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十二生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5 『斗柄回寅天下春』

十二地支作为一种序数系统,古人既用来表示事物的序列关系,也表示天地方位。

天文学史讲,人类对子午线的第一次实测,是由中国唐代僧人一行实现的。子午线,采用了十二支的两支做方位标志。子为正北,午为正南,子午线是纵贯南北的经线。这条“方向线”,带着生肖文化的烙印。

关于十二支的方位意义,另有重要的两支:卯和酉。它们被用为正东、正西的标志。

纵的子午,横的卯酉,汉代《淮南子·天文训》把它们称为“二绳”。“二绳”垂直平分,形成十字交叉,可以设想它们将一个圆等分为四,也可以设想它们将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四。于是,不论是天宇——古人设想天圆,还是大地——古人设想地方,都可以用这“二绳”来纵横,来分割,来定位。“二绳”撑起了方位系统的框架。在这框架间嵌入其他地支,形成十二支列据一方的格局,天空和大地便都有了十二等分的方位刻度,它们是:北方亥、子、丑,东方寅、卯、辰,南方巳、午、未,西方申、酉、戌。

古人以十二支分割空间,又以十二支分割时间。在分解“岁”这个时间单位时,十二支表示十二个月份。地支充当时间刻度,一如钟表的表盘。在分割周天、划分空间方位时,地支充当方位符号,也如钟表盘上的刻度。古代的历法,将这两种“表盘”重合起来。月份与方位总是一致的。统一两者,并在“表盘”上充当指针的,是北斗。

这种历法设计,反映了古人对于时空的宏观把握和抽象思维。因此,它并不囿于天文历法范畴,它也走入了生活,成为古代术数家占验时日、推演吉凶的理论依据。古代术数家的占验工具——栻,形象地表现了这种思维所描绘的宇宙模式。“栻”由圆形的天盘与正方地盘构成。安徽阜阳出土的漆木栻,天盘中为用做指针的七星斗勺,两圈文字,里圈列正、二、三……十二个月,外圈列二十八星宿名。地盘自内向外作三层排列,第一圈天干,第二圈地支,第三圈二十八星宿。栻的这种结构,反映了北斗星在古代宇宙模式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北斗,今人耳熟能详的是它的定位作用,认准了它便不会迷失方向。古人还把它作为重要的授时星辰。北斗七星若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组成勺身,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勺把,即斗柄。古人发现,斗柄的指向,一年绕天一周。于是,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确定季节,这就是《鹖冠子》所言:“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一岁四分,有了四时。这就是四季。再细分,即十二月份。《淮南子·天文训》描绘:“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斗柄像一个匀速转动的指针,十二支为静止的方位刻度。斗柄所指,称为“建”。斗柄指寅为建寅,建寅的月份被确定为岁首,古人便讲正月建寅。辞旧迎新春节时,人们爱说一句“斗柄回寅天下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建寅之后,斗柄移至下一个刻度,时序建卯,到了二月;再移,斗柄指辰,已是建辰三月……旋转的斗柄,沿着表示方位的十二支刻度,稳健从容、不舍昼夜地移动着。叶绿叶黄,寒来暑往,时光推移,岁月更迭。十二月建,就是十二支纪月。建辰之月、建巳之月,简化后,爽爽快快地叫辰月、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