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没有意义的事,做来何用
人的行动不同于自然运动,因为人的行动是有意识的、自觉的社会活动。随着它的展开,我们的人生才能拉开序幕;随着它的实行,我们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行动。没有行动,人类就无法改造自然,也无法解决衣食住行等众多问题。行动是满足自我存在和发挥的需要,有了行动,我们就能创造一切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没有行动的人生注定会碌碌无为,因此要想在社会上立足,要想取得人生的成功,行动始终要放在第一位。
人类的个人价值和意义需要通过行动才能展示出来。纵观人类历史,无一不是由种种有意义的行动组成的。个人行动展现了个人对历史的价值、个人存在的价值以及个人人生发展的价值。通过有意义的行动,“小人物”可以变成“大人物”,平凡的人生可以变成伟大的人生。或者说,通过有意义的行动,不仅能够实现人生的发展,还能展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积极进行有意义的行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人生的理想和目标。我们要多进行有意义的行动,因为这样的行动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宝贵的经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我们可以在有意义的行动中增长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才能,使人生不留任何遗憾和悔恨。
1.只做对你重要的事情
生活总是变化的,有时我们过着紧张充实、目标明确的日子,有时我们又会过着得过且过、懒惰颓废的日子,还有时我们会过着压力十足、工作沉重的日子。在生活中,我们一会儿变成了有志青年,一会儿变成了“宅男宅女”,再一会儿又变成了别人眼中的“工作狂”。
很多时候,在面对这样的生活时,我们会陷入迷茫。我们会思考:究竟怎样行动才是富有意义的,究竟什么事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在探究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所应该做的是把所做的事情进行分类。我将它们大致分为三类:极其重要的事、并不重要的事以及完全不重要的事。我们越是能严格界定这三类事,就越是能分清什么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当我们界定完这三类事之后,就能把精力集中在处理重要的事情上,同时也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有意义的行动上。
那么,我们要如何从那些无关紧要的生活琐事中找出那些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事情呢?我认为人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问答:
第一,十年后,你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当我们规划未来,制订计划之后,行动就有了方向。寄托了愿望的行动往往才是富有意义的。因此,我们不妨花一些时间,静下心来憧憬一下我们未来的生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未来的画面,包括你在哪里,与哪些人在一起,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是否快乐,等等。要认真思考,越具体,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越是能够说明你所想象的就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第二,确定自己一生的追求是什么。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活中多问一问自己类似这样的哲学问题,可以帮助你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对于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来说,后一个问题似乎比前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我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涉及我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等内容。如果你想到快乐那里去,那么你就去尽情地追求快乐;如果你想到理想那里去,那么你就去尽情地追求理想;如果你想到成功那里去,那么你就去尽情地追求成功。
一旦你认定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就能聚焦自己所要追求的真正目标。相应地,你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分配在自己的人生使命上,做真正对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若你能为自己的使命而努力、而行动,那么你的行动便能富有意义了。
一些人可能陷入这样的误区,即他们认为自己的使命与现实中的工作没有任何联系。实际上,这种看法过于片面了。对于有些人来说,现实中的工作更多的是能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而物质保障恰恰也是精神追求的前提。若没有这种保障,人们往往就无法支撑自己的梦想了。比如,若你能将平时的工作做得非常好,这样你的经济来源就有了保障,相应地,你在假期时就能去实现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梦想;或者,你就能还清债务,然后去实现自己创业的梦想。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将平时的工作当作你实现梦想的一个环节或步骤,这样一来,你就能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加富有动力。其中,更加深沉的原因还在于你已经将自己的工作和行动赋予了某种神圣的使命。由此可以看出,使命感能让你的行动变得积极和有意义起来。
第三,在孤独和无聊中,什么才能让你兴奋起来?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我们都会表现得很平淡,在为它们采取行动时,不会有激动的情绪,更不会因一时冲动而为它们奋不顾身。然而,无论如何,总会有一些事情能吸引我们的注意,调动我们情绪。即使在孤独和无聊中,我们也会因为这些事情立刻变得神采奕奕起来。在遇到它们时,我们会心跳加速,莫名地产生激动和兴奋的情绪。为了它们,我们甚至会放弃眼前所做的事情,而无所顾忌地投入其中。若你能发现这样的事情,你就需要将它们牢牢记下,为它们采取行动。因为它们就是对你来说异常重要的事情。
第四,你会忽略哪些事情?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用来做事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而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就需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分配给那些我们真正感兴趣、真正重要的事情。而这样做的前提是把那些不重要的事情统统忽略掉。
第五,对你来说,哪些结果才是有意义的?我们每完成一项工作,或每做完一件事情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其实,这些结果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对我们有多大的意义。如果我们只是按照别人的指示行事,内心却是极度抗拒的,那么即使能取得一些成就,我们也不会感到满足和快乐。与其闷闷不乐地生活下去,不如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会满足于那些对我们来说毫无意义的结果,而这些结果却可能迎合了别人的心意。但我们必须知道,任何人都有为自己着想的权利,我们在奉献他人、为他人着想的同时,也要为自己做一些考虑。完全为他人而活的人是不可能获得幸福的。所以,如果一些事情对别人来说非常重要,但对我们自己却没有意义,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拒绝,勇敢地对那些无理的要求说“不”。
只做对你重要的事情,比如你爱好的事、感兴趣的事、擅长的事、对你来说有意义的事,等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这些事情上,并积极采取行动,一方面适当照顾别人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要照顾自己的意见,令人满意的同时,活出自己的样子,这样你的一生都会在幸福快乐中度过。
2.制订计划,让行动变得有节奏起来
世界上人人都能通过行动来谋求幸福美好的生活,但并不是所有的行动都能实现这一理想。同样是完成一件事情,有人能成功,也有人会失败。工作就像是一场场激烈的战斗,谁才能获得战斗的最后胜利呢?我认为只有那些在做事之前能做好准备、做好行动计划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因为做事有准备、有计划,在展开行动时才不会患得患失,而有备无患才能确保事情的圆满完成。因此,有准备、有计划的行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行动。
