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步出夏门行[1]

(魏)曹睿[2]

步出夏门,东登首阳山[3]。嗟哉夷叔,仲尼称贤[4]。君子退让,小人争先。惟斯二子,于今称传。林钟受谢[5],节改时迁。日月不居[6],谁得久存。善哉殊复善,弦歌乐情[7]

商风夕起[8],悲彼秋蝉。变形易色,随风东西。乃眷西顾[9],云雾相连。丹霞蔽日,彩虹带天。弱水潺潺,叶落翩翩。孤禽失群,悲鸣其间[10]。善哉殊复善,悲鸣在其间。

朝游清泠,日暮嗟归[11]。(“朝游”止此为艳。)[12]

蹙迫日暮[13],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14]。卒逢风雨,树折枝摧。雄来惊雌,雌独愁栖。夜失群侣,悲鸣徘徊。芃芃荆棘[15],葛生绵绵[16]。感彼风人,惆怅自怜[17]。月盈则冲,华不再繁。[18]古来之说,嗟哉一言。(“蹙迫”下为趋。)[19]


[1] 《步出夏门行》:这是魏明帝曹睿之作。《乐府诗集》卷三十七引王僧虔《技录》云:“《陇西行》,歌武帝‘碣石’、文帝‘夏门’二篇。”今按:曹睿此首的前句为“步出夏门”,则“夏门”当即此首,“文”为“明”之误。《步出夏门行》之名,即由此而起,正像后来宋词中把《念奴娇》称作《酹江月》是因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末句为“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诗在艺术上较少特色,其中一些好句,大抵是截取曹操、曹丕作品而成。现在选录此首,主要是举例说明乐府中常有割裂别人名句,杂凑成篇的情况。

[2] 曹睿(ruì瑞):即魏明帝(204—239):字元仲,曹丕之子。黄初七年(226)曹丕卒,曹睿继立。他和父祖一样,也写过一些乐府诗,但艺术上成就不高。钟嵘《诗品》评他说:“睿不如丕,亦称三祖”。黄节先生编注《魏武帝文帝诗注》,卷末附有曹睿之作。

[3] 夏门:洛阳城的北边有两座城门,靠西的一座,汉代叫“夏门”,魏晋叫“大夏门”,(见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一)。首阳山:传说中殷周之际伯夷、叔齐饿死之处。首阳山地点,有多种说法。《史记正义》引戴延之《西征记》云:“洛阳东北首阳山有夷齐祠。”并说:“今在偃师县西此。”与此诗合。

[4] 夷叔:指伯夷和叔齐。仲尼:孔子字。在《论语》中孔子曾多次称赞伯夷、叔齐。

[5] 林钟:代指夏历六月。《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律中林钟”。受谢:指逝去。

[6] 居:停留。

[7] “善哉”句:这句似乎为配乐需要而加。下句“弦歌乐情”似承上面“林钟受谢”四句而来。但这四句和前面称赞伯夷、叔齐的意思也不很连贯,疑为乐官拼凑而成。下解末二句尤为明显,“悲鸣在其间”不过是重复“悲鸣其间”,只添一“在”字,显然是为了配乐而设,并无实意。

[8] 商风:秋风。

[9] 乃眷西顾:于是回头向西望,语本《诗经·大雅·皇矣》。

[10] “丹霞”六句:全取曹丕《丹霞蔽日行》中诗句。

[11] 清泠(línɡ伶):清凉,指水。这两句是承上面“孤禽”而言,说它早上到水边游戏,日暮归巢。

[12] 艳:楚歌名。汉魏乐歌中往往加上“艳”和“趋”,大约是加在本辞后面的歌曲。

[13] 蹙(cù簇):紧迫。

[14] “乌鹊”以下三句:全取曹操《短歌行》原文。值得注意的是,《乐府诗集》卷三十所载《短歌行》本辞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而“晋乐所奏”的歌辞中却没有这几句,显系乐官删去移入此诗,而改“月明星稀”为“蹙迫日暮”以与上“日暮嗟归”相连接。

[15] 芃芃(pénɡ朋):草木茂盛的样子。

[16] “葛生”句:语本《诗经·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形容葛藤的蔓长。

[17] “感彼”二句:这里用《王风·葛藟》中“谓他人父,亦莫我顾”,“谓他人昆,亦莫我闻”等句意,形容“孤禽之悲凄。风人:指《葛藟》的作者。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等书认为是曹睿因遭母甄氏被谗而作,“非境有真感,必不能为是语”。恐为附会。此语大抵杂取曹操、曹丕之作而成,而“谓他人父”等语,亦与曹睿早年经历很难牵合,恐只是乐官拼凑之作,不必深究其用意。

[18] 华:同“花”。

[19] 趋:乐曲名。《文选》陆机《吴趋行》注:“崔豹《古今注》曰:‘《吴趋曲》,吴人以歌其地也。’”这里的“趋”与“艳”同,均为附加的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