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市场:一只越来越看得见的手
有买有卖就是市场。
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在《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中对市场有过深入而让人印象深刻的描述:他说,市场就犹如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an invisible hand)的引导,对资源做配置。依据亚当·斯密的理论,市场越有效率,资源的配置也会越有效率。
市场的形成与促进效率
如何才能提升市场效率,是个不小的问题。信息畅通应是首要因素。市场信息能告诉我们,就人、事、时、地、物而言,哪些人缺什么、想什么、要什么,只要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哪怕是千山万水,都会有人不辞辛苦,或是穿越丝路,或是翻越喜马拉雅山,就是要创造交易的可能,市场乃于焉形成。
市场能形成的第二个条件是货能畅其流。若是因交通及运输因素而无法输出及交货,市场也无法形成。在早期喜马拉雅山下的聚落中,人们非常需要食盐这个重要的民生必需品。因市场需求殷切,就应运而生一些专门运盐的商旅驮队,赶着牦牛,长年翻越喜马拉雅山,到西藏买岩盐,再长途跋涉回到聚落卖盐。其他类似的故事也很多,如川藏间运茶的马帮,或是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都是大家熟知的例子。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拜网络科技发展所赐,信息不足或是信息不正确的问题已有效解决大半。通过网络,买卖双方都能迅速交换信息,信息取得及信息搜寻的成本都已大幅降低。经由网络科技的发展,许多市场已快速逼近经济学所说的“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市场。在这些市场上,相同的产品,由于信息透明化,不会出现太大的价差。
除此之外,市场信息快速交换的结果,也出现许多小众、专业化的市场,这些在以前很难做到的事,如今却能轻易完成。以各种社群网站为例,如集邮、钓鱼、赛车、二手车等,都能让买卖双方迅速集结,完成交易,凸显市场的有效性。市场交易越热络,代表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随之增加,因为交易的本质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所以能完成交易,就是为了在交易后各取所需,社会福祉也因此比交易前高,这就是为什么交易能提升社会总体福利。
信息的重要性衍生出一个很大的广告市场。广告最原始的目的是宣传,告诉消费者为什么自己的商品是好的,为何消费者应多多考虑这项产品。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卖商品靠的是口碑,是消费者口耳相传的信息。口碑的信息可能对,也可能不对,但在消费者信息来源有限的情况下,这可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消费者意识渐渐抬头的时代,开始有消费者保护团体出现,通过主动调查与信息揭露,让黑心的、不合格的商品曝光,发挥市场制衡的效果。这些情形随着消费者意识抬头及信息快速传播而形成一种社会运动。今日,在计算机网络发达的时代,消费者也能主动发表对某产品的观感,形成相当的制约效果。
经济学里的四大市场
经济学把市场约略分成商品市场、要素市场、资金市场及外汇市场四大市场,这四大市场分别决定商品价格、工资水平、利率及汇率。
就商品市场而言,由于商品价格的种类繁多,市场也可再略分为批发市场及零售市场。因此,在谈到市场价格时,可将两者分开,分别计算价格变动的水平。在实务上,为了解整体价格的变动情形,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机构都会进行零售价格及批发价格的统计,统计结果则分别以“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趸售物价指数”称之并发布。
就要素市场来说,特别是劳务市场,最常见的指标就是工资水平的变动。此外,失业率也是重要统计数据。就业情形能反映市场景气荣枯:市场景气时,厂商会多雇人,带动薪资上涨及失业率下降。反之,则使薪资水平停滞,同时也会推升失业率。
就资金市场来说,反映资金宽裕或紧缩的重要指标,当然可以由利率的高低一窥端倪。市场资金充裕,可贷资金多于资金需求,反映资金价格的“利率”当然会下跌。反之,若可贷资金少于资金需求,想借钱的多,而可借的钱较少时,自然会拉高资金的价钱,使利率水平升高。
不过,也有人会认为,资金市场的另一个指标是股票市场,这种说法也有它的道理,只是利率水平的变化与股票市场正好呈反向关系,意即当利率水平高时,代表资金需求相对较多,此时,就会有部分资金由风险较高的股票市场跑到风险相对较低的资金市场,而这要如何转变呢?当然是卖股票才能变现,股票只有在变现之后才能成为可用的资金,为此,股票市场就会呈现超卖下跌的熊市(3)。反之,当资金市场的游资充裕,资金没什么好去处,就可能往股市跑,炒高股价而形成牛市(4)。由前述讨论,我们可知,资金市场中利率水平的高低是最重要的基本指针信息,而股票市场的荣枯经常是果而不是因。
最后是外汇市场。汇率是反映一国外贸情形最基本的指标。当一国的商品或服务对外输出多,而进口量相对较少时,就能赚进较多的外汇,如美元。此时,出口国持有的美元多,代表该国外汇市场的美元供给相对较多。因此,美元兑换出口国货币的价位就会下降,造成美元贬而出口国货币升的情形。
反之,若出口相对较弱,而进口又相对较多,此时,该国不但不能赚进较多的美元外汇,反而要支付较多的美元外汇,因此,该国的经济呈现缺美元或对美元有超额需求的情形。若以人民币为例,在这一情况下,原来8元人民币可以换1美元,此时就需要以10元或11元人民币来换1美元,故在此情况下,美元升值而人民币贬值。由上述讨论可知,汇率的变化基本上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当然,有时候,有些国家会刻意贬低本国币值,以期在对外贸易的竞争中取得较有利的地位。
四大市场的联动关系
综观经济运作,上述四大市场其实息息相关且环环相扣。以商品市场来说,若出口的商品有(没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就会旺盛(不振),此时国内厂商的投资也会跟着增加(减少),国内的资金市场也会跟着紧俏(疲弱),故利率会上升(下降),国内的股票市场原本会因资金抽走后下跌,此时却因预期看好(不看好)的心理而会(不会)发生炒作,故会上涨(下跌)。而对要素市场,也就是劳务市场来说,国外的订单增加(减少)后,厂商需人孔急(不急),也因此会有加(不加)薪及加(不加)人的决定,而此将导致国内薪资的上涨(不涨或下降),及失业率的下降(上升)。
当然,就外汇市场来说,出口的增加(不增)会使本国的货币升值(贬值),在预期本国货币会升值的情况下,国内外的炒家很可能会先抛售美元而抢进本国货币,而会让本国货币不当地先大幅升值,从而有可能折损原来不错的对外竞争力。此时,国内央行就可能进行干预,摒除这些不当的外汇炒作,同时打击国内可能发生的房地产炒作。一轮抗通胀的对策就可能会跟着上阵。当然,若本国货币升值升过了头,自然会压抑本国的出口优势,前述的调整机制也可能会随之对应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