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红色调染料植物
可以染出红色调的染料植物大致有茜草、红花、苏木、虎杖、棠梨、落葵、都捻子、冬青、枣木、橉木、番红花等十余种,较为重要的是前三种。
1.茜草
茜草(Rubia cordifolia L),茜草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古代使用最广泛的红色染料,有茹藘、茅蒐、蒨草、地血、牛蔓等40余种别名。《尔雅·释草》谓:“茹藘,茅蒐。”晋郭璞注云:“今之蒨也,可以染绛。”邢昺疏曰:“今染绛蒨也,一名茹藘,一名茅蒐……陆机云:一名地血,齐人谓之牛蔓。”在春秋两季均可采挖(春季所采茜草,因成熟度不够,质量远不如秋季所采),以根部粗壮呈深红色者为佳。鲜茜草可直接用于染色,也可晒干贮存,用时切成碎片,以温汤抽提茜素。茜草所染织物,红色泽中略带黄光,娇艳瑰丽,而且染色牢度较佳,是春秋期间最受妇女偏爱的颜色之一。《诗经》中有多处提到茜草和其所染服装,如《诗经·郑风·东门之》:“东门之,茹藘在阪。”《诗经·郑风·出其东门》:“缟衣茹藘,聊可与娱。”20世纪80年代,在新疆且末县扎洪鲁克一座断代为公元前1000—公元前800年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些呈红色深浅不一的毛织物,经分析,这些红色毛织物,染料成分均含有茜素和茜紫素,显然都是用茜草染成,印证了先秦时期染茜工艺所达到的水准[注]。西汉以来,开始大量人工种植,司马迁在《史记》里说,新兴大地主如果种植“十亩卮茜”,其收益可与“千户侯等”。《汉宫仪》记有“染园出卮茜,供染御服”。长沙马王堆汉墓曾出土很多茜染织物,如其中的“深红绢”和“长寿绣袍”的红色底色,经化验即是用茜素和媒染剂明矾多次浸染而成。因茜草所染之色,是比较暗的土红,不如红花所染鲜艳,汉以后随着红花的普遍种植,茜草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利用也是很普遍,故而在许多文献中仍多有记载。
茜草根部含有多种蒽醌类化合物,其中色素主要成分是茜素和茜紫素。染色时如将织物直接浸泡在纯茜草液中虽也可使之着色,但由于茜草中的色素成分几乎全是以葡萄糖或木糖苷的形式存于植物体内,葡萄糖的大分子结构使色素缺乏染着力,效果不是很好,只能得到单一的浅黄色。所以秦以后提取茜素采用的是类似靛蓝的发酵水解法,即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配糖体的甙键水解断裂,再施以铝、铁、铜等不同的金属媒染剂,便会得到从浅至深的十分丰富的红色色调。其中尤以铝媒染剂所得色泽最为鲜艳。茜素和茜紫素结构式如下:
2.红花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在古代又名黄蓝、红蓝、红蓝花、草红花、刺红花及红花草,菊科红花属植物,株高达4~5尺(1尺=33.33cm),叶互生,夏季开呈红黄色的筒状花。从考古发现来看,红花是人类最早利用的植物染料之一,约在距今5000年之前,埃及已开始应用红花染料了。而中国利用红花的时间较晚,据考证,红花先经中亚传入我国西北地区,然后传入中原,传入时间应是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注]。西晋张华《博物志》载:“张骞得种于西域,今魏地亦种之。”东晋习凿齿《与燕王书》载:“山下有红蓝,足下先知否,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采取其上英者做胭脂。”表明至迟在晋代一些地方很可能已种植红花并作为染料使用。因红花是红色植物染料中染红色最艳丽的一种,故其很快取代其他红色染材成为主要的染红染料。唐宋时期,几乎各地都有红花种植,其中关内道的灵州和汉中郡、山南道的兴元府和文州、江南东道的泉州和兴华军,贡赋产品中都有红花。明代李时珍曾考证红花名称的来历,谓:“其花红色,叶颇似蓝,故有蓝名。”[注]另据《闽部疏》万历十五年序所记,明代用红花染红,以京口最为有名,当时福建因为“红不逮京口,闽人货湖丝者,往往染翠红而归织之”。
红花的花冠内含两种色素,其一为含量约占30%的黄色素;其二为含量仅占0.5%左右的红色素,即红花素。其中黄色素溶于水和酸性溶液,在古代无染料价值,而在现代常用于食物色素的安全添加剂。含量甚微的红花素则是红花染红的根本之所在,它属弱酸性含酚基的化合物,不溶于水,只溶于碱液,而且一旦遇酸,又复沉淀析出。近代染色学中提取红花素的方法是利用红色素和黄色素皆溶于碱性溶液,红色素不溶于酸性溶液,黄色素溶于酸性溶液的特性。先用碱性溶液将两种色素都从红花里浸出,再加酸中和,只使带有荧光的红花素析出,可用于多种纤维的直接染红。中国古代染匠虽不了解红花色素的组成和化学属性,但文献中记载的提取红花素的工艺方法,却是和上述化学原理完全一致的。红花黄色素和红花红色素结构式如下:
3.苏木
苏木(Caeslpinia sappan),又名苏方木,或苏枋、苏方,属豆科常绿小乔木。它原产东南亚和中国的岭南地区,但古代很多人都认为是外来植物,如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海岛有苏枋国,其地产此木,故名。今人省呼为苏木尔。”之所以出现这种误说,究其缘由,可能是由于元明时期苏木是东南亚地区输入中国大宗货品之一造成的。苏木用于染红的记载始见于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与其他红色植物染料相比,苏枋比茜草的色彩艳丽,比红花提取简便,所以它自魏唐之际跨过南岭进入中原后便成为最重要的一种染红染材,并对我国染色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不过很多文献在记述苏木时,大多言其染绛,殊不知染绛是用其心材,根材还可以染黄。关于苏木染黄,似仅见于原本《说郛》所引《南方草木状》,谓:“苏枋树,类槐,黄花,黑子,出九真,南人以染黄绛,渍以大庾之水,则色愈深。”“九真”系西晋时的郡名,在今越南中部;“大庾”可能指大庾岭,即江西、广东交界处的梅岭[注]。值得注意的是,此引文在其他各文献中都脱去“黄”字,写作“南人以染绛”。
苏木的赭褐色心材中所含无色的原色素叫“巴西苏木素”,经空气氧化变成有色的“巴西苏木红素(C16H12O5)”。它易溶于水中,可染毛、棉、丝纤维,其色彩视所加媒染剂种类而各殊,范围为红至紫黑,皆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一般铬媒染剂得绛红至紫色;铝媒染剂得橙红色,铜媒染剂得红棕色;铁媒染剂得褐色;锡媒染剂得浅红至深红色。用苏木染出的红色和用红花染出的蜀红锦以及广西锦的赤色,十分接近。与其他红色植物染料相比,苏木比茜草的色彩艳丽,比红花提取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