有时候,我们的计划不能只呈现在自己的脑海中,还应该呈现在实物之上,比如将我们的计划变成一本计划书。我们的大脑虽然拥有极强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总会忘记一些东西。如果在关键的时刻,我们一时想不起我们计划中的关键部分,那么我们的行动很可能会失败。既然如此,我们在行动之前,为何不为自己制订一本行动计划书呢?我们完全可以在展开行动之前,将自己的定位、目标、方法、步骤等多项内容用白纸黑字的形式写出来,这样我们就能以一种全局的高度去把握、审视我们的整体计划。当计划清晰地呈现在白纸上时,我们就会获得某种信心与满足感,这些感觉将更有利于我们行动的实行,也更能确保我们的计划成功。
对于长远的行动计划,我们有必要制订一本行动计划书,比如三年行动计划、五年行动计划等。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面对的更多的是一些必须做的工作。这时,我们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工作计划制订成一个工作计划表。例如,我们可以将半天的工作按照优先顺序制订成一个工作计划表,在具体行动时,当一项工作完成后,我们就可以从计划表中将这项工作的内容划去,而对于那些无法及时完成的工作项目,就需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依序进行处理。我们制作的工作计划表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变成一种顺畅的流程,这种流程化的行动可以帮助我们简洁有效地达成目标。因此,要使我们的行动更容易成功、工作做得更出色,以行动计划书或工作计划表的形式制订行动计划是必需的。
而在制订行动计划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我们不能纵容自身的惰性,以拖拉的态度去实行计划,而应将行动计划的最后期限定得“死”一点。人是一种拥有惰性的动物,很多人拥有拖延的症结。因此,有些人总是会抱怨工作做不完,或者找借口将工作拖延到明天才去做。于是,他们就会陷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怪圈。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明天的事情提前做好准备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该有的行动。在制订行动计划时,要根据事情的难易程度来给它制订一个合理的期限,并且一定要将这个期限定得严格一点,不容行动者有任何的机会去拖延和耽误。同时,行动者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按时完成行动计划的时候,给自己一定的奖励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奖励自己吃一顿丰盛的晚餐、给自己买心仪的小礼物等。而当行动计划未在有限时期内完成时,行动者也应该给予自己一定的惩罚,比如限制自己的小欲望、停止食用美味的糕点等。这种奖惩制度的实行可以促使行动者愉快而坚定地执行计划,确保在有效期内成功完成计划。
第二,行动者要分清行动任务的轻重缓急。日常工作中,很多工作混杂、交织在一起,这就导致行动者的各种行动也变得错综复杂起来。有些行动可以作为一个目标的实现条件,有些目标也可能成为另一个目标的实现条件。总之,这些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情况常常会使行动者感到头晕目眩,不知如何是好。每当这个时候,行动者需要做的不是马上行动,也不是制定另外的目标,而是厘清各种工作的头绪,将各项行动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区分开来,先找到最急需解决的事情,再集中精力去解决它。在这一过程中,切记不能拖拉工作任务,或还未完成一项任务就慌忙去解决另一项任务。因为一旦这样做的话,不仅无法完美地解决每一项任务,还会使行动者的思绪变得混乱,这样一来,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行动者便会变得行动停滞、不知该怎么采取下一步行动。若能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一一展开行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轻行动者的压力,使行动者享受到战胜困难的乐趣。做事要主次分明,行动要分清轻重缓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事半功倍。
第三,行动者要拥有大局观,要着眼于全局工作,学会统筹全局。很多情况下,人们需要合作完成一件事情。这时候,就需要行动者以统筹全局的眼光来采取自身的行动。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做到团结一致,将力量往一处使。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不一定是自己最希望做的或最喜欢做的,而应该是最适合于完成整个工作的。行动者还要认真分清团队人员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各成员的优势和劣势来安排工作,做到扬长避短。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行动者应该把要完成的事情和团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自己的私利放在第一位。
第四,行动者可以将工作进行细分,比如可以将其分成事务型和思考型或体力型和脑力型等。对于那些事务型、体力型的工作,行动者不必花费过多的脑力和精力,只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实行下去,就能很好地完成行动任务。这方面的工作往往不怕被干扰和中断,因此相对来说比较适合体格健壮,不喜欢思考的行动者来完成。而对于思考型、脑力型的工作,就需要行动者善于思考。在进行思考型、脑力型工作时,行动者要集中精力,避免外界事物的干扰,做到一气呵成。对事务型、体力型的工作,行动者只需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行动的时间也可以灵活安排。而对思考型、脑力型的工作,行动者就需要集中精力去行动和思考,必要时,还需要行动者将不同阶段的思考成功记录和整理出来。
第五,行动者要养成每天定时完成工作的好习惯。有些工作需要集中处理,有些工作却可以分散处理。只要行动者能够每天都按时完成,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无论是生活中必须做的那些事情,还是关于理想、成果与发展的一些事情,都需要以这种方式进行处理,即每天集中去处理那些预定好的事情,行动者可以将其分作一次或几次来完成,但在需要时必须做到精神高度集中,不能一边想着另外的事情,一边做这类事情。否则,其所带来的损失将会是不可估量的。
第六,行动者在每一个阶段都要检查自己工作完成的进度。如果行动者制订了一周的行动计划,他可以在每天结束时检查自己工作的完成情况,如果一天的任务没有完成,他就要考虑是否能在保证第二天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弥补第一天的任务。将一周的计划分别按照每天逐条罗列,然后放在醒目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这样既能给予行动者一定的压力,又能随时提醒他下一步该做什么。
第七,行动者要懂得总结工作计划,获取下次实行同类行动的经验。总结行动经验时,并不一定要将其放在所有工作结束后才进行,可以每结束一个阶段就总结一次。总结行动经验的方法非常简单,它不需要行动者详细记录工作完成的情况,只需要行动者记下犯错的原因和成功的关键要素便可以了。有时候,行动者甚至只需要将本周未完成的计划直接抄写到下一周的行动计划中,留待下一周去完成便可以了。
行动一旦失去了准备和计划,就可能使我们偏离原来的目标。有准备、有计划的行动往往才是富有意义的行动,因为我们不会去准备和计划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一旦进行准备和计划,就能将我们聚焦在行动的目标、具体的行动步骤上,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动,避免行动中的盲目性。有准备、有计划的行动可以极大地增强我们的信心和主动性,使我们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地去工作。与此同时,制订计划可以给我们的工作树立一个考核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约束和督促我们。计划是行动的核心,它就像是行动的领导者,可以指导行动的方向,推动行动的实行,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等。
但是,如果有人将制订计划只当成是给行动者的施压,那么他的思想未免有些狭隘了。与其说制订计划是一种自我施压方式,不如说它是给自己建立一个有序安排工作的机会。制订行动计划,不是要让我们在未完成计划时自暴自弃,徒增烦恼和压力,而是要让我们记住要尽量按照计划的安排展开行动和完成工作。良好的计划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自信心,还能在完成每一阶段计划的同时,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成就感。而当我们一点点完成计划时,我们的内心也将产生巨大的喜悦。
3.让行动与理想“牵手”
人与动物都是地球上的生灵,两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除了以能否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来区分以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他们的行为来区分。毫无疑问,人类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比动物优越,是因为他们所进行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有意义的。
