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歌谣辞[1]
鸡鸣歌[2]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3]。曲终漏尽严具陈[4],月没星稀天下旦。千门万户递鱼钥[5],宫中城上飞乌鹊。
淮南王歌[6]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卫皇后歌[7]
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8]
匈奴歌[9]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10]。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11]。
牢石歌[12]
五侯歌[15]
五侯初起,曲阳最怒[16]。坏决高都[17],连竟外杜[18]。土山渐台,象西白虎[19]。
通博南歌[20]
汉德广,开不宾[21]。度博南,越兰津[22]。度兰仓,为他人[23]。
郑白渠歌[24]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25]。郑国在前,白渠起后[26]。举臿如云,决渠为雨[27]。泾水一石,其泥数斗[28],且溉且粪[29],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30]。
范史云歌[31]
颍川歌[34]
城中谣[37]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38]。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后汉桓灵时谣[39]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40]。寒素清白浊如泥[41],高第良将怯如鸡。
更始时长安中语[42]
灶下养,中郎将[43]。烂羊胃,骑都尉[44]。烂羊头,关内侯[45]。
三府为朱震谚[46]
车如鸡栖马如狗[47],疾恶如风朱伯厚。
箜篌谣[48]
结交在相得,骨肉何必亲[49]。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50]。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天[51]。不见山巅树,摧扤下为薪[52]。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53]。
三秦民谚(太白山俗语)[54]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55]。孤云两角,去天一握[56]。山水险阻,黄金子午[57]。蛇盘乌栊,气与天通[58]。
逐弹语[59]
苦饥寒,逐弹丸。
长安谣[60]
燕燕谣[63]
燕燕尾涎涎[64],张公子[65],时相见。木门仓琅根[66]。燕飞来,啄皇孙[67]。皇孙死,燕啄矢[68]。
汉成帝时歌谣[69]
邪径败良田[70],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爵巢其颠[71]。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72]。
京都谣[73]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小麦谣[74]
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75]。丈人何在西击胡[76]。吏买马,君具车[77]。请为诸君鼓咙胡[78]。
城上乌谣[79]
城上乌,尾毕逋[80]。公为吏,子为徒[81]。一徒死,百乘车[82]。车班班,入河间[83]。河间姹女工数钱[84],以钱为室金作堂[85]。石上慊慊舂黄粱[86]。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87]。
贡禹引俗语[88]
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89]。何以谨慎为,勇敢而临官。
古绝句(四首)[90]
其一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91]。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92]。
其二
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何用通音信,莲花瑇瑁簪。
