头建筑的轮廓。绵延的灰色城堡似乎伸向了天际,壮丽的平台回廊飘浮在半空,还有五个形似含苞莲花的高塔刺破青天。整个灰色的建筑被夕阳辉映得通红。
穆奥忘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是找寻稀有的昆虫,花了几天时间考察这些建筑。他兴奋地在笔记本上记下:“这座建筑完全可以与所罗门圣殿相媲美。它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宏伟、最重要、艺术上最完美的古代遗迹。”
穆奥的赞美并不过分。他偶然发现的是高棉帝国神话般的首都吴哥的遗迹。中世纪的高棉帝国疆土庞大,一度包括了现在的整个柬埔寨,以及部分的泰国、缅甸、老挝和越南,它创造了东南亚自古以来最灿烂的文明。
高棉帝国从公元802年兴起,建都吴哥地区,在繁荣昌盛了六百年后,于1432年又迅速地消亡了。热带雨林吞噬了它昔日的繁华,只在吴哥地区留下几百座石头建筑。这些建筑是如此宏伟的灿烂,相比之下,那些受人称颂的希腊、罗马遗迹都相形见绌了。在湄公河的河谷里,高棉人清除了丛林,种植了无边无际的水稻,还修筑了一批铺有石块路面的道路网。他们还兴修水利,建立起复杂的灌溉系统,把全国的水库河渠串连起来,使农作物免受旱涝灾害。结果,这里的水稻一年可以三熟,不仅养活了众多的人民,而且还给王室和寺庙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财源。
高棉帝国最强大的国王叫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年),他想建造一座坚不可摧的王都,于是,集中了大量的雕刻匠、装饰匠和奴隶,开始了这项浩繁伟大的工程。在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后,终于建成了吴哥通王城(也叫大吴哥)。
吴哥通王城意为“伟大的都城”。它呈方形,每边长三公里,整个城周长达十二公里左右。城墙高八米,全部用巨石砌成。全城共有五道城门,门高约二十米。有一个城门叫“胜利门”,城门上有四个面向四方的菩萨头像,它们面含笑容,凝视四方,神态安详,可能是王都的保护神。城门两侧各有一只石象,象有三个头,长牙着地,鼻子在莲花中卷着,十分威严。吴哥通王城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城内有广阔的街道、众多的宫殿、宝塔和寺庙。城内的大金塔高达四十五米。
在现今柬埔寨吴哥地区,除去吴哥通王城,在大约四十五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还分布着各种建筑物六百多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吴哥窟,也就是法国人穆奥发现的那座宝窟。
吴哥窟(也称小吴哥)是全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占地超过一平方公里,它使用了超过三千万立方米的石材,它的体积是埃及金字塔的十倍。这座神庙建于十二世纪上半叶,供奉着印度教的大神毗湿奴金像,后来这座神庙成为佛教徒的圣地。它的中心神殿上有五座镀金的宝塔,高达六十五米,象征着佛教的宇宙中心和众神之家——须弥山;它的外墙表示世界的边缘,四周环绕着大海。
人们可以想象吴哥窟当年的朝圣景象。信奉佛教和印度教的朝圣者,沿着一条长约六百米宽阔的通道进入圣地,这条通道象征着通往天堂的彩虹桥,途中还须穿过有七头蛇雕像守护的大门,然后进入围城。最后朝拜者登上层层台阶,来到一个建于高台上的圣坛前进香,这个圣坛上耸立着代表众神之家的须弥山的五个镀金尖塔。
吴哥窟的伟大不仅在于寺庙建筑的本身,还在于回廊上的石刻浮雕,它表现了高棉工匠们卓越的艺术才能。
最底层的回廊高二米,四周长约八百米。所有壁面都布满精巧的石刻浮雕。由于回廊有屋顶覆盖,所以,石刻至今保存得很完整。浮雕的题材大多取材于印度的神话故事。这种浮雕被称为“石头上的电影”,以连环画的方式讲述着一个个神话故事。还有一些浮雕描绘了战斗场景,如在金边湖上展开的水战,双方军队乘着多桨的战船,厮杀成一团。在激烈的水战中,受伤的士兵倒挂在船旁,被鳄鱼咬住……
吴哥窟的石料来自四十多公里外的扁担山。那里出产的一种质地极好的砂岩石,是很理想的雕刻材料。它石质松软,颗粒细密,便于精雕细刻。采用这种石料,艺术家们运用纯熟的手法,刻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瑰丽画卷。
数百年来,吴哥宝窟隐藏在浓密的森林中。二十世纪开始,人们有计划地把这座城市从森林的巨掌中解救出来,这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工作。高大的榕树和木棉树将根枝伸进了每一个裂缝,裂开了石柱门框,推倒了巨石,还将宏伟的神殿缠绕了起来。
现在,那些摆脱了植物围困的古建筑又受到新的威胁,古庙由于失去几百年来缠绕着、保护着它的植物,受到了热带暴雨的侵蚀;松软的砂岩在细菌的攻击下已开始分解。唯一的解救办法是把这些建筑的石头一块块拆下来,在加固的水泥地基上再建起来,并在四周铺设排水管道。患了“石头病”的建筑,还须涂上特制的化学保护剂。
一直到今天,拯救吴哥宝窟的工作仍在继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