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入行宝典:老HR手把手教你从入门到不可替代](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04/34422104/b_34422104.jpg)
第5章 做HR前对工作的正确认知
到底什么工作才是一份好工作
对一个刚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职场新人来说,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很可能并不是一份“好工作”。但这并不重要。工作其实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你付出劳动,老板付给你报酬,在企业的平台上不断挑战自己,提升技能,然后去更大的平台,得到更高的职位,拿更高的薪酬,领导更大的团队,完成更难的任务,这只是一个良性循环而已。
当你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或跳槽时,除了关心薪酬以外,你还要问问自己下面这几个问题:
这份工作对我有意义吗?这份工作将会给我带来发展机会吗?
我还能继续学习新东西吗?
我有机会得到认可获得成就吗?我将会被赋予更多责任吗?
这些才是真正驱动你成长的动力。一旦你清楚了这一点,对于什么是工作中最重要的东西这个问题,你的答案就会越来越清晰,你对接下来的选择自然了然在心。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到底重不重要
在我看来,其实大学生毕业做的第一份工作并不真的那么重要,如果你先去一家好公司里从事“不太好”的工作,你大可不必怨天尤人,你可以做好本职工作,再慢慢向好职位靠拢。这绝对比你直接在一个不怎么好的公司的“好职位”上发展得好。
另外,有技术背景的市场营销人员绝对比纯市场营销人员值钱。我有一次在武汉大学做毕业生讲座,一个女生站起来提问,她学的是化学专业,但她并不喜欢做研究,不喜欢做实验,面对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她很苦恼。因为当时已经有企业给了她研究室化验员的职位。在大学四年里,她在社团里从事外联工作,她也喜欢和人打交道,有领导力潜质。针对她的情况,我给她的建议是去类似兰蔻、雅诗兰黛、倩碧、香奈儿等国际化妆品公司做市场工作。这样,她四年的化学知识不但没有白学,还会成为她未来工作的加分项,加上她四年的社团领导经历,去这些大公司锻炼几年,她绝对能够脱颖而出、独当一面。
个人性格喜好与职位匹配很重要。大家都说销售岗位好,挣钱的人才能叫好,业绩不好的人就是陪跑的分母。之前就有位做产品策划的同事看到销售岗位提成高,非要去做销售,结果怎么也干不好,既得罪了客户,也让销售领导不满意,导致他最后在市场部干不下去了。可此时他也回不了策划部了,因为没有他的编制了,最后他只能辞职。
还有一位做技术的高手,因为领导器重他,所以派他去做了分公司的总经理,他干了几个月后苦不堪言,说还是做技术简单顺心,管人太难了,他做不来,后来又转回来做技术。
我大学快毕业时,学校分配我们去实习。我在国企实习完三个月后,回到学校就下定决心,这辈子打死我都不做会计,特别是去国企做会计,包分配我也不去。那年我才21岁,肯定没有理性分析,纯粹是内心深处感性的想法,现在回想起来是三个因素让我做了人生最重大的选择。
第一,我实习的国企是一家糖烟酒类公司,零乱而堆积如山的货物、吊儿郎当老躲在角落抽烟的库管、一杯茶一张报纸消磨一天的机关办公室里的那群人,还有偶尔下到我们基层来视察的腆着啤酒肚的秃顶老男人(经理)……一切给我的感觉都非常不好。那时我就想,难道未来30年大学时意气风发想干一番事业的我就这样度过吗?我不甘心!
