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思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等·奖

用党的三大法宝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读《为什么是毛泽东》有感

规划局 刘居正

工作之余,认真翻阅了任志刚先生著的《为什么是毛泽东》一书,回顾了毛主席生平和他领导党和人民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光辉历程。重温历史,是为了从中汲取经验、掌握规律、激发热情。这次读书尤其感到,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积累的宝贵经验,时至今日仍然绽放着光芒,仍能给予我们教育和启迪。

毛主席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时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大法宝是我们党在生死存亡的曲折斗争中凝结成的宝贵财富,不仅能指导战争,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以下结合个人体会,谈谈对用党的三大法宝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点思考。

一、建立统一战线

在革命战争最黑暗、最低谷的关头,毛主席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团结全民族最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革命统一战线,这一政治思想贯穿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并不断调整,不断演进。毛主席精辟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而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也很重要,做好了可以群策群力、事半功倍,做不好就容易四面楚歌、步履维艰。我想,主要应在企业、政府、学术、媒体四条战线上努力寻求突破。

在企业战线上寻求互利共赢。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各类市场主体长期相互竞争,交替呈现“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局面,有人夸大对立矛盾,强调一方发展必然伴随对方牺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首先,竞争对立面是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力,而不是按所有制划分的市场群体,简单讲谁进谁退是片面肤浅的。其次,企业赢得发展空间的最好方式不是动谁的奶酪而是把蛋糕做大,存量洗牌的效果远远比不上增量创造。最后,随着竞争升级,竞争主体大幅增多,竞争范围由区域变为全球,竞争领域由传统行业变为跨界融合、边缘创新,互利共赢成为新的生存发展之道。因此,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应放弃零和博弈,转变竞争思维,积极开展混改,通过资本层面深度融合,整合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外企的特色优势,在扬长避短与互利共赢中谋求新的发展。

在政府战线上寻求相互支持。政府和企业从来不应是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依靠的。在一段时期内,政企关系有所扭曲,或“勾肩搭背”或“避犹不及”,两种关系都不正常,恰当的政商关系应是“亲”“清”两字。从国企角度看,“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政府多沟通多交流。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各自领域的骨干中坚,理应为政府制定政策规划多出主意,为政策落实、助力发展多作贡献,这是国有企业的责任和使命,也能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争取支持、获得空间。“清”就是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国有企业代表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不仅要洁身自好,只追求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发展成果,还要坚决同违法违规违纪行为作斗争,带头维护来之不易的反腐败压倒性胜利。只有践行好“亲”“清”二字,才是真正对企业负责,才能维持好政府企业长期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局面。

在学术战线上寻求理论支撑。国内有些所谓经济专家一直在鼓吹“公有制原罪”“全盘私有化”等奇谈怪论,近年尤甚,其背后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值得高度警惕。新自由主义由来已久,有些国家先是大肆推销这一理念搞垮拉美经济,转过来就利用反自由主义精神的汇率干预搞垮亚洲四小龙,充分暴露了该“普世”理论不过是特定国家用于维护霸主利益的武器。如今又在我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时期加紧理论进攻,背后意图昭然若揭。其实,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学术界已经对新自由主义口诛笔伐,西方正统经济学的垄断地位摇摇欲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研究日趋活跃,为我国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提供了百年难遇的窗口期。国有企业应坚定自信、抢抓机遇,积极与高校、研究机构开展联合理论攻关,主动提供案例经验和经费保障,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奠定更加硬气的坚实理论基础。

在媒体战线上寻求舆论引导。近年来,有些媒体为了博取眼球,专门诋毁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断章取义、春秋笔法,甚至无中生有、歪曲事实,煽动人民群众对国有企业的误解。那么事实是什么?事实是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事实是国有企业创造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高速铁路等一系列发展成就,涌现出王进喜、罗阳、郭明义、徐立平等一大批先进楷模;事实是国有企业在支持国家庆典、抢险救灾中冲在最前倾力奉献,在保障千家万户衣食住行、水电气暖中扑下身子默默付出……事实胜于雄辩,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做了好事不留名,面对质疑不吭声,已经不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国有企业应更加注重舆论引导,更加注重媒体合作,积极宣传成绩,有力回击谣言,争取更多主流媒体的了解和支持,将舆论战线的主导权和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二、坚持武装斗争

面对大革命失败和反动派屠杀的惨痛教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摸索总结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朴素真理。毛主席深刻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未停止,前进道路必然会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国有企业是不带枪的经济部队,核心竞争力就是国有企业的“枪杆子”,古今中外从来没有哪家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仅靠高贵出身、庞大规模和外部帮扶就能长期屹立不倒。只有不断增强竞争力,才能让国有企业在残酷竞争中占据主动,才能成为我们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坚强武装。我想,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科技、产品和模式三个方面。

