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1次裁军中的共和国将帅》开篇:改革可期,改革必成
1806年10月,普鲁士军队在耶拿战役中兵败如山倒。卡尔·冯·克劳塞维获评论说:“它不只是一一个风格过时的例子,而且是墨守成规导致的极端缺乏想象力的例子。”作为普军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克劳塞维茨在这场战争中被俘。这位后来成为西方军事战略鼻祖的人,把此次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三条:中高层军官很少认识到战争特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军官们更关心自已的军衔和社会地位,而非训练与作战;士兵缺乏爱国心和军人精神。
36年后,这场灾难轮到了中国。1842年8月,大清王朝军队在兵败如山倒中结束第一次鸦片战争。近代史学家蒋廷黻评论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由这两场著名的溃败,可知变革之艰难,中外概莫能外。变革就是扬弃,就要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消灭自己。如果没有消灭自己的勇气,就会被敌人消灭。后来为世人称道的普鲁士军事变革就此开始。普鲁士军事变革带来的成效,使其最终成为欧洲军事变革的典范。
后来为世人诟病的大清军事变革也就此开始,从八旗到绿营,从绿营到湘淮军,从湘淮军到小站新军,军制转换频繁,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但没有一次是战前转制,皆因时机错过战败而被迫转制,结果仍然无法避免下一场失败。
战争的阻力来自对手,军事改革的阻力来自内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美国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紧接着,美军将电子计算机用于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上。1972年3月,美军用15枚激光制导炸弹炸毁了越南清化大桥。而在这之前,美军曾出动700余架飞机,投了约15万吨炸弹,都没将这座大桥炸毁。这一系列看似孤立的事件,给了当时的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强烈触动。他敏锐地意识到军事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奥加尔科夫闪电般行动了:用当时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改造指挥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第一个师级数字化试验部队。他的一系列做法被称为“奥加尔科夫革命”。
“革命”要求对军事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这与苏军实施高度集中的指挥体制尖锐对立,威胁到一大批人的职位和利益。改革刚开始不久,奥加尔科夫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降职为西部军区司令。他倡导的数字化试验被停止,数字化试验部队被撤销。奥加尔科夫的副手加列耶夫最近在一篇纪念文章中说:“如果不考虑个人利益,大家会举双手赞成改革。考虑个人利益,大家就一致反对改革。”然而,美国人却迅速接受了“奥加尔科夫革命”思想。美国人的努力在海湾战争中获得丰厚回报。俄罗斯人如梦初醒,大力追赶。但无情的事实是,俄军在新军事革命中大幅落后。
有人用鸡蛋破壳来比喻军队改革:从内向外破壳,是突围,是蓬勃的新生命的诞生;从外面破壳,就变成了别人口中的美食。因此,军队改革不仅事关军队生死,更事关国家生死。
军队改革是“铁腕”的事业,所需要的是“断腕”的勇气。毛泽东说:“庞大的机构是由自己亲自创造出来的,想不到又要由自己的手将它缩小,实行缩小的时候就感到很勉强,很困难。”当年邓小平面对军队改革阻力时说:“第一条决心要大。”“第二条才是工作要细。”“要用搞革命的方法。一次搞好了,得罪的人就得罪这一次。”
“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
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习近平出席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备受瞩目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式摁下了启动键。此次军改推进力度之大、触及利益之深、影响范围之广,在解放军历史上前所未有,让人震撼之余倍感振奋、充满期待。
纵观古今,以军事变革推动强军强国是历史的铁律。展望世界,近现代世界大国崛起之路,无不贯穿着改革强军的历史脉络。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国博弈加剧,内忧外患增多,分裂恐怖势力活动猖獗,海洋权益纷争不断,改革强军已经成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从国内外形势看,国防和军队改革正面临着一个难得的“窗口期”。改革主客观条件十分有利。此时启动军队改革,可以说是顺应大势、正当其时。
改革不像“剪指甲”那样无关痛痒,必然会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单位撤并降改、部队转隶换防,一些军人将脱下军装,有的面临再次择业、家属安置、孩子上学等实际困难。人民军队历来有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好传统,越是面临重大考验,越能彰显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贺龙由方面军总指挥改任师长,聂荣臻由军团政委改任副师长,干部普遍“降职”安排,党中央作出决定后,都欣然受命、坚决服从;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毛主席一声令下,十天内全部到位;上世纪80年代的百万大裁军,许多部队参加完国庆35周年大阅兵后不久,就加入裁军行列;1998年调整改革,许多官兵从抗洪救灾一线凯旋后,就告别军营踏上了返乡之路。
在我军的历次改革中,一代又一代共和国将领们率先垂范,确保了这支军队的成长与壮大。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挂甲时。这种在大局前的绝对服从意识和牺牲奉献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
有人形象地说,一名真正的军人,一生之中有最爷们儿的两次:一次是冲锋中倒下,另一次则是退役时不哭——“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
一项刀口向内的革命性变革所要下的决心和花费的力气,不会比决策还击一项严重外部挑衅需要的勇气少。能够坚决开展如此大规模改革的军队,一定更能做到在国家利益受到侵犯时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轮军改也可看作是中国军队在国家安全形势复杂化时期一次无声的态度宜示。
改革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军队改革关系国家未来,改革红利属于全体人民。若干年后当人们回望历史时,可能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这场改革重大深远的影响。
新的一年来临,新的纪元到来,藉由刊物传递我们对您的祝福。
共祝愿祖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