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损 害 赔 偿
第四十条 销售者的损害赔偿责任
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 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 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
(一) 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二) 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三) 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 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产品的其他销售者 (以下简称供货者) 的责任的, 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
销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规定给予修理、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的, 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生产者之间, 销售者之间, 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承揽合同有不同约定的, 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法 律〕
1. 《合同法》 (1999年3月15日)
第九章 买 卖 合 同
第130条 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 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第131条 买卖合同的内容除依照本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以外, 还可以包括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结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条款。
第132条 出卖的标的物, 应当属于出卖人所有或者出卖人有权处分。
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者限制转让的标的物, 依照其规定。
第133条 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 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134条 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 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
第135条 出卖人应当履行向买受人交付标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标的物的单证, 并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
第136条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或者交易习惯向买受人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以外的有关单证和资料。
第137条 出卖具有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等标的物的,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 该标的物的知识产权不属于买受人。
第138条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标的物。约定交付期间的, 出卖人可以在该交付期间内的任何时间交付。
第139条 当事人没有约定标的物的交付期限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四项的规定。
第140条 标的物在订立合同之前已为买受人占有的, 合同生效的时间为交付时间。
第141条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地点交付标的物。
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 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 适用下列规定:
(一) 标的物需要运输的, 出卖人应当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运交给买受人;
(二) 标的物不需要运输, 出卖人和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 出卖人应当在该地点交付标的物; 不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 应当在出卖人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交付标的物。
第142条 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 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 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143条 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的, 买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第144条 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 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 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由买受人承担。
第145条 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 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二款第一项的规定标的物需要运输的, 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后, 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
第146条 出卖人按照约定或者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二款第二项的规定将标的物置于交付地点, 买受人违反约定没有收取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违反约定之日起由买受人承担。
第147条 出卖人按照约定未交付有关标的物的单证和资料的,不影响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的转移。
第148条 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 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 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 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
第149条 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的, 不影响因出卖人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 买受人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
第150条 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 负有保证第三人不得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的义务,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151条 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第三人对买卖的标的物享有权利的, 出卖人不承担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义务。
第152条 买受人有确切证据证明第三人可能就标的物主张权利的, 可以中止支付相应的价款, 但出卖人提供适当担保的除外。
第153条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出卖人提供有关标的物质量说明的, 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
第154条 当事人对标的物的质量要求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 适用本法第六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
第155条 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 买受人可以依照本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要求承担违约责任。
第156条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包装方式交付标的物。对包装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 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 应当按照通用的方式包装, 没有通用方式的, 应当采取足以保护标的物的包装方式。
第157条 买受人收到标的物时应当在约定的检验期间内检验。没有约定检验期间的, 应当及时检验。
第158条 当事人约定检验期间的, 买受人应当在检验期间内将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出卖人。买受人怠于通知的, 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
当事人没有约定检验期间的, 买受人应当在发现或者应当发现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合理期间内通知出卖人。买受人在合理期间内未通知或者自标的物收到之日起两年内未通知出卖人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 但对标的物有质量保证期的,适用质量保证期, 不适用该两年的规定。
出卖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提供的标的物不符合约定的, 买受人不受前两款规定的通知时间的限制。
第159条 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对价款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 适用本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二项的规定。
第160条 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地点支付价款。对支付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 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买受人应当在出卖人的营业地支付, 但约定支付价款以交付标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为条件的, 在交付标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的所在地支付。
第161条 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支付价款。对支付时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 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买受人应当在收到标的物或者提取标的物单证的同时支付。
第162条 出卖人多交标的物的, 买受人可以接收或者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买受人接收多交部分的, 按照合同的价格支付价款; 买受人拒绝接收多交部分的, 应当及时通知出卖人。
第163条 标的物在交付之前产生的孳息, 归出卖人所有, 交付之后产生的孳息, 归买受人所有。
第164条 因标的物的主物不符合约定而解除合同的, 解除合同的效力及于从物。因标的物的从物不符合约定被解除的, 解除的效力不及于主物。
第165条 标的物为数物, 其中一物不符合约定的, 买受人可以就该物解除, 但该物与他物分离使标的物的价值显受损害的, 当事人可以就数物解除合同。
第166条 出卖人分批交付标的物的, 出卖人对其中一批标的物不交付或者交付不符合约定, 致使该批标的物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就该批标的物解除。
出卖人不交付其中一批标的物或者交付不符合约定, 致使今后其他各批标的物的交付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 买受人可以就该批以及今后其他各批标的物解除。
买受人如果就其中一批标的物解除, 该批标的物与其他各批标的物相互依存的, 可以就已经交付和未交付的各批标的物解除。
第167条 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 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
出卖人解除合同的, 可以向买受人要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
第168条 凭样品买卖的当事人应当封存样品, 并可以对样品质量予以说明。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应当与样品及其说明的质量相同。
第169条 凭样品买卖的买受人不知道样品有隐蔽瑕疵的, 即使交付的标的物与样品相同, 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的质量仍然应当符合同种物的通常标准。
第170条 试用买卖的当事人可以约定标的物的试用期间。对试用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 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 由出卖人确定。
第171条 试用买卖的买受人在试用期内可以购买标的物, 也可以拒绝购买。试用期间届满, 买受人对是否购买标的物未作表示的,视为购买。
第172条 招标投标买卖的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招标投标程序等,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173条 拍卖的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拍卖程序等,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174条 法律对其他有偿合同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 没有规定的, 参照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
第175条 当事人约定易货交易, 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的, 参照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
第十五章 承 揽 合 同
第251条 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 交付工作成果, 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
承揽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复制、测试、检验等工作。
第252条 承揽合同的内容包括承揽的标的、数量、质量、报酬、承揽方式、材料的提供、履行期限、验收标准和方法等条款。
第253条 承揽人应当以自己的设备、技术和劳力, 完成主要工作, 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承揽人将其承揽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 应当就该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负责; 未经定作人同意的, 定作人也可以解除合同。
第254条 承揽人可以将其承揽的辅助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承揽人将其承揽的辅助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 应当就该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负责。
第255条 承揽人提供材料的, 承揽人应当按照约定选用材料,并接受定作人检验。
第256条 定作人提供材料的, 定作人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材料。承揽人对定作人提供的材料, 应当及时检验, 发现不符合约定时, 应当及时通知定作人更换、补齐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承揽人不得擅自更换定作人提供的材料, 不得更换不需要修理的零部件。
第257条 承揽人发现定作人提供的图纸或者技术要求不合理的,应当及时通知定作人。因定作人怠于答复等原因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258条 定作人中途变更承揽工作的要求, 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259条 承揽工作需要定作人协助的, 定作人有协助的义务。定作人不履行协助义务致使承揽工作不能完成的, 承揽人可以催告定作人在合理期限内履行义务, 并可以顺延履行期限; 定作人逾期不履行的, 承揽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260条 承揽人在工作期间, 应当接受定作人必要的监督检验。定作人不得因监督检验妨碍承揽人的正常工作。
第261条 承揽人完成工作的, 应当向定作人交付工作成果, 并提交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有关质量证明。定作人应当验收该工作成果。
