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图书馆概述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社会为了有效地保障和促进知识交流,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社会机构,从事交流的组织、协调和控制。图书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社会机构,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一、图书馆基本知识
(一)图书馆的概念
说起图书馆大家都很熟悉,知道图书馆是一个借书还书的地方。这种认识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一个科学、全面的定义。吴慰慈等在《图书馆学概论》(1985年版)中提出:“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这个定义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它是对传统图书馆本质的概括。这个定义可以回答有关传统图书馆的以下四个问题:
①图书馆的工作程序——对书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
②图书馆的工作对象——书刊资料。
③图书馆活动的目的——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④图书馆的性质——文化教育机构。
文字的产生和图书文献的出现是图书馆产生的前提条件。世界上的一些文明古国,如中国、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都是图书馆的发源地。据报道,伊拉克考古学家1986年发现一座公元前10世纪的巴比伦王国图书馆,内有大量苏美尔和阿卡德文字的泥版文稿。公元前6世纪,希腊在雅典城建立了第一个图书馆。公元前4世纪,埃及建立了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是当时埃及的学术中心,共有藏书70万卷,几乎包括了所有古代埃及的著作和一部分东方的典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图书馆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记》记载,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史之职,也就是说,早在周朝,就有专门保管图书的机构和官员。藏室被认为是我国图书馆的起源。秦朝的阿房宫曾设立藏书机构,并设有固定的官员柱下史负责管理。到了汉代,由于大规模地收集、整理图书,国家藏书空前丰富,修建了藏书的馆舍天禄阁,并编成我国最早的藏书目录《七略》。此时,我国国家图书馆已经初具规模。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信息的形态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图书馆的形态也在随之发生变化,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虚拟图书馆的出现,使得图书馆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有了新的性质,图书馆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发展。因此,在2002年修订版《图书馆学概论》中,吴慰慈等对图书馆的概念做出了进一步补充,认为:图书馆是社会记忆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换句话说,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
由于传统图书馆是以实体形态存在的,使人们习惯上把图书馆看作一种机构,但我们应当把图书馆看作是一种社会机制。未来的图书馆可能不以一种我们熟知的实体形态存在,但只要存在一种充当社会知识、信息的记忆、扩散装置的机制,我们就可以将其视为传统图书馆的未来形态。
(二)图书馆的发展
图书馆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发现证实,在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图书馆的存在。我国有记载的图书馆可追溯到周朝,当时藏书机构叫藏室,春秋时的著名思想家老子就曾做过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但是,早期的图书馆,其职能比较单一,以收藏文献图书为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图书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图书馆由向少数人开放,变成向全社会开放。图书馆的职能由最初的重收藏而发展到现在的重使用,越来越多地担负起对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和对社会文献信息管理、传递的职责。这就使得图书馆由过去意义上的藏书楼发展成为现在的传递文献信息的社会机构。随着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收藏的多元化、传输的网络化和管理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使图书馆具有更为宽广的时空意义,使人类的精神财富能够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今天,我们的图书馆是对全社会开放的。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它纵向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创造的智慧结晶,横向架起了知识创造和利用的桥梁。它以收藏与储存的文献为媒介,以传递为手段,把知识信息扩散到不同的读者中,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图书馆不仅是知识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学场所。在以终身教育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图书馆的信息传递作用和教育职能显得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是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图书馆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职能有不同的侧重点。当然,从总体上看,图书馆的几种基本职能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孤立地强调某方面的职能而忽视其他职能的作用,则是片面的。
(三)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图书馆系统主要由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系统,科学、专业图书馆系统和高校图书馆系统组成。
(1)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是由国家开办的、面向全国的、担负着国家总书库职能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是国家的藏书中心、书目中心、图书馆研究中心、馆际互借中心和国际书刊交换中心。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
中国国家图书馆原称北京图书馆,1998年改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其前身是清朝末年筹建的京师图书馆。它位于北京西郊,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馆藏文献资料2100多万件(1998年统计数据),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图书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图书馆之一。该馆是我国的国家总书库,收录的古今中外文献资料品种丰富,量多质优,承担着为中央国家领导机关及重点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的任务。