动物的一生更多的是为了追求生存,而人的一生则更多的是为了生活。生存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生活除了包含这层意义以外,还有更多的意义,比如为了理想而活,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而活等。随着进化,人类的眼界越来越广,眼光越来越深远。在空间上,我们的眼光从陆地伸向了太空;在时间上,我们的眼光从现在转向了未来;在生命上,我们的眼光从关注自己转向了关注后代。我们所拥有的眼光是一种可穿越时空、看向未来的眼光,正是由于拥有这一眼光,我们的行动才能富有意义。
尽管为了现在的生活,我们会采取各种行动,付出极大的努力,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这样做更多的是为了让未来的生活变得幸福美好。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希望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美好的,还希望未来的生活也是幸福美好的。无论现在的生活是否幸福美好,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将幸福美好的生活寄托在未来。于是,我们现在的所有行动就被赋予了未来的意义。换言之,当我们的行动与理想“牵手”时,这些行动便富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未来是需要设计的,而实现理想是需要行动的。将未来的意义赋予现在的行动,则现在的行动便富有了意义。这种意义正是人们之所以活着的意义之一。在历史的进程中,人类早已超越了其他动物,因为我们的行动比其他动物的行动富有更多、更美好的意义。我们不会像动物那样自生自灭、逆来顺受,我们拥有许许多多的理想,愿意为了未来美好的生活去拼搏和追求。
对很多人来说,设计未来就是一项富有意义的活动。因为若我们能将未来设计得完美无缺,我们的实际行动就有了成功的保障;我们将未来设计得越好,我们的生命就能活得越出彩。
让行动与理想“牵手”,你的行动便承载了你的理想,包含了你那美好的未来。如果你还在犹豫和彷徨,还在探求什么才是有意义的行动,那么,此时此刻你不妨让你的行动与“理想”牵手,让你现在的行动拥有未来的意义,这样一来,你一切的行动便有了归宿,便有了意义的基础。若你这样做了,你将不会再迷茫,因为你的心中已经有了行动的目标。你会感到充实无比,幸福无比。每当你为了理想而行动时,你都会感到丰富的意义正在溢满你的心田;同时,你会感到更加满足,并获得更多的自信。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让自己的行动与理想“牵手”,让行动拥有未来的意义呢?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让行动与理想“牵手”,使一切的行动都拥有未来的意义,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而且,其前提条件还不止一种。在我看来,它至少包含以下三点:
首先,你要确保自己现在的生活是有保障的。如果你现在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每天都在思考生存的问题,或者即使你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养不活自己,那么你就不会去考虑为了未来而行动。
其次,你必须拥有面向未来的眼光。一些人只会顾及眼前的美好,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却没有任何危机意识,不考虑现在的行为对自己未来的影响。他们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享乐上,比如喝酒、打牌、聊天,等等。这样做,只能使生命随波逐流,养成骄奢淫逸的坏习惯。
最后,你必须学会放弃。要想实现理想,要想使未来变得幸福美好,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时,我们必须放弃眼前的一些享乐,努力进取,发愤图强,积极行动。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忍受孤独,过着如苦行僧一样的生活。
让行动与理想“牵手”,其含义就是让我们学会为了理想而行动。以理想为行动的目标,以未来为行动的方向,那么这样的行动就是我们所提倡的,也就是人们苦苦寻觅的有意义的行动。
这样说,或许还不够明确,因为有些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要让行动与理想“牵手”,那我们便完全不用在乎现在的幸福快乐,大可放弃现在生活中的乐趣,让自己忍受着苦不堪言的行动,去努力追求未来的幸福美好,这样每个人的行动都具有了意义。显然,这是一种过于片面的观点,它从根本上误解了我们所说的意思。
提倡让行动与理想“牵手”,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为了未来而放弃现在的乐趣,也不意味着要牺牲现在的生活来实现内心的理想。人类是智慧的生物,我们总能将今天与明天结合起来,把现实与理想结合起来,把工作与兴趣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种生活的平衡。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合理地看待行动与理想的关系。行动是连接现实与理想的纽带,只有通过它,我们才能将现实变成理想。我们要让行动与理想“牵手”,其实就是让现实与理想“牵手”。这样做,除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外,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是做让你感兴趣的事情,或者通过努力,使其变得有趣的事情。通俗地说,就是你要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所谓理想,其实就是我们希望达成的、感兴趣的、喜欢做的事情。既然如此,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所拥有的一时的孤独、苦难、抑郁等都只是为了更大的幸福快乐所做出的牺牲而已。若能这样想,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所采取的一切行动便不会扼杀我们现在生活的乐趣了。因为为了理想而行动的人,最终都是幸福的。
在第一个原则中,我们提倡人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能为实现未来理想提供帮助的事情。例如,读书就是这样的一类事情。如果你喜欢读书,并经常付诸行动,那么这就说明你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开卷有益”,爱读书的人不仅能在读书的过程中获得一种享受,还能通过读书这一行为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提高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拥有了这些,他就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同时也就可以拥有更强的能力去实现自身的理想了。所以,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我们应该多读书,因为读书是有助于我们未来实现理想的事情,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爱读书。如果你不爱读书,你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尝试着去读书,或者培养读书的兴趣。或许,在一开始读书时,你忍受着某种痛苦与孤独,但是只要时间一长,你发现了读书的意义,发现读书能使你变得更智慧、更有能力,甚至可以帮助你实现理想时,你就会爱上读书。相比于读书,另一些活动则需要我们进行严格的控制,比如喝酒、打牌等,这些活动只能满足人们一时的快乐,并不能对实现理想有所帮助。若整日沉迷于这些活动,只能使我们在碌碌无为中虚度光阴。
二是尽量使你现在做的事情能与你的未来成就挂钩。有人感到学习的过程很辛苦,但是,我们同样也要明白,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这有助于我们未来获得更大的成就。将一时的痛苦作为实现未来成就的代价,这样做是值得的,更何况经受苦难并不是毫无用处的。比如人们往往能从苦难中培养出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这反而从侧面成就了自己。就像是马拉松比赛一样,要想赢得比赛的胜利,收获成功的喜悦,运动员必须经历筋疲力尽的痛苦,但是当有人坚持下来后,他就会获得无与伦比的成就感,他的精神境界也能得到极大的升华。
让行动与理想“牵手”,赋予行动一种未来的意义,这不仅意味着我们要考虑活着的意义,考虑如何实现我们的理想,还意味着我们要考虑生命的延续,注重寻找生命的崇高精神领域。我们既要将眼光放在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物质遗产以及历史遗产之上,还要将眼光集中于生命意义的延续上。我们不能如同行尸走肉般活着,更不能像动物一样没有任何精神生活地活着。帮助他人、尊老爱幼、为了公益事业而努力奋斗……这些也都是有意义的行动。我们不仅要让行动与自己的理想“牵手”,还要让行动与别人的理想“牵手”。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行动,这是一种明智的行为;为了他人的理想而行动,这便成了一种崇高的行为。这两种行为都是富有意义的。
4.趁年轻,去做你想做的事
趁年轻,去做你想做的事吧!只为了充实你的内心,只为了实现一个丰富多彩、没有后悔的人生。在我看来,为你想做之事而采取的行动也是有意义的行动。
有多少人一直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像一个从未长大的孩子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又有多少人正不满于当前的舒适区而试图寻找突破现状的方法?
