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医古籍中的药酒方
第1节 酒方出处及计量换算
要说中医古籍中的药酒方,就必须要提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巨大的一部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这本书的作者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战乱不断、疫病流行,不计其数的人死于伤寒病。为解决伤寒病的防治问题,张仲景刻苦钻研《素问》等古代医书,结合当时医家及自己的经验,写出了这部医学名著。由于战乱,《伤寒杂病论》问世不久就散失了,后人分别搜集了其中的伤寒部分和杂病部分,整理成两本书,也就是现在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不仅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还使方剂学有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收方剂269首,基本囊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在这些方剂中,水酒合煮之汤有3首、丸5首、散6首,共14个方子用到酒。学习张仲景用酒的方法对我们今天用药酒防治疾病很有启发。
《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大多疗效可靠,一直为后世医家沿用,被称为“经方”。但是,使用经方有一个药量折算的问题,《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时期,东汉时期的度量衡与现代的不同。关于《伤寒杂病论》中方剂药量的折算,历来有不少争议。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今古异制,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按照这个算法,东汉的1两就折合现在的3克。但是,这样折算出来的药量与《伤寒杂病论》经方的真实药量相差很大。
吴承洛所著《中国度量衡史》中指出,东汉时期的1两约折合现代的13.92克,这种算法是以实物考证来折算经方中的药物剂量,相对比较合理,也是目前临床上比较认可的算法。本书中使用的就是这种折算方法,即1两约折合14克,1升约折合200毫升。需要注意的是,《伤寒杂病论》中的1斤是16两,而且有些药物的剂量不是用两来表示,而是用枚、把、升、鸡子大等来表示,为便于读者使用,本书在原方后面的括号里都加上了换算后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