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条 危险物品的监管
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审批并实施监督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 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 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法 律〕
1. 《产品质量法》 (2018年12月29日)
第28条 易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等危险物品以及储运中不能倒置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产品, 其包装质量必须符合相应要求,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作出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标明储运注意事项。
2. 《道路交通安全法》 (2011年4月22日)
第48条 机动车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质量, 严禁超载; 载物的长、宽、高不得违反装载要求, 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
机动车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的物品, 影响交通安全的, 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 悬挂明显标志。在公路上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的物品, 并应当依照公路法的规定执行。
机动车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 应当经公安机关批准后, 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悬挂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3.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16年11月7日)
第四章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
第50条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适用本章规定; 本章未作规定的, 适用本法其他有关规定。
第51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规定统一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鉴别方法和识别标志。
第52条 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 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53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 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前款所称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当包括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以及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当报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本条规定的申报事项或者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内容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
第54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组织编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建设规划, 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建设规划组织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
第55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 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 不得擅自倾倒、堆放; 不处置的, 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 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 处置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承担。
第56条 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 应当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危险废物排污费征收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危险废物排污费用于污染环境的防治, 不得挪作他用。
第57条 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 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 从事利用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 必须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第58条 收集、贮存危险废物, 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
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 并不得超过一年; 确需延长期限的, 必须报经原批准经营许可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第59条 转移危险废物的, 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移危险废物的, 应当向危险废物移出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移出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商经接受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 方可批准转移该危险废物。未经批准的, 不得转移。
转移危险废物途经移出地、接受地以外行政区域的, 危险废物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知沿途经过的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60条 运输危险废物, 必须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并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
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第61条 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施、设备和容器、包装物及其他物品转作他用时, 必须经过消除污染的处理,方可使用。
第62条 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 应当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检查。
第63条 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 造成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 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 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接受调查处理。
第64条 在发生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发生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必须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由人民政府采取防止或者减轻危害的有效措施。有关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责令停止导致或者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的作业。
第65条 重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退役费用应当预提, 列入投资概算或者经营成本。具体提取和管理办法, 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66条 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案例指引〕
当事人在未取得剧毒化学品使用许可证的情况下, 买卖、储存剧毒化学品的, 其行为构成犯罪 ( “王召成等非法买卖、储存危险物质案”,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1月31日发布指导案例13号)
裁判要点: 我国《刑法》第 125 条规定,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严重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 危害公共安全的, 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 对单位判处罚金,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国家严格监督管理的氰化钠等剧毒化学品, 易致人中毒或者死亡,对人体、环境具有极大的毒害性和危险性, 属于《刑法》第125条第2款规定的“毒害性”物质。 “非法买卖”毒害性物质, 是指违反法律和国家主管部门规定, 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许可, 擅自购买或者出售毒害性物质的行为, 并不需要兼有买进和卖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