人总要学会长大,不能总是满足于父母的庇佑,因此,在没有父母的帮助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你所有的行动便都会富有某种意义。当父母看到你的这些行动时,他们会微笑着对你说:“孩子,你长大了!”当别人看到你的行动时,他们会赞同地说:“你真是一个独立的好孩子。”当听到这些温暖的话语时,你就会感到自己的行动是有意义的,同时你也会因为这些行动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有些人学会了独立生活,但他们却不满足于自己当前舒适的生活,总想着去打破现状,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实际上,尝试新的事物也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但这一行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即在进行这种行动时,既不会损害自身的利益,也不会损害他人的利益。举例来说,一个人一直生活得非常安逸,但一直重复这种安逸的生活,这不仅不能使他感到快乐,反而会麻痹他的精神世界,使他感到异常空虚。于是这个人便决定改变现有的安逸生活,去尝试一种更富有挑战的生活,为此他开始了一系列的行动。如果富有挑战的生活更能满足他的精神需求的话,那么对他来说,这些行动就是有意义的。但前提是,他所采取的行动不能对他自身造成伤害,也不能对他人造成伤害。否则,这种意义就会被冲淡。从更高的层面来说,其所损失的道德意义要远比其所获得的精神意义多得多。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头不安于现状的“小兽”,而我们采取行动时,往往需要对这头“小兽”进行引导。如果这头“小兽”只是沉睡在时间的河流中,安于现状,放弃任何的活动,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黯然失色。有些人活着,但他们已经死了;有些人活了一辈子,却像是没有活过一样。我们想要什么,喜欢做什么,就勇敢地去追求什么,以这种心态采取的行动亦是有意义的行动。不要等到我们老了,无法活动了,再去幻想环游世界;也不要等一切已经结束后,再去幻想挽回一些什么;更不要等到错失了恋爱的最佳年龄,再去后悔当初没有进行爱的告白……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那么你所进行的只会是枯燥的、循规蹈矩的、机械一般的行动,绝非是富有意义的行动——因为你已经丧失了赋予行动以意义的信心和欲望。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丝毫追求,为了追求而采取的行动,即使最终换来的只是失败,它们也是富有意义的行动。因为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满足了你的心灵,并帮助你获得了成长。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定存在着别人做起来异常困难而你做起来却毫不费力的事情,一定存在着某些你比别人做得好的事情,也一定存在着在别人看来异常痛苦而你做起来却异常快乐的事情。为发挥你的特长、挖掘你的潜能而进行的那些行动同样是富有意义的。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很了解自己,在面对眼前的困难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做不到。于是,我们便真的无法做到了。然而,我们并不知道那些困难有多么容易克服,也不知道我们错失了多少次成功的机会。其实,我们远不如想象的那样了解自己。有时候,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勇敢去做,我们就能做到。于是,我们也会自我感叹:原来我也可以!原来我也能做到!尝试去做你认为做不到的事情,这种行动的意义往往能感动我们自己。
有人喜欢走僻静幽深的小径,有人喜欢走阳光明媚的大道,每个人所要走的道路都是不同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造物,并非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娃娃。如果你喜欢读书,那就认真地读书;如果你爱好弹琴,那就心无旁骛地弹琴;如果你对绘画感兴趣,那就拿起你的画笔尽情地绘画。那些不用逼迫,我们也会去做的事情正是我们真正渴望的东西,为了我们真正渴望的东西所展开的行动,其意义将会是何等非凡呢?
认真聆听内心的召唤吧!不用等待,不用犹豫,趁年轻,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将你最喜欢做的事情做到极致,甚至把它变成别人的榜样,这样或许可以让眼高手低的人变少,让这个世界上“高不成低不就”的事情变得少一些。
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都值得尊重,每一个努力拼搏的人都值得敬仰。去做那些能使我们每天都进步的事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坚持!每天都让自己进步一点,面对眼前的困难,没有千百遍的尝试,我们没有资格说放弃。为了自己的进步而行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行动,为了坚持而行动,这些行动必将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因为它们都是我们成功的助力,它们的意义无与伦比。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对谁手下留情,也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当然,更不会亏待每一个用心的人。改变碌碌无为、枯燥、安逸的现状,去做你想做的事情,给自己打造一个不会后悔的人生吧!立即行动,趁年轻,去做你想做的事,还自己一个锦绣年华吧!既然我们如此执着于有意义的行动,那么,此刻,你还在等什么呢?
5.什么才是富有意义的行为
无论在有意识还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我们都有可能进行某些行为。于是,我们可以将行为分成这样两个类别,即有意识的行为和无意识的行为。什么是有意识的行为呢?简单理解就是,我们在开始进行某个行为之前,就已经在脑海中想到究竟要做什么的画面。这种画面其实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经过设计的活动”。有意识的行为也是这样的,即我们在展开这一行动时,我们一方面可能会对这种画面持续保持关注,另一方面可能会时不时地对它进行回忆。
有关行动的经验是十分复杂的,无论是有关正在发生的活动的经验、活动的各种注意过程,还是经过设计的活动的保持过程和再现过程都属于我们行动的经验。我们可以将有意识的行动看作一幅已经画好的地图,当我们开始行动的时候,只要按照这幅地图进行查找就可以了。如果我们的脑海中没有这幅地图,或者没有任何图画,那么我们所进行的行为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同样,人们也会把自己的经验分成“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这种区分有一部分是合乎法则的,也有一部分是不符合法则的。例如,有部分学者称,我们的各种经验是存在于意识之外且与意识无关的,因此它们不会对我们的意识产生任何影响。但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一种谬论,因为我们的经验中本来就隐含着意识。如果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意义上进行解释,人们可能将那些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当成无意识的经验。但是就其所包含的内容而言,我们所描述的关于有意识的经验与无意识的经验之间的区分显然是不同的。
我们之所以要论述有意识的经验与无意识的经验的区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展现有意识的行为与无意识的行为之间的区分。我们说过,要通过将来完成时来设计我们的行动,而这种行动其实就是有意识的。
