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章草篇
第四讲 章草《急就章》
一、章草初识
章草,是中国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是早期的草书,始于秦汉年间,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的标准草书。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变化来的。章草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了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代表性书家有:崔瑗、张芝、皇象、索靖。
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
《急就章》局部一
二、《急就章》初识
《急就章》又名《急就篇》,是汉元帝时史游所作。全文共1394字,洋洋大观,无一重复字,为童蒙识字之书,文辞雅奥。流传至今最早的《急就章》写本,传为皇象书,今有刻本流传。
皇象,字休明,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书法家,官至青州刺史。其书师法杜操,精篆、隶,最工章草,笔势沉着痛快,自然纵横,有“实而不朴,文而不华”之评。其章草妙入神品,他的草书与曹不兴绘画、严武的围棋等并称“八绝”。他书的《急就章》是进入草书学习的极佳范本。
张怀瓘曰:“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虽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可见,他创造了“相众而形一”的书风,在书法史上有重要意义。
《急就章》局部二
三、如何写好《急就章》
1.《急就章》基本特征
① 用笔沉稳,不激不厉,方圆结合,线条直而棱角分明,给人以宁折不屈的力度,结体扁而方,少有纵逸之笔。《急就章》结构端庄中寓灵动,平稳肃穆,平正中寓含欹姿,点画穿插避让,朝揖互让,情趣倍增;字形以体势方扁为主,笔短意长,并根据字形有长方形或正方形,注意协调变化,呼应连贯。《急就章》暗含隶意,古趣盎然。宋代书法家黄伯思说:“凡草书分波磔者,名章草。非此者,但谓之草。”《急就章》笔画向背,字形开阖。由于每个字多以工整为主,笔画与笔画平行则容易单调呆板。为避免单调呆板,要使笔画有向背关系。向背包括相向和相背两种关系。
② 方笔用顿法,带有楷书和隶书的方折笔意;圆笔用提法,带有篆书和草书的圆润笔意,是典型的方笔和圆笔结合,既有筋骨,又有神采,尽善尽美。圆以方为参照,圆者愈见圆;方以圆为参照,方者愈见方。
③ 特别强调笔画的向背对比,故生动活泼,变化无穷。有开无阖,字则散漫无神;有阖无开,字则气塞不畅。中国书法结构法中讲究布白变化,开阖变化其实就是布白变化的一种,阖处白少,开处白多。
2.《急就章》临习
《急就章》的结体、笔画都有其规律可循,临习时在一定程度上虽打破篆、隶严整的间架结构,但仍保持平正稳定如彝之姿,十分浑穆古朴。注意运笔保留隶书某些重要特征,每字的起笔、收笔保留隶书用笔的方法,不少横笔的尾部写成捺脚状,向右上方挑出,与隶书的波折十分相似。
四、章草临摹与创作对比
作者临《急就章》单字
邱才桢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