其三
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93]。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
其四
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
古八变歌[94]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95]。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96]。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97]。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
高田种小麦[98]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99]。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吴孙皓初童谣[100]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101]。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蜀人为罗尚言[102]
尚之所爱,非邪则佞。尚之所憎,非忠则正。富拟鲁卫,家成市里[103]。贪如豺狼,无复极已。蜀贼尚可,罗尚杀我[104]。平西将军,反更为祸[105]。
南风谣[106]
南风起,吹白沙。遥望鲁国何嵯峨[107],千岁髑髅生齿牙[108]。
续貂谚[109]
貂不足,狗尾续。
并州歌[110]
士为将军何可羞,六月重茵披豹裘,不识寒暑断他头[111]。雄儿田兰为报仇,中夜斩首谢并州[112]。
陇上歌[113]
陇上壮士有陈安[114],躯体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骢父马铁锻鞍[115],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116],十荡十决无当前[117]。战始三交失蛇矛,弃我骢窜岩幽,为我外援而悬头[118]。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
行者歌[119]
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巍。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
豫州歌[120]
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121]。玄酒忘劳甘瓠脯[122],何以咏思歌且舞。
襄阳童儿歌[123]
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124]。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125]。时时能骑马,倒着白接[126]。举鞭向葛彊,何如并州儿[127]。
三峡谣[128]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滟滪歌(二首)[129]
其一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其二
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流[130]。
巴东三峡歌[131](二首)
其一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其 二
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丁令威歌[132]
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1] 《杂歌谣辞》:包括历代的歌谣,这些歌谣大抵均未配乐歌唱。
[2] 《鸡鸣歌》:据说是一种楚歌,产生于汉代。《乐府诗集》卷八十三引《晋太康地记》说:“后汉固始、鲖(tónɡ铜)阳、公安、细阳四县卫士习此曲于阙下歌之,今《鸡鸣歌》是也。”
[3] 汝南:后汉郡名,在洛阳之东。
[4] 漏: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漏尽”指夜尽天明。严具陈:戒严的设施都陈列好了。
[5] 鱼钥:古代的钥匙,铸成鱼型。