在我们的经验中,我们是如何与我们的行动“相遇”的呢?这里我们用三种情况来进行解答:
在相遇时,我们的活动正处于“纯粹的设计”阶段。设计活动需要拥有一定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清晰性,即它必须在包含于完全含混不清到纤毫毕现之间。而我们需要记住的是,这里的知识所指的是有关活动的设计的知识,而不是有关活动本身的知识。在设计活动时,需要设置许多“空位”和“变量”,在行动实行的过程中,我们就会逐一填补这些“空位”,也会逐一给这些“变量”赋值。在这一过程中,每时每刻我们都能将自己的蓝图与我们进行的过程进行比较。对于我们设计的蓝图,我们所要做的是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实际进行的过程,我们所要做的则是直接去体验。我们很容易说明如何去直接从当前的情况中获得经验,但很难说明对蓝图的记忆方面的内容,因为后者对我们的要求似乎要少得多。举例来说,我们之所以采取并开展一些行动,可能是出于一种清晰的行动计划。但随着计划的推进,行动的展开,我们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迷茫,最后我们甚至解释不清自己究竟做过什么。
行动的变化是无限的。只有将行动当作一种已完成的过程或某一活动来静静审视的时候,我们才能意识到它。在设计的层面上,情况也是如此。因为我们是把那些被预期的行动当作某种活动通过将来完成时态来进行设计的。
我们赋予行为的意义或许就存在我们对行为的意识之中。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这一点。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主要观点,即行动的意义就是与之对应的活动。而这样说是有前提条件的。只有在我们把行动界定为取向预先制订的计划时才能这样来判定。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时间层面上对它进行分析。这里的行动指的是那些尚未得到具体实施的行动,而活动所指的是那些已经完成了的活动。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实际上,尚未发生的行动是被当作将来已经发生的对象来幻想的,或者说它是通过将来完成时态被当作已经进行过的东西来幻想的。这样正在发生的行动就会被当作一种反思性的、已经完成的活动来看待。从时间上来看,这样的活动是先于这样的行动而存在的。因此,这样的行动不断进行时,行动者的经验也会不断增加。
假设一个人正在对某种合理性的行动进行设计,他在长时间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非常清晰地预期到他的各种中介性的目标,甚至是最终目标。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毋庸置疑的一点是:这个人对其计划的态度与对已经完成的行为的态度必然是不同的。不管这种行动是否是按照计划进行的,情况都不会改变。
随着时间的流逝,万事万物都会发生变化,这正是它们之间不同的原因。同理,一个行动的意义会因为其所处于的时间点的不同而不同。或者说,人们在不同的时间点看待同一个行为,其所感受到的这种行为的意义是不同的。因此,单纯地谈论赋予一个行动的被预期的意义与科学研究的原则是不相符的。“行为的被预期的意义”是一个变化的函数,我们必须在时间的索引下,才能赋予其真正的意义。
6.世界上那些有趣的行为
韦伯认为,要想理解社会学,就需要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那么什么是社会行为呢?社会行为是一种被活动个体赋予了主观意义的行为。在进行社会行为时,个体会考虑或参照其他人的行为,并且在进程中趋向这种行为。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行为涵盖全部人类的行为,就需要我们在活动过程中把某种主观意义赋予自己的行动。在这种层面上,行动可以呈现出多种意义状态,它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内在的;它既可以由一些积极的干预所组成,也可以由一些有意识的禁止所组成。当然,社会行为也可能在人们的默许中进行。
对进行活动的人来说,他的行动都是富有意义的。富有意义的行动与单纯的行为显然也是由于这一点才区别开来的。抛开那些社会参照,那些具有目的性或目标性的行为也必定是有意义的。例如,我将钢笔浸入墨水的行动和打开书本进行阅读的行动都是富有意义的活动。这是一种初始性的意义概念,现在我们将它引申到社会领域,运用于社会行为之上,这样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基础之上的。
社会行为的不同之处正是在于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它必定具有某种主观意义,二是它必定以其他人的行为为基础。这就意味着社会学家所要处理的行为处于一个不同的意义层次。在没有社会参与成分的前提下,个体同样也可以按照富有意义的方式进行活动。如果个体参与到社会关系之中,他的行为就会呈现出新的意义。他的行为会以另外一个人为焦点,并且是以另一个人的存在为预设前提的。韦伯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只是与另一个人发生单纯的接触,那么他的行为就不能被称为社会行为。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并不一定都具有社会特征。而要使人们的行为富有社会特征的条件在于,该种行为必须以富有意义的方式取向其他人的行为。例如,两个人在骑自行车时发生了单纯的碰撞,我们可以将这件事说成一个自然事件。但是,在两者发生碰撞之后,他们为了避免争吵和暴力而进行的一番友好协商的举动就是名副其实的社会行为。
韦伯认为,那些想要参与社会行动的人必须做到两点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首先他们需要意识到他人的存在,然后还必须意识到他人的行为,同时对这种行为的意义进行有效的解释。我们必须明确这样的两种经验,即“这是一个可以作为搭档的人”的经验以及“我看到了别人进行的活动,而我也想做出相应的活动”的经验。显而易见的是,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验。这两种经验所从属的意义领域是截然不同的。韦伯曾经对“他人”这一概念进行过相关的评论,他提出:对于行动者而言,其他人可能是某一个人,也可能是某种模糊不清的复数。对于个体来说,这是完全无法认识的。某个行动者之所以会接受“货币”这一交易工具,是因为他将自己的行动取向了以下预期,即在其他场合,其他人也会在交易过程中接受这样的交易工具。
站在这个层面上,可以看出,行动者并没有从论题的角度来把握“这是一个可以作为搭档的人”的这一命题。他只会按照他的社会经验来接受这一判断,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从论题的角度出发来获取发展的意义,我们就能看到这里是对其他人行为的指涉,而且这些其他人都只不过是含糊其词的说法,我们不知道它所指的是一个人还是一些人,更不会知道它的名字是什么。
社会行为必须取向其他人的行为,并且其意义结构都必然能被社会行动者所理解。这也就意味着行动者能够理解其他人的行为。关于社会行为的研究还存在一些较大的领域,我们还没有进行涉及,其中包括以下三个领域:
第一,社会行动者会把某种意义赋予其行动,这种说法具体的意思是什么?
第二,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给定他人的自我以某种意义?
第三,一个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理解其他人的行为的?
这些问题说明了社会世界的层次是由我们与其他人的日常行为构造而成的,而社会世界中的各种意义也是通过这些行为才得以确立和解释的。
社会行为是富有意义的,那么是否存在着没有意义的行为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话语“这样做是徒劳的、没有意义的”,这些话语间接地预示着,我们确实相信世界上存在着一些没有意义的行为。对于此类现象,我们可以引申出这样两个问题,即所谓的有意义的行为要如何界定呢?我们要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将它与没有意义的行为区分开来呢?