第262条 承揽人交付的工作成果不符合质量要求的, 定作人可以要求承揽人承担修理、重作、减少报酬、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263条 定作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报酬。对支付报酬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 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 定作人应当在承揽人交付工作成果时支付; 工作成果部分交付的, 定作人应当相应支付。
第264条 定作人未向承揽人支付报酬或者材料费等价款的, 承揽人对完成的工作成果享有留置权, 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265条 承揽人应当妥善保管定作人提供的材料以及完成的工作成果, 因保管不善造成毁损、灭失的, 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266条 承揽人应当按照定作人的要求保守秘密, 未经定作人许可, 不得留存复制品或者技术资料。
第267条 共同承揽人对定作人承担连带责任, 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268条 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承揽合同, 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2. 《侵权责任法》 (2009年12月26日)
第41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 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42条 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 造成他人损害的, 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 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43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 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 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 销售者赔偿后, 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 生产者赔偿后, 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第44条 因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 造成他人损害的, 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赔偿后, 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013年10月25日)
第40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 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 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 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 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 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 生产者赔偿后, 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 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第49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 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 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 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 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4. 《反不正当竞争法》 (2019年4月23日)
第17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 给他人造成损害的, 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损害的经营者的赔偿数额, 按照其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 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 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经营者恶意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经营者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六条、第九条规定, 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 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权利人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案例指引〕
陈某诉重庆商社新世纪百货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等产品销售者责任纠纷案 (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17年第8期)
裁判摘要: 产品标注方式虽然不符合规范性要求, 但不会导致消费者错误购买的, 属于“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情形, 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支持消费者的退货请求。
第四十一条 人身、他人财产的损害赔偿责任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 损害的, 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 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二) 产品投入流通时, 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 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法 律〕
1. 《民法通则》 (2009年8月27日)
第106条 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 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没有过错, 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107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 不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122条 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 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 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第134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 停止侵害;
(二) 排除妨碍;
(三) 消除危险;
(四) 返还财产;
(五) 恢复原状;
(六) 修理、重作、更换;
(七) 赔偿损失;
(八) 支付违约金;
(九)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 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可以单独适用, 也可以合并适用。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 除适用上述规定外, 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 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2. 《侵权责任法》 (2009年12月26日)
第46条 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 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及时采取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 《民法总则》 (2017年3月15日)
第176条 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 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
第179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 停止侵害;
(二) 排除妨碍;
(三) 消除危险;
(四) 返还财产;
(五) 恢复原状;
(六) 修理、重作、更换;
(七) 继续履行;
(八) 赔偿损失;
(九) 支付违约金;
(十)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 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 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可以单独适用, 也可以合并适用。
第180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 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第187条 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 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 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
〔案例指引〕
1. 陈梅金、林德鑫诉日本三菱汽车工业株式会社损害赔偿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1年第2期)
裁判摘要: 因产品缺陷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 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而产品是否具有缺陷, 生产者也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2. 马某诉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等健康权纠纷案 (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15年第12期)
裁判摘要: 生产者应对其法定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其自行出具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不能成为其免责之法定事由。生产者不提供证据证明其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 应对受害者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 销售者的过错赔偿责任
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 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 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 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 律〕
《侵权责任法》 (2009年12月26日)
第42条 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 造成他人损害的, 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 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四十三条 受害者的选择赔偿权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 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 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 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 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 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 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
〔法 律〕
《侵权责任法》 (2009年12月26日)
第45条 因产品缺陷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第47条 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 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第四十四条 人身伤害的赔偿范围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 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 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 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的, 侵害人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 侵害人应当赔偿损失。
〔司法解释及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12月26日 法释 〔2003〕 20号)
为正确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 结合审判实践, 就有关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1条 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 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 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 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 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2条 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 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 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 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时, 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 可以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第3条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 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 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 构成共同侵权, 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 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 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4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 不能确定实际侵害行为人的, 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 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5条 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 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 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被放弃诉讼请求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承担连带责任。责任范围难以确定的, 推定各共同侵权人承担同等责任。
人民法院应当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法律后果告知赔偿权利人, 并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在法律文书中叙明。
第6条 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 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 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 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 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 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 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
