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多大点事儿:启蒙篇(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读

本书的主旨:用字词敲开写作的大门!

本书不是为了直接进入作文的大雅之堂,而是针对正处于认字识词阶段的低年级小朋友,为他们打开一扇作文的启蒙之门。

本书想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启蒙、引导小朋友如何认字识词,如何发现、欣赏文字的魅力,如何将字词与作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为今后的写作,打下扎实、牢固的基础。

如果认为,小学一二年级就是为了认字识词;或者认为,小学一二年级要提前准备,开始学习写作。这两种认识,都有失偏颇。

特别是,不注重字词里的基本功,跳过启蒙教育就匆匆提笔上阵,拔苗“助”长,其实无“助”。

本书的重点不在认字,也不在写文,而是力争在“认字”与“写文”之间打通一条线路,使低年级所学的字词知识成为有效的输入积累,为日后的输出提供充足而丰富的养料。

本书的读者是低龄儿童的妈妈,她们的孩子正处于从认字到写文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还没有学写作文,或是刚刚开始学写一些简单的作文,此时对孩子进行启蒙,作用与意义非常重大。

同样,本书也适用于幼儿与小学教育工作者。

本书的基本理念是:

体会篇,多练段,推敲句,积累词

体会篇:多读好作品,多从整体结构上把握,建立作文观。

多练段:段是篇的雏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推敲句:修辞技法最终都体现在句子上,宜从句中多揣摩。

积累词:勿单纯抄词记词。在篇、段、句中掌握词更为有效,更能收获成片。

这四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互作用的整体。

不否认字词积累的重要性,但反对单纯化

一条狗、一只猫,不能叫动物园;一丛草,两棵树,不能叫森林。单个的字与成篇的文之间,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关系。

一篇文章的价值是多样的,思想新颖、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刻画细致、文辞优美,都是文章的亮点、看点。如果目不转睛地“盯”在字词上,就好比只看到了一棵树。

没有见识过一只完整的豹子的人,是不可能通过窥管,识别出豹斑就是豹子的。

不能认为生僻艰涩的词就是好词。如果说单纯积累词就能写好作文,那成语词典该叫“葵花宝典”了。单独的文字要放在完整的篇里去认识,才有意义。字词只有在特定完整的语境下,在完整的“动物园”“大森林”里,才有好与坏、恰当与不妥之分。

文字与文章的学习,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这样才能收获成片,拔起萝卜带着泥!当小朋友拔起“篇”的大萝卜时,才会带出一坨一坨的“泥”(词)。

表达能力可以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

孩子要注意培养的五种能力是: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密切相关,是比后两者更高级的“脑”力。

思维能力,又决定了阅读与表达能力。

阅读能力,不只是简单的记忆能力。更高级的阅读能力,是处理信息、再行重组的能力。“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话不假,但如果没有处理与重组,所谓的书就是一叠白纸外加密密麻麻的黑字。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于结构、思路、脉络的分析、处理上。

表达能力与其他四个能力相较,是外显的,是顶端的;其他四个能力是内在的、隐含的、置于后端的。换句话来讲,读一百本书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表达出来——做一个演讲,写一篇文章,才足以说明其才华。文字可以更好地展现一个人的优秀!

因为表达能力可以涵盖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又是这四种能力的外在显示,具有很强的牵引性。所以,可以从表达能力入手,刺激并导引其他四个能力的开掘、发展。

表达能力强的人,一定是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不俗的人。由此而衍生出另一个理念是:

写作、分析、阅读、积累,是一回事,不是四回事

所谓的阅读,需要认真分析。分析,主要是分析结构。分析到位了,阅读就到位了;阅读到位了,才有了所谓的积累。如果没有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书、翻书,甚至是一目十行地“扫书”,是不可能有积累的。先学写作,再来阅读,写作与阅读、输出与输入,共同支撑、相互作用。

会写作的人,一定会阅读。而阅读多的人,不一定会写作。因此,产生了一种更为有效的读书法:写作导引法。用写作的方法、思路、原则,去读书、去积累。

语文课本是最直观的作文教材。本书所采用的范文,多数来自于小学生一到三年级的课本,这样可让孩子在不增加额外负担的前提下,进行知识的再刷新、再组合。

同时,也希望重视启蒙、重视教育的有识家长,能多引导小朋友从国学经典中去汲取营养。

所以,为方便大家,本书还将配套讲解《笠翁对韵》。除此以外,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准备《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读物,以及唐诗、宋词的简单读本。

希望本书的启蒙,是一粒种子,妈妈们能把这粒种子,转换成小朋友心中的一棵嫩芽。按时浇水,然后静等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