诚然,如果将这两个问题研究透彻,好处必定是非凡的。它们的答案会对我们的生活提供较大的帮助,让我们趋向于富有意义的行为,而远离没有意义的行为,从而就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获得有意义的生活。富有意义的行为与没有意义的行为之间是存在分界线的,但是这个分界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起伏变化的。韦伯在相关研究中将情绪性行为当作这两种类型行为的分界线,并对其进行了必要的解释:
在确定我们未来的取向行为时,纯粹的情绪性行为并非没有意义,它同样也可以被认为是“富有意义的行为”。当然纯粹的情绪性行为是出于富有意义的行为与没有意义的行为的分界线上的。而这个分界线是动态的,它有时会倾向于富有意义的行为,有时又会倾向于没有意义的行为。如果说纯粹的情绪性行为是属于富有意义的行为,那么有时它也会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偶尔也会跨越这种分界线。
例如,当一个人受到了某种异常的刺激,情绪失控时,其行为就会失去主体的控制,而其接下来所做出的行为便可能丧失意义。而另一种情况则截然相反,我们同样从情绪角度出发,去观察一个人因为异常紧张而做出的行为。当我们确定好这些行为时,我们便会自觉地发问:这个人在紧张时所做出的行为是否具有意义呢?这个答案可能是肯定的。也就是说,人们在异常紧张时所做出的行为并不一定都是毫无意义的,恰恰是其所做出的这些行为缓解了他的紧张情绪,进而促使他接下来做出了更优秀的表现。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又如何能说在紧张情绪下,其所做出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呢?所以,我们从中看到了一种情绪性行为的升华。同样是情绪失控,当我们的思想朝着理性化过程前进的时候,那些所谓的无意义行为便成了富有意义的了。
正是由于超越了自觉性行为的各种界限,我们才能如此清晰地将情绪性行为与没有意义的情绪性行为对照起来。在这里,我们理应已经明白,情绪性行为包含了没有意义的情绪性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以合理性方式选择的、具有价值和意义的行动。情绪性行为与这些行动相比拥有着某些共同之处。
情绪性行为的意义在于它的存在开创了一种特殊的行动类型。我们不必去过分探究这种行为未来所导致的结果,因为这并不是它的意义所在。情绪性行为的形式有很多,比如由于复仇的冲动而采取的行为,为了满足感官的愉悦而采取的行为、为了献身某人或某种理想而采取的行为、为了排除紧张情绪而采取的行为等。无论那些冲动的行为看起来是多么崇高抑或卑劣,它们都是属于有意义的行为。
无论是情绪性行为,还是合理选择的、具有价值的行为都已经达到了富有意义的行为的外部界线。但是它们并不是我们所能找到的唯一行为类型。除了它们之外,我们还能发现一种更为特殊的行为类型,这种类型我们称之为经验性行为。经验性行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相比于前两种类型的行为,我们对经验性行为应该更为熟悉才对。因为我们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它们。这些行为类型的意义与某些主观意义相一致,它们可能是某一个个体反复进行的行为,也可以是许多个体同时进行的行为。我们也可以用“习惯”“习惯法”来描述这类行为。
在经验性行为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作“传统行为”。韦伯认为传统行为与那些富有意义并确定取向的行为十分接近。但是,有时传统行为也会出现与之相反的情况。因为这种行为的出现方式有些特别,它经常会随着人们对习惯性刺激的自发性反应出现。而这种习惯性的刺激会将这种行为引入不断重复的过程。
诚然,将行动概念界定为富有意义的行为是有些含混不清的。在谈论富有意义的行为时,韦伯首先考虑的是那些需要鉴定的行为是否为合理性的行为。同时,他还要鉴定这些行为是否是出于不连续的目的而行使的行为。韦伯将这种行为作为行动的原型,并以此来构建富有意义的行为模型。这种行动的目的论在韦伯构建的富有意义的行为的模型中随处可见,而其也符合理解的社会学的立场。
我们站在合理性的角度将行为区分成不同的类型,从而形成了有意图的行为、有价值取向的行为、情感性行为以及传统行为等。而确定这些行为的类别是有一定的预设前提的,也就是我们必须在判断某种行为属于何种类型之前,认定这种行为的意义与它的动机是完全一致的。
我在一天中所做的一切行动,不管是我自己独立进行的还是在别人的陪伴下完成的,当我在思考这些行动的意义的时候,无疑只会得到这样的结论:我的大部分行动都具有自发性。与得出“我的行动绝大部分都是有意义的”这样的结论相比,此种结论显得更为可靠。就我一天中所做的一切行动而言,我发现很多行动都毫无意义可言,即使存在着些许的意义,那种意义也是含混不清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判断行动是否有意义以及把握行动意义的清晰程度完全是两码事。
但是,如果严格来说,我完全可以用一些事实来证明:我一天中的绝大部分行动都是有意义的。当我抛开那些世俗的经验,单独地看待这些行动时,如果我能怀着特别注意的方式来考虑它们,它们便是富有意义的。因为在这种方式下,我会看到那些行动所蕴含的某种潜在意义。因此,我们不能在宏观的视角上来判断行动是否富有意义,也不能为了区分行动和单纯的反应行为而故意引入富有意义的标准,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7.行动者把某种意义赋予了自己的行动
为了弄清社会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必须将有关社会的行动作为我们研究的第一对象。而我们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对“行动者把某种意义赋予了自己的行动”做出必要的分析。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我们提到了两个重要概念,分别是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的概念。现在,我们要回到研究的正轨上来,首先对“行动”这一概念做一个具体的解释。
我们所说的行动是哪种行动呢?在这里,它具有两种解释:首先,它可以被当作一种已经被制造完全的单位,或者当作一件已经完成的产品来看待。这样的行动是已经被构造出来的活动,我们需要以某种客观性来考虑它。其次,我们还可以将这种行动看作一种正在构造的活动,它处于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它就像流动不断的水流,更像是某种不断进行的事件系列。严格来说,它是一个不断生产、不断完成的过程。我认为以上关于行动的解释足以涵盖人类的所有行动,不管是我的行动,还是他人的行动都必然包含在其中。
以我自身为例。如果我现在正在去完成一件事情或一件工作,那么我所进行的行动本身将如何呈现呢?我想它一定是作为迄今为止我自身现存的一系列经验而不断呈现的。而我的那些现存的经验必定不是我的所有经验,因为我所有的经验既包括那些现存的经验,又包括那些消逝的经验。我的经验始终是处于不断生成和不断消逝的过程之中的。
如果一个人具有伟大的理想并愿意为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的话,那么他的那些计划就是在安排他所预期的那些行动。这些被预期的行动在不久的将来会作为这个人的经验呈现出来。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保证这个人一定会在未来采用并进行这些行动。但是,就像很多理想难以实现一样,我们很多计划中的行动尽管被我们预期并安排好了,但在那不确定的未来中,这些行动必然会有一部分是无法实行的。显然,这部分不能实行的行动便无法通过我们的经验来呈现了。对那些未来要实行的行动以及无法实行的行动我们已经做出了一定的解释,而在生活中我们那些已经完成的行动要如何呈现呢?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这个问题似乎更有价值。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总是比不过现在来得实际和有价值。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事情难道不是把握当下吗?如果我们对现在熟视无睹,那么还有什么资本去谈论未来呢?