(2)公共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担负着为大众服务和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双重任务,其中为大众服务、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是它的首要任务。它的藏书非常广泛,大多比较综合,内容涉及各个学科,通俗性、学术性兼顾;服务对象包括各种类型、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程度、各个民族的读者,特别注意对少年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服务;业务活动除书刊借阅、参考咨询外,还经常举办文化艺术展览或科普讲座等活动。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开办的文化教育机构,它包括省、直辖市、自治区图书馆和各县市图书馆。据统计,到199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共有2730个机构,总藏书量达3.63多亿册。各省级图书馆是本地的文献信息中心,兼为科研和社会公众服务,收集的地方性文献比较齐全。
(3)科学、专业图书馆系统。科学、专业图书馆属于专门性图书馆,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种专业人员,主要任务是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开发服务。在我国,科学、专业图书馆种类多,数量大,馆藏文献专、深,是直接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服务的图书馆。它们往往是按专业和系统组织起来的,在一个专业或系统内,形成了一个上下沟通、联系紧密的图书馆体系,同时是本专业的信息中心,即图书馆与信息中心一体化。
在科学、专业图书馆中,历史较久、规模较大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等,都是本系统的中心图书馆。它们在本系统图书馆的外文书刊的采购、文献调拨、编制联合目录、馆际协作、图书馆自动化、干部培训等方面,起着组织和推动的作用。
(4)高校图书馆系统。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与师资、实验设备共同被视为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支柱。高校图书馆的藏书综合性和专业性兼顾,学术性较强,但藏书品种受本校专业设置的影响较大,它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保证所属大学完成其教学、科研任务。高等学校图书馆所担负的具体任务是:
①根据学校的性质和任务,采集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编和管理。
②配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
③根据教学、科研和课外阅读的需要,主动地开展流通阅览和读者辅导工作。
④开展用户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利用文献信息的技术能力。
⑤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开展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工作。
⑥统筹、协调全校的文献资料信息工作。
⑦参加图书情报事业的整体建设,开展多方面的协作,实行资源共享。
⑧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高校图书馆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坚强后盾,也是学生学习和提高的第二课堂,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学习和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读者在图书馆的行为规范
图书馆作为读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第二课堂,不仅是一个传播知识、传播文明的场所,而且是培养道德情操的场所。读者在图书馆的行为举止,一方面对其他读者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影响馆员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作为一项基本要求,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要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读者在图书馆的行为规范有以下几点。
(1)遵守图书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类图书馆都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是图书馆进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其中有些规章制度是馆员的行为规范,有些是读者的行为规范。如图书馆的借阅规则、阅览室阅览制度、图书报刊资料丢失赔偿规定等。这些规章制度是以读者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确保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读者有效利用图书馆而规定的。同时,也是图书馆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和情报信息职能所必需的。优质的服务工作是以有条不紊、依章循规为前提条件的。对于丢失图书的读者若不作任何处理,一来影响到其他读者的阅读,二来丢失图书的现象会愈演愈烈。照此下去,图书馆会失去它所赖以开展服务的物质基础。其他的规章制度也是这个道理。因此,读者要与馆员一道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做到依章利用图书馆,违章应受到相应的处罚。每个读者要争做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的模范。
(2)爱护图书馆的财物。图书馆的财物包括图书、报刊、资料和一切设备。它们是图书馆赖以开展工作的物质条件,理应受到读者自觉的爱护与保护。爱护公共财物是每个读者应有的道德修养。但是,有个别人置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其他人的利益于不顾,随意损坏设备用品、撕毁和污损图书报刊资料。更有甚者,极个别人,不择手段将书刊盗走,据为己有。这种不良行为侵犯了其他读者的利益,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图书馆工作的正常秩序。对此,馆方一经发现,应依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有关人员严肃处理。
图书馆的书刊资料,是经过长期的收集而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来之不易。有的书刊在社会上绝版或不再发行,一旦损坏或遗失就难以补充。对某些读者来说,丢失借来的某一本图书似乎无关紧要,但对图书馆来说,却直接影响到为其他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因为这些读者所需的这些书已经丢失)。因此,图书馆要求读者要爱护图书馆的财物,只有这样,良好的阅览条件才能得以维持。
(3)讲究文明礼貌。图书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所有到图书馆来学习的读者都应自觉地树立讲究文明礼貌的道德风尚,维护安静、幽雅的公共学习环境,要注意遵守公共场所的公德,表现出良好的修养和精神风貌。因此,读者进入图书馆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衣着清洁、整齐、大方,不能只穿小背心、短裤、拖鞋。