[6] 《淮南王歌》:汉文帝时,其弟淮南厉王刘长,横行不法,汉文帝把他放逐到蜀地,刘长半途死去,民间作此诗讽刺。
[7] 《卫皇后歌》:汉武帝卫皇后,出身微贱,以头发长得美,受武帝宠幸,立为皇后,其兄卫青任大将军。
[8] 卫子夫:卫皇后名。
[9] 《匈奴歌》:此歌本匈奴人所唱。汉武帝派霍去病将兵出击匈奴,夺取焉支山和祁连山,匈奴人悲伤作歌。二山都在今甘肃西部。
[10] “失我”二句,指放牧困难,生活贫困而无好容颜。一说“焉支”即“胭脂”,可备一说。
[11] “六畜”句:指丧失了良好的牧场,不能繁殖牲畜。
[12] 《牢石歌》:这是讽刺依托权贵的民歌。汉元帝时,宦官石显专权,大臣牢梁、五鹿充宗与他相勾结,一些趋炎附势者依托他们得官。
[13] 牢邪:牢梁呢?石邪:石显呢?五鹿客邪:五鹿充宗的门客呢?
[14] 累累:形容官印之多。绶:挂印的带子。若若:长的样子。
[15] 《五侯歌》:“五侯”即外戚王谭(平阿侯)、王商(成都侯)、王立(红阳侯)、王根(曲阳侯)和王逢时(高平侯)。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封。人民作歌以讽刺他们的骄奢。
[16] “曲阳”句:王根最为嚣张。
[17] “坏决”句:指王根造第宅,引长安以西的高都水进入城内。
[18] “连竟”句:指他的第宅一直连接杜陵一带,杜陵在长安东南。
[19] 渐台:指王根宅内水池中所筑的台。象:仿作的意思。“象”字原本无,余冠英先生据《汉书补注》校补,今从之。西白虎:汉代未央宫殿名。
[20] 《通博南歌》:此歌见《后汉书·哀牢夷传》。杜文澜《古谣谚》作《哀牢行者歌》。据《后汉书》说是汉明帝时事,“行者苦之,歌曰”云云;余冠英先生据《华阳国志·南中志》云:孝武时,“通博南山,度兰仓水、溪,取‘哀牢夷’土地,置唐、不韦二县,当时行人作这首歌”。又以《水经注》也有类似记载,故此断定此篇为汉武帝时民歌。说法不同,此诗究竟产生于何时,似难定论。
[21] 不宾:不服的远方。
[22] 博南:即博南山,在今云南永平。兰津:即澜沧江,在云南西部。
[23] 兰仓:即澜沧江。为他人:指地方僻远,难于久守。
[24] 《郑白渠歌》:此诗见《汉书·沟洫志》。郑白渠在今陕西泾阳之北。战国时韩国人郑国向秦王建议开凿,后来汉武帝又用大中大夫白公计,浚挖和延长郑国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对农业生产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25] 池阳谷口:池阳在今陕西泾阳西。谷口在泾水出谷处,西边是九嵕(zōnɡ踪)山,当在今礼泉、泾阳二县之间。
[26] 郑国:指郑国渠。白渠:指白公所开渠。
[27] 臿(chā插):同“锸”,铁锹。这两句写挖渠犹如兴云,可以致雨。沟水一通,水就来了,犹如下雨。这两句下《乐府诗集》无“水流灶下,鱼跃入釜”二句,《汉书》同。余冠英先生《乐府诗选》从杜文澜《古谣谚》,据荀悦《汉纪》补入,今从《汉书》。
[28] 泥:肥沃的泥土。
[29] 粪:施肥,名词作动词用。
[30] “亿万”句:指广大的人口。
[31] 《范史云歌》:此歌见《后汉书·独行·范冉(一作丹)传》。范冉字史云,桓帝时为莱芜(今属山东)长,因遭母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掾属,以耿直不容,遁逃至梁沛(今豫东苏北一带)清贫自守。中平二年(185)卒,年七十四。
[32] 甑(zènɡ赠):古代蒸饭用的瓦器。“生尘”是说久不使用。
[33] 釜:锅。生鱼:喻指久不生火煮饭菜。
[34] 《颍川歌》:西汉时颍川郡,在今河南中部,治所在阳翟(今禹县)。此歌是诅咒西汉官员灌夫的歌。灌夫为人好结交奸滑,欺压百姓,人民很恨他。
[35] 宁:安定。
[36] 族:全族人被杀死。
[37] 《城中谣》:此歌见《后汉书·马廖传》,据云是西汉后期长安民谣。“城中”指长安。
[38] 广眉:把眉画得很宽。半额:指画得占半个额头。
[39] 《后汉桓灵时谣》:这是讽刺当时举用人才不当的诗。
[40] 父别居:古人要求儿子伺候父母,与父分居,就是“不孝”。
[41] 寒素、清白:均为汉晋举拔士人的科目名。
[42] 《更始时长安中语》:淮阳王刘玄年号“更始”(23—24)。当时起义军立刘玄为帝,攻入长安,所任用的人大抵没有才德,有的出身灶房。长安人加以讥笑。
[43] 中郎将:“比二千石”官员,月俸百斛。
[44] 骑都尉:也是“比二千石”官员。
[45] 关内侯:爵名,无具体封邑,按所封户数收取租赋。
[46] 《三府为朱震谚》:“三府”指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三府。朱震:东汉桓帝时人,字伯厚,与陈蕃为友,陈蕃被杀,他曾被连累下狱。这谚语是称颂他清贫。
