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入门7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书名的由来

黄帝:历代人们以自己是炎黄子孙为荣,为了追本溯源,常把一些文物制度都推源于黄帝。书名冠以“黄帝”二字,仅是托名而已,为了证明自己学有根本,引起后人重视。 

内经:经,经典。张介宾:“经者,载道之书也。”陆德明《经典释文》:“经者,常也,法也,径也,由也。”古人把有一定法则和规范意义,必须学习和掌握之书称为“经”。《内经》阐述的医学原理和法则,正是后人学习中医学的常规与典范,也是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必由之路;内,与“外”相对而言。《汉书·艺文志》载有医经七家,即《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篇》。除《黄帝内经》,其他经书均已失传。从所载书目看,“内”仅是对书目的分类。

素问:最早记载《素问》之名的,是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序》。“素问”的含义有:①源自哲学。全元起:“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曰《素问》。”素问,即问疾病之源,五行之本。《新校正》:“按《乾凿度》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疴瘵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素问》之名义或由此。”事物的发生,从无形到有形分四个阶段。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属古代哲学的范畴,后引入医学领域。《素问》的内容正是从天地宏观角度,把同属于哲学范畴的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来解释、论证天人相应的关系,以及人的生理病理等问题。“素问”的“素”,源于“太素”的“素”。素问,即问“质之始”,引申为对人体生理、病理等问题的发问。②平素问答之义。把黄帝与岐伯等人平素问答的内容记录下来,整理成篇而得名。两说可互参。

灵枢:《灵枢》又称《灵枢经》。《灵枢》最早称《九卷》《针经》。

“九卷”的含义,丹波元胤《医籍考》:“盖东汉以降,《素问》既亡第七一卷,不然则《素问》亦当称《九卷》尔。”古本《素问》原来也为九卷,东汉以后《素问》丢了一卷(第七卷),只剩下八卷。《九卷》之名,相对于《素问》八卷而言,以卷数作为书名;“针经”的含义,皇甫谧将《九卷》更名为《针经》,是取《九卷》第一篇《九针十二原》中“先立针经”之意,即先创立针经;“灵枢”的含义,王冰将《针经》更名为《灵枢》,多数医家认为与他本人信道有关。王冰崇信道教、信奉道家。道教经书《道藏》一书,里面有许多带“灵”“枢”字的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