第7条 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 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 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 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第8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 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 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 应当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
属于《国家赔偿法》赔偿事由的, 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处理。
第9条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 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 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 可以向雇员追偿。
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 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 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 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
第10条 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者造成自身损害的, 定作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失的, 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11条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 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 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 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 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 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 不适用本条规定。
第12条 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 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 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 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 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13条 为他人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 在从事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 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 不承担赔偿责任。帮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赔偿权利人请求帮工人和被帮工人承担连带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14条 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 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 不承担赔偿责任; 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帮工人因第三人侵权遭受人身损害的, 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第三人不能确定或者没有赔偿能力的, 可以由被帮工人予以适当补偿。
第15条 为维护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损害, 因没有侵权人、不能确定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赔偿权利人请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16条 下列情形, 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 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 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一) 道路、桥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构筑物因维护、管理瑕疵致人损害的;
(二) 堆放物品滚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致人损害的;
(三) 树木倾倒、折断或者果实坠落致人损害的。
前款第 (一) 项情形, 因设计、施工缺陷造成损害的, 由所有人、管理人与设计、施工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17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 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 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 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 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 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 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 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第18条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 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 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 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 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第19条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 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 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 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 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 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第20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 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 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 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 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 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第21条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 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 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 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 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 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 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 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第22条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 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第23条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 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 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 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第24条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第25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 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 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 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 七十五周岁以上的, 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 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 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第26条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 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
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
第27条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 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第28条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 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 计算至十八周岁; 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 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 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 七十五周岁以上的, 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 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 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第29条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 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 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 七十五周岁以上的, 按五年计算。
第30条 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的相关计算标准, 依照前款原则确定。
第31条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以及本解释第二条的规定, 确定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九条各项财产损失的实际赔偿金额。
前款确定的物质损害赔偿金与按照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确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原则上应当一次性给付。
第32条 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 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继续给付护理费、辅助器具费或者残疾赔偿金的, 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赔偿权利人确需继续护理、配制辅助器具, 或者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 人民法院应当判令赔偿义务人继续给付相关费用五至十年。
第33条 赔偿义务人请求以定期金方式给付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的, 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赔偿义务人的给付能力和提供担保的情况, 确定以定期金方式给付相关费用。但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已经发生的费用、死亡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应当一次性给付。
第34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律文书中明确定期金的给付时间、方式以及每期给付标准。执行期间有关统计数据发生变化的, 给付金额应当适时进行相应调整。
定期金按照赔偿权利人的实际生存年限给付, 不受本解释有关赔偿期限的限制。
第35条 本解释所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 “职工平均工资”, 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
“上一年度”, 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年度。
第36条 本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2004年5月1日后新受理的一审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适用本解释的规定。已经作出生效裁判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依法再审的, 不适用本解释的规定。
在本解释公布施行之前已经生效施行的司法解释, 其内容与本解释不一致的, 以本解释为准。
第四十五条 诉讼时效期间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 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 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 但是, 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缺陷的含义
本法所称缺陷, 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 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第四十七条 纠纷解决方式
因产品质量发生民事纠纷时, 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 可以根据当事人各方的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各方没有达成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 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部门规章及文件〕
《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 (1998年3月12日 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51号)
第14条 产品质量争议的调解由被申诉人所在地的县、市级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管辖。
第17条 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进行产品质量争议的调解应当由申诉人提供书面材料。
第19条 负责产品质量争议调解的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材料后5日内分别通知申诉人和被申诉人。
第23条 负责产品质量争议调解的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人提供的书面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终结调解。对于复杂的产品质量争议可以延长三十日。调解不成的, 应当及时终止调解。
第四十八条 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对产品质量检验的规定
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可以委托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对有关产品质量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