诚然,我们现在完成的那些行动,正是我们经验的新鲜血液,它必定会以更为清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从时间的角度可以将我们的行动分成这样的三类,即已经完成的行动,正在进行的行动以及未来将要执行的行动。这三类行动刚好对应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种时间分类。我认为,我们行动的意义都呈现在不同时间段的经验之中。我正在进行的行动的意义将通过我的意识经验呈现出来。我的已经完成的行动的意义将以那些过去的、记忆深处的经验呈现出来,而我的那些尚未实行的行动的意义将作为我未来的经验而呈现出来。
我们按照这样的分类,可以将正处于构成过程中的意义内容与已经被构造出来的意义内容区分开来,也能够将正在进行中的行动和已经完成的活动区分开来。
当我们在研究一个人的时候,既要看到一个人过去的活动,也要看到一个人现在的行动。并且,我们要清楚地将他的行动和活动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分开来。他人的那些用以构造行动的意识经常是作为外部世界的一系列事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一系列的事件一般包含两个部分,我们既可以将其看作这个人身体上的各种运动,也可以将其看作其身体运动所导致的外部世界的各种变化。但不管怎样,我们都会利用这个人的意识经验来对这些运动和变化进行解释,因为它们都是由其意识经验表现出来的产物。要判断这个人的意识经验所表达的是他的行动还是活动,完全取决于我们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如果我们关注的是这个人在我们面前的行为举止,那么其意识经验所要表达的就是他的行动;如果我们关注的是这个人行为举止所产生的客观变化,那么其意识经验所要表达的就是他的活动。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活动,其实是一种早已被确定下来的东西。我们在研究它时,不需要涉及活动的主体,也不需要考虑主体的各种经验的情况。虽然在这些活动中必定包含着某些行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讨论这种活动时就一定要参照那些行动。例如,我们在描述一场盛大的慈善晚会时,只需要说明它是一种慈善活动便足以说明问题,而不需要再将其中诸如歌舞表演、主持节目等行动进行说明了。
与活动不同的是,行动总是与主体紧密联系着。在研究行动时,我们总是会首先找出该行动的主体再进行研究。研究活动时,其主体可以是匿名的,我们可以在不涉及其主体的情况下就给出研究的答案。但在研究行动时,我们总是会考虑行动者的个体意识本身的经验,或者是考虑其他人的个体意识构成的经验。
在我们研究自我意识中意义的形态结构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客观意义和主观意义之间那些根深蒂固的差异。所谓的意义是可以从外在现象追溯到内在时间意识上去的,或者是直接回溯到延绵上去的,因为意义最初正是从这两者之中被构造出来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分析行动和活动这两个概念来证实这一点。行动与活动的区别就在于,活动是超越了时间和延绵的已完成状态,而行动则是一直伴随着时间而发生的,它必须产生于内在时间意识之中,也必然产生于延绵之中。
而行动者将意义赋予其行动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还需要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解释清楚活动与行动的区别,那么在这里,行动者将要赋予其意义的究竟是行动还是活动呢?换言之,行动者要赋予意义的对象是延绵之中的意识过程,还是那些已经完成的行为呢?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种意义被赋予某种活动其实是以一种隐喻的方式来谈论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明确:行动并不能用来表示某个方面发生的物理事件或身体运动。马克斯·韦伯认为,所谓的意义并不是由被讨论的个体以既定且和谐的方式赋予其身体运动的某种东西。韦伯所进行界定的行动涵盖了那些富有意义的行为或活动。对此,我们绝不能认为所有的行为只要不是行动便丧失了意义。对韦伯来说,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即一般意义上的那些行为或许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是与其对立的行动则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
对于行动与行为这组概念,我们应该如何来界定和区分呢?我认为区分它们的方式所显现出来的第一特征是这样的,即行动是自愿的,而产生行为的那种自发的本性并非自愿的本性,而是与其相对立的本性。简言之,就是行动是行动者在自愿状态下实行的,而行为却不一定如此。行为之中蕴含着某种选择的意味,它可能是自愿的,也可能是被迫的。
如果将行动界定为富有意义的行为,那么这种行为的意义就在于选择和决策之中,在于没有被迫按照某种方式执行行动的自由之中。也就是说,若某种行动是一种富有意义的行为,那么就取决于这种行为是否是通过“自由选择”而实行的。
行动与行为的第二种差异在于,行动是有意识的行为,而行为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或者说其是一种反应性的行为。我们说行为是有意义的或没有意义的,也许就是在说某种行为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而我们通过这种意识所认识的东西其实就是行动者自我展示出来的行为的真理。一个人的行为如何被他自己所知呢?或者具体一些来提问:一个人怎样通过特定的方式来认知他自身的行为呢?我们知道,按照时间划分,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包括过去的行为、现在的行为以及未来的行为。那么这个人在认知和理解这些行为时,是否也存在着不同的给定性的方式或给定性的时态呢?其实,这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它需要通过严格分析富有意义的行为才能彻底澄清。
我之所以这样概括,是希望说明,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富有意义的行为这一概念,就需要对赋予行为以意义的这种构造过程进行分析。简言之,我们想要理解富有意义的行为,就要体验赋予行动以意义的过程和结构。进一步来说,我们需要从在某种行为还未被赋予意义之前就对其进行研究。对于这种原始行为的体验必定与其他的体验有所不同,因为它是由自我的某种活动为预设前提的。自我需要不断地采取某种态度或立场才能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将这种原始行为的意义确立起来。
不过,我可以把那些并不涉及活动的经验当成意义产生的原因。这种经验的意义是具有预设前提的,即我在自己所有的经验中,对它产生了足够的关注和兴趣,并把它从这些经验中挑选了出来。无论何时,自我在绵延之中都会意识到其本身的各种存在,比如它可以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态、情感状态,也可以意识到它的各种感觉、各种感知以及各种可表明自身态度的行为。这些内容构成了自我意识生活之所以会存在的原因。我们从这些经验中,挑选出某种经验,并声称它是富有意义的。而之所以说它是富有意义的,是因为在先于它而存在的、和它一起存在的以及晚于它而存在的许许多多的经验之中,我们唯独注意和挑选了它,并且将它与其他经验清楚地区分了开来。我们把这种被挑选出来的经验称为“不连续的”经验,并且将某种意义赋予它,这样我们就界定了“意义”最原初的意思。
8.改变世界的最佳方式
人人都希望发展进步,但发展进步是有秘诀的。在我看来,发展进步的秘诀是善于行动。也许你想干一番大事业,也许你想做一个能自给自足的自由职业者,总之,你可以把你的渴望全部变成美好的想象。但是,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这些幻想只会让你无法看清现实,或者在让你看清现实之后变得更加失望。
总是沉浸在幻想之中是丝毫没有意义的,它只会让你忘记行动,只会用一堵无形的虚拟的墙将你挡在现实世界之外。如果你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那就大胆地着手干吧!不要再考虑将计划往后推迟一段时间,也不要总是停留在思考的层面。
如果你正在行动,并已经开始着手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事情,那么你应该为自己的明智感到庆幸,须知只有行动才能改变世界,而你已经成功掌握了行动的法门。如果你对我前面的话感同身受,并意识到自己似乎已经松懈了很久,那么不妨思考一下究竟什么才能帮助我们改变这个复杂的世界。
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如何才能使它变成我们心中理想的世界呢?我认为,立即行动是最好的方式。
假如我现在生活在一个满是垃圾的房间里,对我来说,这个脏乱不堪的房间就是我的全部世界,那么在这样的世界里,疾病找到了我,压抑和困惑围绕着我,我越来越讨厌眼前的世界。渐渐地,我开始向往美好的、洁净的世界,但始终都停留在幻想之中。
人类在做喜欢做的事情之前,或者说在改变这个世界之前,总是喜欢想一想。当然,想一想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我们思考和想象的时间过了头,往往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比如我的房间会变得更脏乱,我的疾病会变得更严重。没有人可以阻止你的思想,因此你可以自由、尽情地想象,但是光想是无法改变现实的,它只会让你与现实的距离远来越远,以至于无法触碰到现实世界。只想不做是不能改变世界的,致力于单纯的思考只会让人原地踏步、停滞不前。这时,人就会变成一个木讷的雕塑,或许这个雕塑摆出了思考者的姿态,但他哪儿都去不了。
既然你不满意眼前脏乱的“世界”,那不妨立即行动,把“世界”里的“垃圾”统统清扫出去。或许这个过程十分辛苦,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实实在在的。当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一尘不染的时候,你的世界便完成了改变。也许到了那时,你的身体也在立即行动中得到良好的锻炼,你的“疾病”也随之一去不复返了呢?
