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全面推动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我国工业企业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在基础性、战略性领域,从模仿跟踪升级为并跑领跑。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依然在模仿集成和反向设计国外同类产品,当进入自主发展的“无人区”时,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和正向设计的技术方法和管理经验,这是我国工业企业在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时遇到的严峻挑战。在自主发展时,如果我们在基本方法上走了弯路,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当今技术发展迅速、国际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我国核、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电子等行业正在积极跟踪国际系统工程的发展动态,工作在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青年骨干,应具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自发地跟踪和研究系统工程技术和工具,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些中青年骨干在一线工作中也将逐渐成长为兼具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系统工程专家。
为了推动我国系统工程领域的整体发展,大批中青年骨干在航天系统工程专家的指导下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中国系统工程爱好者协会(CCOSE)。协会成立5年以来,始终秉承“研究系统工程,应用系统工程,推广系统工程”的理念,长期坚持开展系统工程相关的研究实践、交流推广和科普宣传等工作,有效地团结集聚了一大批活跃在我国航天、核工业、航空、船舶、兵器、电子、装备论证、汽车、医药等工程科技领域一线的科研与管理骨干,长期坚持开展学术沙龙活动,组织开展培训,撰写系统工程专著,对推动系统工程方法在我国各工业领域的研究发展和实践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工作也得到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肯定和认可,学会决定在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设立“科普工作站”,组织相关工作。
系统工程是从工程实践(尤其是大型装备工程)中发展起来的,其应用效果最突出的领域也是在工程领域。但是,我国已出版的系统工程相关专著和期刊,多数是在讲理念、方法以及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介绍系统工程方法如何在工程中应用的专著寥寥无几。为此,CCOSE决定撰写一本能够指导在工程中应用系统工程的专著。
系统工程涉及的知识很多,如何组织书稿内容是一个难题。考虑到国际标准凝聚了世界各国在系统工程领域的共识和成功经验,编委会最终决定基于国际标准ISO/IEC/IEEE 15288:2015 Systems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System Life Cycle Processes的框架来组织全书内容,并将书名确定为“系统工程:基于国际标准过程的研究与实践”。
本书共分为5篇13章,由郭宝柱研究员确定总体思路和基本观点,郑新华具体负责组织统稿。
基础篇 介绍了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系统工程标准规范以及系统生存周期。其中,第1章由郭宝柱、郑新华和曹松撰写,段海波和赵献民补充完善;第2章由段海波和郑新华撰写;第3章由段海波和郑新华撰写,何强补充完善。
技术篇 介绍了系统工程的14个技术工作过程,分为3章。本篇由何强主笔,赵献民补充完善,王昕参与了完善工作。
管理篇 介绍了技术管理过程、协议过程和组织的项目使能过程。其中,第7章由曹松撰写,周国勇补充完善;第8章由温跃杰撰写,姚轶崭补充完善;第9章由温跃杰撰写。
支持篇 介绍了系统工程的专业活动以及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其中,第10章由陈红涛撰写,黄百乔补充完善;第11章第一稿由谢伟华撰写,第二稿由鲁金直撰写。
实践篇 介绍了系统工程裁剪与融合以及系统工程的应用情况。其中,第12章由温跃杰和郑新华撰写;第13章由温跃杰和郑新华撰写;周科源、黄百乔以及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的兰小平、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刘泽林分别提供了有关行业的情况,庞博补充完善。
本书由郭宝柱、王国新副教授负责总体审稿工作,周科源、庞博、张玉新分别负责各章节的审稿工作。
在国内外诸多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系统工程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正如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原理事长、国际系统研究联合会原主席顾基发研究员所说,“中国系统工程的第二个春天即将到来”。希望这本书能成为迎接这个春天的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