先进科技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随时可能出现颠覆式创新,谁能抢占制高点,谁就能在未来一个科技周期内独占鳌头。过去三次工业革命,我国都处在落后位置,从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到产业链底端的血汗工厂,落后挨打、落后受欺的场景反复上演。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一些领域逐步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跟跑容易领跑难,追赶容易创新难,尤其在当前游戏规则重构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率先实现突破,可能又要落后一整个时代。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很多时候代表着国家科技水平,能否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挺立潮头,不仅关系企业生存发展,更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国有企业应当也必须抓住科技迭代的关键机遇期,把加快科技创新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抓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早日在科技领域拿出自己的非对称性撒手锏。

过硬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的集中载体。产品是沟通企业和客户的直接桥梁,没有过硬产品,再先进的技术也只是实验室的纸上谈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远销全球,成为各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中国制造”始终没有摆脱粗制滥造、价廉物不美的不佳形象,跨国买电饭锅、马桶盖的现象更是令人心痛、发人深省。在产品质量方面,国有企业基础相对较好,比如谈到油品质量都会想到中国石化,谈到通话质量都会想到中国移动,这种口碑是国有企业的特色优势和宝贵财富。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好口碑,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积极开展“三品”工程,着力打造更多市场认可、顾客满意的过硬产品,让高质量的“国企制造”带动高质量的“中国制造”,成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支柱。

特色模式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消费体验,商业模式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以零售行业为例,在国美、苏宁等传统企业为扩张店面争得头破血流时,以京东、天猫为代表的网上商城异军突起,短短几年便迅速跻身家电销售榜首,而在传统企业开始拥抱“互联网+”时,小米、顺丰等互联网起家的企业又开始转战线下,挖掘体验型经济新空间。类似的场景逐渐开始渗透到房地产、汽车、电力、通信等传统行业,相关领域的国有企业也不再有高枕无忧的避风港。在商业模式日新月异、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竞争新形势面前,国有企业亟需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高身段,瞄准终端市场和客户需求,不断调整和创新商业模式,探索由单纯供应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转型,让国有企业的技术、产品、资金实力更加有效地转化为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

三、强化党的建设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党内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执行党的正确路线造成极大危害。对此,我们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确保了全党的高度组织纪律性,锻造了革命战争的坚强领导核心。毛主席曾指出“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战胜诸多困难挑战,仍然需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更是企业的“根”和“魂”,是独特优势和重大政治原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想,强化国企党建工作可以从提高认识、完善组织、发挥优势三方面下功夫。

进一步提高对强化党的建设重要意义的清醒认识。有人认为国企发展不需要党的领导,甚至认为生产经营与强化党建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这种观点混淆了目的与方法,是根本错误的。回顾历史,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的建设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通过党指挥枪,我们赢得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通过党领导经济建设,我们赢得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国家快速工业化和人民快速温饱的伟大壮举;通过党领导改革开放,我们赢得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国和平高速崛起的伟大成就。反过来,我们党走过的弯路也揭示了一个共同教训,即党的建设弱化或偏离中心任务都会造成惨痛损失。正反两方面经验充分证明,强化党建不是目的,而是可以实现一切目的的重要法宝。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绝对不是国有企业公有制属性带来的“负担”,也绝对不是束缚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脚镣”,而是国有企业赢得竞争的武器和国有经济实现腾飞的翅膀。

进一步促进党的组织机构与企业组织架构的有机融合。个别企业打着深化改革的旗号,裁撤党务机构、压缩党务职数,导致党建工作无人负责,或把党政工团妇等“非主业”全由党务部门应付,党务部变杂务部,而且与生产经营完全脱钩,两种方法都是对党建工作敷衍塞责的表现。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很早就认识到党建工作必须与军队建设深度融合,创造性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有效解决了党对军队基层的领导问题。同样道理对国有企业也一样,必须坚决贯彻“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党的组织机构应与企业组织架构有机融合,既要在公司层面完善和发挥好党委(党组)的领导作用,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又要在业务层面加强党的工作对相关工作的统领,如组织工作统领人事工作、宣传工作统领企业文化和公共关系工作等;还要进一步落实“支部建在部门”上,通过“一岗双责”把基层党建责任分解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进一步发挥党的建设对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的独特优势。有人说国有企业待遇缺乏竞争力,既引不来也留不住优秀人才。诚然,由于多方面原因,国有企业“大锅饭”现象还没有根本扭转,但也必须看到,待遇从来不是吸引人才的唯一手段。回顾历史,前有朱德、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放弃国民党高官厚禄投身革命,后有钱学森、赵忠尧等一大批科学家破除重重阻挠归国工作,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企业发展面临很大困难,但即便如此,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待遇差距,肯定远远小于大革命失败时的国共差距,也肯定远远小于新中国成立时的中外差别。如果党员干部丢了精气神、“一切向钱看”,哪还有直面困难、逆势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所以待遇问题要关注,理想信念问题更要解决。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坚定党员干部搞好国有企业的理想信念,有力践行“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三大法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珍贵财富,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成果,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好这一理论武器,将其融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不断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党建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