[47] “车如”句:形容车破旧,马瘦小。李贺《开愁歌》:“衣如飞鹑马如狗”句,即化用此谚语。
[48] 《箜篌谣》:此诗亦见《太平御览》卷四百零六,作“古歌辞”。逯钦立先生以为是“汉乐府古辞”。
[49] “结交”二句:指朋友相交在互相忠实,即使骨肉也未必真能相亲。
[50] 甘言:甜言蜜语。苏秦:战国时纵横家,以反覆无常著名。
[51] “从风”句:指风吹来草暂时倒下。“富贵”句:指富贵者犹比草被吹上天,离了根。
[52] 摧扤(wù误):摧毁拔倒。薪:柴。
[53] “岂甘”二句:指宁居下位如井中之泥,不上浮作飞浮的尘埃。
[54] 《三秦民谚》:此诗从陕西中部山脉数到云南,所以余冠英先生据清朱乾《乐府正义》说认为是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取滇地时产生的。
[55] 武功:山名,在陕西武功县南。太白:山名,在武功县北。去天三百:一本“百”下有“尺”字。
[56] 孤云:山名,在陕西南郑西南。两角:山名,与孤云山相连。一握:四寸。
[57] 黄金:谷名,在陕西洋县。子午:谷名,在川陕交界处。
[58] 蛇盘乌栊:一作“盘羊乌栊”。蛇盘:在今云南境。《华阳国志·南中志》:“犹溪赤水,盘蛇七曲。盘羊乌栊,气与天通。”乌栊:余冠英先生认为即云南禄劝县东北的乌蒙山,山顶有乌龙泉,或即此地。
[59] 《逐弹语》:此语见《西京杂记》,据说汉武帝宠臣韩嫣以黄金作弹丸射鸟雀,长安城中儿童跟着他拾取弹丸。以此显示统治者的奢淫和人民的困苦。
[60] 《长安谣》:此诗是汉成帝初立时,把元帝时的佞臣石显等人贬逐时人民庆幸而作,见《汉书·佞幸传》。
[61] 伊:指伊嘉,由御史中丞贬为雁门都尉。鹿:指五鹿充宗,由少府贬玄菟太守。
[62] 牢:指牢梁。陈:指陈顺。二人均石显的党羽。贾:同“价”(古音ɡǔ古)。
[63] 《燕燕谣》:此诗见《汉书·五行志》,是汉成帝时童谣,讽刺汉成帝荒淫。成帝经常微行和富平侯张放一起出游。燕燕:指赵飞燕。
[64] 涎(yuàn愿):羽毛有光泽的样子。
[65] 张公子:指张放。
[66] 仓琅根:指门上的铜环,因铜色发青,故称“仓琅根”。“仓琅”即青色。
[67] 燕:指赵飞燕。赵飞燕曾杀害成帝和姬妾所生之子。故称“啄皇孙”。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中“燕啄王孙,知汉祚之将尽”即用此典。
[68] 矢:粪。
[69] 《汉成帝时歌谣》:此诗见《汉书·五行志》,乃讥刺当时政治腐败的民谣。
[70] 邪径:田间被人踩出来的小路。因其毁坏庄稼,故称“败良田”。
[71] “桂树”句:以桂树不结桂子,喻汉成帝无子。黄爵:即黄雀。后人附会说王莽自称得“土德”,土色黄,故云,恐属附会。此句大约指依附成帝宠臣的人。
[72] “昔为”二句:指这些人最后必然遭祸,只能煊赫一时。
[73] 《京都谣》:此谣见《续汉书·五行志》,产生于东汉顺帝末年,讥刺朝政混乱,李固等正人被害,胡广等佞臣反而封侯。
[74] 《小麦谣》:此谣见《续汉书·五行志》据说产生于桓帝初年,当时羌人在凉州一带反叛,汉朝发兵镇压,许多百姓被迫从军。
[75] 妇:儿媳。姑:婆婆。这句说男子出征,庄稼只能由妇女去收割。
[76] 丈人:丈夫。
[77] 吏:下级的小官。君:地位高的官。这两句写他们乘机搜刮,买马买车。
[78] 咙胡:即喉部,今人称喉为喉咙,即一音之转。“鼓咙胡”是咽住喉部,有话不要讲,以免招祸。
[79] 《城上乌谣》:此谣见《续汉书·五行志》,据云产生于桓帝初年,是刺讥官吏贪污的歌。
[80] “城上”二句:据《续汉书》说是指居高位的人便于独得利益,不与下人共享。尾毕逋:余冠英先生认为“毕”指“尽”,“逋”指“欠”,是诅咒官吏缺尾巴,象征其没有好下场。
[81] “公为吏”二句:指父为军吏,子为士兵。
[82] “一徒死”二句:旧释为一人战死,又调发一百辆兵车出战。余冠英先生则认为“一徒”指梁冀,梁冀死后,许多人乘机成为新贵。但与下文“车班班”不太接气。梁刘昭注认为“一徒”指桓帝,桓帝死后,朝廷派人到河间迎接灵帝继位。与《续汉书》本文合。但用“一徒”指桓帝,似亦不甚妥贴,姑存三说供参考。
[83] 班班:车声。入河间:指迎灵帝。
[84] 姹(chà刹):美。河间姹女:指灵帝母董太后,她是河间人。工数钱:指她贪财。《后汉书·董皇后纪》说她“使(灵)帝卖官求货,自纳金钱,盈满堂室”。
[85] 金作堂:据《续汉书·五行志》说,董太后“好聚金以为堂也”。
[86] 慊慊(qiàn欠):不满足。舂黄粱:《续汉书》说是董太后叫人“舂黄粱而食之”。
[87] “梁下”句:指朝廷谏鼓,进谏者先击鼓。“我欲”句:意思说我如想进谏,必然引起大官们生气,所以不敢谏。
[88] 《贡禹引俗语》:贡禹(前124—前44)字少翁,琅邪(今山东诸城)人。官至御史大夫。这是他在上疏中所引民间讽刺朝廷官员的谣谚。
[89] “史书”句:指熟习做吏的公文簿书,就可做官。
