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扔出去的竹篮子
你要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影响、感化、教育他。你要孩子有一个什么样的将来,你就要付出什么样的现在。
爷爷来了,还是挎着那个圆圆的竹篮子。小龙高兴地迎了上去,拉爷爷进屋喝茶。爷爷刚坐下,小龙就迫不及待地去看那个竹篮子里装着什么好吃的。一看是空的,他抱起篮子,喊了一声“滚蛋吧!”就把篮子扔到院子里去了。
看着骨碌碌滚远了的竹篮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小龙怎么这样无情?他为什么做出这样荒诞的事情?
我问小龙:“爷爷多疼你,你为什么把爷爷的篮子扔出去?快捡回来吧,爷爷看见会生气的。”小龙把小脑袋一歪:“不!谁叫它没有好吃的。”
我知道儿子缺乏感恩之心,只知索取,不懂回报,但也不能这么不近人情!
常听有的父母说,我们为孩子付出得太多,但我们不图回报,只要他过得比我们好。今天我看见小龙这种行为,深有感触,他这样下去,不近人情,不懂伦理道德,变成一个冷酷无情、麻木不仁、人见人厌的人,即使父母不让他回报,他就能过得好吗?
回报是一种感恩,是一种深埋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感,也是一个人的崇高美德。这种情感,这种美德,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身教”出来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会而行,其身不正,虽会不从。”对此我深有体会:小龙不爱穿鞋,今天早上又光着脚在地上跑,我喊他快穿上鞋,他说妈妈也没穿鞋。我没有解释妈妈在床上不用穿鞋,而是立刻穿上。小龙一看,也乖乖地穿上了。
我应该用善行感化小龙的爱心,给他创造爱的氛围,施展爱的空间,让“爱”一点点沉积到小龙幼小的心田,凝聚成厚厚的感恩之情,萌发一个个感恩之举,让他从小学做一个有感情、有道德的人。
于是我从身边做起。我立即和面、剁馅、包水饺,并告诉小龙:“爷爷来看我们,我们要感谢爷爷,包水饺给爷爷吃。你要听话,把爷爷的篮子捡回来,也可以吃。”
小龙一听,乖乖地把篮子捡回来了。我高兴地说:“谢谢,谢谢,小龙听话,做了一件好事,妈妈真高兴。”
小龙拍着小手,兴奋地喊:“好高兴哟!妈妈谢谢小龙龙哟。”
我教小龙感谢爷爷的同时,我也在感谢儿子,让他体验感恩不仅幸福别人,也幸福自己。
水饺煮好后,我先给爷爷端上一大盘,我告诉小龙:“先给爷爷吃,小龙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刚才就做了一件好事,这会一定更听话。”我这是提前打“预防针”,要他尊重爷爷,免得小龙贪多求大,要爷爷的那一大盘。
小龙果然很听话,把水饺往爷爷面前推推:“爷爷快吃,水饺可好吃了。”为了讨好爷爷,又说,“小龙龙没捣蛋,小龙龙把爷爷的篮子捡回来了,小龙龙没扔爷爷的篮子。”
我忍不住偷笑,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他不说扔篮子的事,爷爷还不知道呢!
爷爷看看宝贝孙子,高兴地说:“好,一会儿就吃,我的牙疼,不能吃太热的。”
小龙听说牙疼,急忙拿来伤湿止疼膏,让爷爷张口,要给爷爷贴上。爷爷乐得张口大笑。小龙一看少了几颗牙,惊奇地大喊:“啊呀!爷爷的牙不听话,跑到外面玩去了!把小龙龙的牙给爷爷吧!”说着,硬是拽着自己的一颗牙,要给爷爷安上。太可笑了。小龙又要给爷爷安上自己的牙,又要给爷爷的牙上贴止疼膏,爷爷开心极了。
这时,我让小龙看着我手腕上的止疼膏说:“就贴在腮上吧,不能贴在牙上。”小龙这才小心翼翼地给爷爷贴上。我们看着爷爷腮上的止疼膏,忍不住好笑。
小龙像是大功告成,高兴地大喊:“太好了!爷爷的牙不疼了,现在可以吃饺子了!”
身教重于言教,播下爱心,收获善行,感恩的情感就这样悄悄地植入小龙幼小的心灵。
你要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影响、感化、教育他。你要让孩子有一个什么样的将来,你就要付出什么样的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