第二,热心带我们三个小姑娘实习的老会计是一位50岁的大姐,不,应该叫阿姨。她兢兢业业做了一辈子会计,打算盘(1994年的国企会计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时。稍一用力,那像啤酒瓶底一样厚的高度近视眼镜就会滑下鼻梁,几乎每5秒钟她就要腾出打算盘的手去扶一下眼镜。有时,无聊的我们就会盯着她数,保证数到五,她就会扶眼镜,这几乎成了我们三个小姑娘苦中作乐的游戏。
会计阿姨为了她的会计准则,为了三分钱,让我们重新算了四遍,整整两个工作日,16个小时,四个人全身心投入这个工作中,才结束了效率如此低下的重复工作。如果她知道,那三分钱是我第二天下午偷偷从自己兜里贴进去的,她会不会大跌眼镜?看到老阿姨,我就恐怖地想到30年后的我。30年在一家公司,30年做一件事,从20岁的豆蔻年华一眼看到50岁的垂暮,这是非常令我恐惧的。
第三,20世纪90年代初,TVB拍摄了不少关于家族企业的商业剧,《笑看风云》《大时代》都是那个年代的经典。这让我们看到原来商战是这样的,原来除了我们日常见到的脏乱差的工厂厂房,还有这么豪华的写字楼,女职员穿着美美的高跟鞋踩在地毯上,面前是这么漂亮的办公桌,开会还要用投影仪、PPT,老板居然还这么帅……这与我实习的糖烟酒类公司简直天上地下。
我的决定让我毕业即失业。而我的同学们,一部分去了国企做会计,一部分去银行做了柜员,还有一部分去了证券公司做交易员,我则成了待业小青年。我感性地做了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生决定,我想,即使去小公司做前台、做秘书,只要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景,总有一天,我就能坐在像港剧里的办公室一样的地方办公。两年后,在我24岁时,我终于应聘进了飞利浦,那时我就知道,我的梦想要实现了。
现在回想起来,好开心当年自己这么勇敢。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有所畏惧,却依然前行!
所以,在你还没有能力和水平做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分析前,不如先听从自己的内心呼唤,找份让自己动心的工作干起来。
分阶段实现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
《楚天金报》曾经对我进行过人物专访,整版的标题是《人生要打三份工,第一份为了生存,第二份为了兴趣,第三分为了理想》。它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
很多人都会问,到底什么是好工作?大多数人会认为,好工作就是收入稳定,有良好的社会地位,能独立掌握工作进度,具有挑战性,有较多学习成长机会。其实,这些我们最重视的工作价值观,也反映了我们内在的心理需求,而这些心理需求跟马斯洛提出的生存、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肯定、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不谋而合。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对自己的人生也做了一下梳理。
第一层需求:生存需求,追求基本生活保障。
关键词:高中(16~18岁)在混沌中度过,大学(19~22岁)在迷茫困惑中度过。
职业定位:初入社会,应聘到小公司做前台、文秘、行政助理。
此阶段目标:毕业(22~24岁),养活自己,决不啃老,先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第二层需求:安全需求,追求工作稳定,工作条件良好。
关键词:加班、学习HR专业、补英文、被老板骂;再加班、再学习HR专业、补英文、再被老板骂。
职业定位:24岁,面试成功进入飞利浦,属于快速消费品行业,岗位是人力资源。
此阶段目标:不要被公司炒掉,能独立工作,用4年时间,从基层做到公司华中区的区域HR主管。
第三层需求:社会需求,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爱情和归属感。
职业定位:27~32岁,工作于飞利浦和沃尔玛,都属于快消/零售业,岗位是人力资源经理。
此阶段目标:熟悉一个行业,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结婚成家生娃,买房买车,人生渐入佳境。
第四层需求:尊重需求,追求受到尊重和肯定。
职业定位:32~44岁,独立创业,成立人力资源公司,将技能转化为产品,拥有自己的事业。
此阶段目标:先让创业公司活下来,公司的培训产品帮助18000名HR新人入行和成长,满足市场需求,商业模式行得通,有盈利模型。
第五层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追求发挥潜能、实现理想、兴趣、创造性、社会意义。
职业定位:自由职业者,只做自己感兴趣和有意义的事情。
此阶段目标:44岁之后,写书出版、全国演讲推广宣传理念,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成体系的HR实操课程,把这些实用课程带给HR新人、迷茫中的大学生及追求上进的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最大限度地体现我的成就感和价值观。然后继续推广“公益+旅行”理念,影响更多人做快乐公益、继续环游世界实现个人梦想、做完人生梦想清单上所列的事。
工作24年,我的体会是,人活着总要找些事情来做,如果一个人所做的事情不仅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而且能够改善很多人的生活,同时,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感到很轻松、很快乐,那么,他就真正选对了职业,选对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