[90] 《古绝句》:这四首诗见《玉台新咏》,清吴兆宜以为是“杂曲歌词”。逯钦立先生认为是汉代古诗,题目是后人附入《玉台新咏》时加的。
[91] 藁砧:指切割肉类时的砧板和下面垫着的草,这里代指“斧”,即“夫”的谐音。“山上复有山”指“出”字。
[92] 大刀头:代指刀环,“还”的谐音。“破镜”句:指月半。
[93] “菟丝”二句:菟丝草有藤,随风飘荡,藤不断,象征情意不绝。
[94] 《古八变歌》:此诗见《古诗类苑》卷四十五,当为汉代产物。余冠英先生认为此诗有文人创作的气息。
[95] 章华台:战国时楚王的台,在今江陵。
[96] 崦嵫(yān zī焉资):传说中太阳落下的地方。
[97] “枯桑”句:枯桑被风所吹,在林中作响。络纬:一种秋虫,即“络纱娘”;江南叫“纺绩娘”。
[98] 《高田种小麦》:此诗是《齐民要术》引汉代农书《汜胜之书》中歌谣。
[99] “高田”二句:意谓高田干旱缺水,小麦难以成长。
[100] 《吴孙皓初童谣》:孙皓甘露元年(即晋泰始元年265),曾迁都武昌,百姓不愿,次年即迁还建业。此歌即作于这时。
[101] 建业:今江苏南京。武昌:今湖北鄂城。
[102] 《蜀人为罗尚言》:此谣见《晋书·罗尚传》。杜文澜《古谣谚》卷八收入。罗尚为西晋时益州刺史。晋惠帝永宁元年(301),益州(今四川)六郡流民起义,朝廷派罗尚去镇压,罗尚为人贪暴昏庸,百姓作歌讽刺。
[103] 鲁卫:春秋时两个诸侯国名,形容罗尚之富。家成市里:比喻依附他的人多。
[104] 蜀贼:指流民。此句写罗尚凶残甚于蜀贼。
[105] “平西”二句:罗尚号平西将军,却在蜀中成为人民的祸害。
[106] 《南风谣》:此谚产生于晋惠帝元康(291—299)中,系针对皇后贾氏而发。贾后小名“南风”。
[107] 鲁国:贾后父贾充封鲁公。嵯峨:高的样子。
[108] 髑髅(dú lóu牍蝼):骷髅。此句指赵王伦杀贾氏事。一本作“前至三月灭汝家”。
[109] 《续貂谚》:此谚产生于西晋惠帝时,赵王司马伦篡位自立,封他的党羽做官,当时大官均戴貂尾,因貂是珍贵动物,而封官又多,供不上,遂产生了这种谣谚。
[110] 《并州歌》:西晋末,牧马人起义军将领汲桑,六月里穿皮衣,叫人扇风,不觉凉快就杀人,后来被并州大姓田兰、薄盛所杀。百姓唱歌庆幸。
[111] 重茵:垫着双重座席。“不识”句:意思说连冷热都不知道,该杀他的头。
[112] 中夜:夜半。谢并州:向并州人报告。
[113] 《陇上歌》:据《晋书·刘曜载记》,匈奴族首领刘曜于晋明帝太守元年(323)出兵进攻陈安于陇城,陈安率精兵突围,战败,藏在山中,为刘曜部将呼延青发现并杀死。
[114] 陈安:晋南阳王司马保旧部,因抗击前赵刘曜战死。
[115] (niè聂):马奔跑的样子。父马:公马。铁锻鞍:铁打铸的马鞍。
[116] 湍:水流急的样子。此处形容大刀飞舞的样子。左右盘:转动刺击。
[117] 无当前:无人敢抵挡。
[118] 为我外援:指为东晋的外援。悬头:指被杀后头被前赵刘曜所悬挂示众。
[119] 《行者歌》:此歌出《拾遗记》卷七。记曹丕纳美人薛灵芸事,据说筑高台三十丈,几十里路烛光相连,路上每里立铜表一根,高五尺。此事本出小说,不可信,但写当时统治者夜游时奢华的情况,也许有一定根据。
[120] 《豫州歌》:这是歌颂东晋初名将祖逖的歌。祖逖率军渡过长江,北伐中原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屯兵雍丘(今河南杞县),晋元帝任命他为豫州刺史。
[121] 遗黎:遗民。三辰:指日、月、星。慈父:指祖逖。
[122] 玄酒:淡薄的酒。瓠脯:一种瓜类的干儿,用来作菜肴。
[123] 《襄阳童儿歌》:这是襄阳儿童讽刺晋征南将军山简不恤国难,每日沉醉的歌。
[124] 山公:指山简,山涛之子。高阳池:襄阳的一处园池。
[125] 倒载:形容醉后骑马失态。酩酊(mǐnɡ dǐnɡ冥上声鼎):沉醉昏乱。
[126] 白接(lí离):指头巾。
[127] 葛彊:人名,山简的属官。并州儿:今山西一带的青壮年。
[128] 《三峡谣》:这首民谣写黄牛峡景象。黄牛峡在今湖北宜昌市西。这里江水曲折,船走三天,仍能望见黄牛峡。
[129] 《滟滪歌》:这是长江中瞿塘峡一带民谣。瞿塘峡在今四川奉节东,巫山县西 。滟(yàn艳)预:瞿塘峡口的大石礁。1958年炸除。
[130] 流:乘流而下。
[131] 《巴东三峡歌》:此歌是三峡民歌。巴东三峡据《水经注·江水》说是广溪峡、巫峡和西陵峡。现在说“三峡”则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在四川东部至湖北西部长江中。
[132] 《丁令威歌》:此歌见《搜神后记》卷一。《搜神后记》乃志怪小说,可能为南朝人所作。但常被后人用作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