所以,立即行动要优于单纯的思考。
倘若我们每天都重复做一件事情,那么它很快就会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同样,若我们只思考而不行动,则想得过多也会变成我们的一种习惯。事实上,这是一个坏习惯,它不能使你进步,反而会抑制你的行动。想得过多只会令你陷入混乱,失去所有的作为。因此,抛弃多余的想象,让自己清醒过来,立即行动吧!否则,你将永远在原地踏步,永远不会开始改变世界。因此,过多地思考是一个坏习惯,用行动才能改变世界。
不要瞧不起别人现在开始行动,因为那要优于你的永远不行动。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类似这样的现象:有些人看到别人开始行动,就会拿他与早已行动的人做比较,认为开始行动的人与早已行动的人相差甚远,即使开始行动的人再如何努力也达不到早已行动之人的高度,于是,讽刺和嘲笑就会接踵而至。但这些人不曾想到:开始行动总会出成绩,也总会有收获,这是量变向质变发展的必经之路。开始行动总要优于永远不行动。他们只侧重于调侃现在才开始行动的无力和望尘莫及,却没有想到自己永远不行动的悲哀和可怜。
很多人都有梦想,你是否也有梦想呢?如果有的话,你的梦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你准备实现你的梦想了吗?
梦想是指引我们行动的明灯,但只拥有梦想而不采取行动,我们依然不能到达远方,也看不到新世界的风景。梦想是需要实现过程的,而实现梦想的过程就是行动的过程,缺少了这一过程,梦想只是幻想,永远也不能变成现实。
若你拥有改变世界的梦想,就理应进行改变世界的行动,否则,你的世界将不会改变。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迟迟不肯行动呢?或许这是因为你对行动心存恐惧。追求完美是人们实现梦想、争取成功过程中的普遍心理。由于害怕行动会产生不完美的结果,所以我们才会对行动心生恐惧。正是因为你害怕被拒绝,害怕失败,害怕受到指责,害怕丢脸,害怕经济损失,害怕缺少支持,害怕没有发展或事情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发展……害怕一切不完美的东西,所以你选择了不行动。
是时候摆脱你的恐惧心理了,从现在开始就克服你对行动的恐惧。你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你所担心的永远没有你所想象的那样糟糕。若你有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就不应该拥有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心理。
过分分析得失会在无形中给自己施加压力,不断消耗你自己的精力;过分担心和忧虑只会使你的思维混乱,变得更加迟钝和愚蠢。很多时候,我们想得太过夸张了,现实情况并不一定会那样糟糕。你应该清楚什么才是你应该做的。与其胡思乱想让自己坐立不安,不如分析一下你当时能够做的。当你计划开车去远方时,你只需要点火、挂挡、开动机器,而不必用脑袋想象这些。立即行动是你改变世界、实现梦想的唯一捷径,而拖延只会使你一事无成。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有简单的事情,也有复杂的事情。而拖延只会让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使复杂的事情变得更加难以处理。立即行动是人人可行的,而且是十分简单的。同样,拖延对人们来说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但事实上,相比于拖延,立即行动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可能和更多有利的东西。既然立即行动和拖延都是简单、容易的,那么为何我们不选择那个既简单、容易,又对我们更有利的选项呢?
拖延只会在很多方面阻碍我们的发展进步。想得多不如做得多。一味地想象要去做多少事情,总是拖延着不去行动,其结果必定是想着想着就习惯了,拖着拖着就习惯拖延了。拖延是个坏习惯,它会侵蚀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所有的一切都停止运转。假如你认为某件事情很简单,决定缓一缓再行动,这就像是你为自己埋下了一颗拖延的种子,它会慢慢生根发芽。结果你不仅会在简单的事情上拖延,还会在复杂的事情上变本加厉地拖延。这就是拖延的连锁反应。拒绝拖延,立即行动才是你改变世界的能动力。不用担心你迈出的步子太小,因为只要你开始迈步,事情便成功了一半。就这样保持下去,或更加努力地使你行动的步子迈得更大,那么你终能到达你想到达的地方。
既然行动了,便不要为你的行动感到后悔。你应该为你没有做过的事情感到后悔,而不是为自己做过的事情感到后悔。事实上,后悔做过的事情与后悔从未做过的事情是两个概念,给人的感觉也不同,两者包含的意义是相差甚远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后悔没有做过的事情远比后悔做过的事情要使人愧疚和悔恨得多,特别是对那些我们较为执着的事情。
如果把通过行动完成目标的过程比作射击的过程,那么我们只需要做到准备、瞄准和开火。在这些步骤中,准备和瞄准是重要的,但开火更加重要。倘若只把时间用在准备和瞄准上,而从不开火,那么我们便不可能捕获我们所需要的。充分考虑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并没有脱离思维的范畴,还未达到开始行动的程度。按照准备、瞄准和开火的步骤进行实际行动,改变世界将成为可能。不用犹豫,现在就开火,即使你第一枪没有击中目标,你也可以边做边调整,最后在不断地矫正中命中“红心”。
不要担心在行动中犯错误,因为那至少比你什么都不做强。事实上,人们在行动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几乎没有人行动不会出错。世界上只有不干事情的人才不会犯错误,但实际上没有人愿意什么事情都不干。没有人喜欢犯错误,但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可以完美无缺到不犯错误的程度。
立即行动才能改变世界。打破自己的局限,你便不会后悔。犯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连犯错的机会都不给自己。犯错是有意义的,至少它能让你更加明确成功的方向。从错误中可以吸取教训、积累经验,这样我们便能在下一次的行动中避免犯相同的错误,从而勇往直前地奔向成功的彼岸。从被你拖延很久的事情开始,立即行动起来吧!这样,改变世界才会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