第二,谈吐文雅,举止文明,不抽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和其他废弃物,不抢占座位,不打架骂人。
第三,不高声喧哗和嬉戏,走动时脚步要轻,不影响他人。
第四,注意使用礼貌语言,如请、谢谢、对不起、辛苦了等。
(4)尊重馆员。之所以将尊重馆员单独作为一条提出来,就是因为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不尊重馆员的事情时有发生,需要引起读者的注意。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是一种为他人作嫁衣的工作。馆员每天都在千方百计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辛勤地工作着。尤其是处于服务第一线的馆员,每天做着为人找书的工作。一本图书从进馆到拿到读者的手中,中间经过采购、登录、验收、编目、排架等程序,凝结了馆员们的学问、智慧和辛勤劳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问和劳动并非显而易见。这体现了馆员甘于默默无闻、乐于服务、乐于奉献的宝贵精神。因此,作为一名读者,要尊重馆员,要尊重馆员的劳动。尊重,体现在读者的一言一行上。有些读者不尊重馆员,常将“唉”或“喂”作为对馆员的称呼,连老师(同志)等用语也吝于出口。更有甚者,有的读者把馆员称呼为“那个女的”或“那个妇女”。事实上,诸如此类的读者到图书馆往往不能如愿地借到书刊资料。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读者尊重馆员,虚心向馆员求教,便会得到馆员的热情服务,进而能够满意地借到所需的书刊资料。因此,对读者来说,是否尊重馆员是个人素质高低的表现。
(5)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活动。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不仅是工作关系、服务关系,也是朋友关系。读者不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图书馆工作的监督者和支持者,读者应积极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主动反映自己的意见,密切配合图书馆搞好各项调查活动,进而使图书馆不断改进自己,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二、图书的分类与排架
对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和对社会文献信息进行管理、传递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图书馆这一职能的实现是通过图书分类来实现的。图书分类就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把图书馆藏书予以一一揭示,并分门别类地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手段。图书经过分类之后,就可以显示出每一种书的内容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性质相同的就聚集在一起,性质相近的就联系在一起,性质不同的就予以分开。图书馆对图书进行分类时要做到确认图书,归类正确;前后一致,位置固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依据,这种依据就是图书分类法。图书分类法是由许多类目根据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的、通过标记符号来代表各级类目和固定其先后次序的分类体系。它是图书馆用以分类图书、组织藏书的工具。国内外图书馆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图书分类法,我国图书馆界目前比较通用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一)《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介
(1)《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分类体系。《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以下简称《中图法》,分5个基本部类,22个大类。5个基本部类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作为一个基本部类列在首位;哲学是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哲学有着共同的发源基础和密切的联系,因此将宗教与哲学作为一个类组列出,排在第二部类,符合分类法从一般到具体的原则;社会科学和马列主义的关系比自然科学更密切,因此首先反映社会科学,然后是自然科学;此外,考虑到文献本身的特点,对于一些内容庞杂、类无专属,无法按某一学科内容性质分类的图书,概括为综合性图书,作为一个基本部类,放在最后。5个基本部类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这两个部类的内容多、发展快,因此在社会科学部类下展开为9大类,自然科学部类下展开为10大类,以满足文献分类和检索的需要。其他3个基本部类没有展开,都只有一个大类。
(2)《中图法》的编码制度。《中图法》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以拉丁字母标记大类,并可根据大类的实际配号需要再展开一位字母,用以标记二级类目。在字母段之后,使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各级类目。例如,工业技术大类范围广泛、内容繁多,故又在该类基础上采用双位拉丁字母标记其所属的16个二级类目。《中图法》类号的排列采用由左至右逐位对比的方法进行排列细分,再比较数字部分。字母部分按英文字母固有的次序排列,即首先按大小排列字母后的第一位数字,然后排列第二位,以此类推。如:
B02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论
B2中国哲学
D035.37交通公安管理
D035.4监察、监督
E27各种武装力量
E512苏联军事
TM92电气化、电能应用
TU201建筑设计原理
(二)图书的排架
图书馆对图书进行分类后,还要按照图书分类的体系,对藏书实行分类排架。在按分类体系组织藏书的过程中,除了对不同分类号的图书按分类号顺序排列外,还存在着同类号图书的排列问题。因为用分类法对图书进行分类时,会产生大量分类号码完全相同的图书,对于这些分类号码完全相同的图书,排架时还必须进一步区分,直至每一种图书的号码都能有别于其他图书,在书架上占有唯一的位置。对于同类图书的排列,我国图书馆现行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著者姓名排;另一种是按图书分编的先后次序排。
(1)按图书分编先后次序排。即根据同类书分编的先后顺序,依次给予每种书不同的顺序号(又称种次号),再依这一号码的大小顺序,小号在前,大号在后,依次逐种排列。由于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号码短,排检图书和目录都很方便,因此被很多图书馆所采用。种次号和分类号共同构成排架号(又称索书号),采用这种方法排列图书时,先按规则对分类号进行排列,对分类号相同的书再按种次号的大小进行排列。在加工图书时,分类号和种次号往往分别写在书标的不同行,以示区分。如图3-1所示。
图3-1 索书号格式
(2)按著者姓名排。即按图书编著者的姓名,根据一定的编号方法取号,然后再按照所取的著者号码顺序排。采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一定的著者号码表取号。由于这种方法取号比较复杂,而且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完善的著者号码表,因此使用并不广泛。
《中图法》不仅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当中,而且很多索引也都是采用它的分类体系来编排的。因此读者应该学习一些图书分类知识,熟悉《中图法》的结构体系和代表类目符号,进而掌握自己常用的类目在整个分类体系中的地位。这对于提高文献检索技能,充分利用传统图书馆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