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期刊数字化概念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革新和互联网的普及,出版业从工作流程到最终产品都一直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学术期刊作为相关行业、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的发布、交流平台,其学术生产、传播流程及影响力等各个方面均受到数字化环境的影响,传统的生产、传播方式,传统的阅读方式和获取信息方式逐渐被改变,而与网络技术相互匹配的新的数字化阅读与信息抓取方式得以培育,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期刊之前单一的存在与运作模式,数字化成为期刊新的存在方式。
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92年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率先推出《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我国内地第一张中文数据光盘),收录了中文科技期刊近5600种,标志着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道路的开始。199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开始建立,1996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开始运作,1998年万方数据的“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专题文献数据库”、2001年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发行,表明学术期刊数字化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且系统化、规范化和实用化的发展阶段,由起初主要是在出版纸质期刊之外再将期刊内容以光盘的形式出版,到进而期刊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逐步实现网络版与印刷版同步出版,完成了制作、传播等部分过程的数字化。2005—2014年是学术期刊数字化探索发展时期,2005年我国学术期刊实现网上出版的总数达到7486种,占全部学术期刊的99%。这十年间,期刊出版业由消极回应转为积极转型,国家以及各省市都在制定包括数字期刊在内的数字出版的发展策略与规划。2006年我国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化出版在“十一五”规划中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被列出,2011年《新闻出版“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将“国家学术论文数字化发布平台”列为四项“新闻出版精品生产工程”之一。数字化将主导整个传媒业的发展方向。在产业规模上,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和龙源期刊为代表的数字期刊企业2009年、2010年的市场总产值分别超过了6亿元、7亿元,是数字期刊出版的绝对主力,但在整个期刊出版行业来看,数目不大。近几年,各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积极尝试加入大型期刊数据库、创办独立网站、建构独立的出版流程、开放存取(OA)期刊、“两微一端”模式等。学术期刊数字化已从幼稚期步入成长期,开启了行业转型升级之路。
回顾国内文献,从时间上看,2005年之前有关数字学术期刊的定义很少,之后学者对学术期刊数字化的界定主要从以下角度定义:
第一,从存储读取的介质划分,曾井红(2005)认为,数字化期刊就是以二进制数字的方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信息存储在光、磁等介质上,并借助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进行阅读的连续性出版物。 [注]第二,从数字内容传播角度出发,杜玲(2010)指出,学术期刊数字化是指依托传统的学术期刊内容资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立体传播,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此观点侧重于数字技术实现内容的跨媒介出版,介质只是承载内容的表现形式,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注]第三,从编辑工作的流程界定,杨桦(2007)认为,期刊数字化是指传统期刊及其采、编、审、印、发和传播、应用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注]宋迎迎(2013)也提出,学术期刊数字化指的是期刊的采编、出版、发行整个流程均数字化。 [注]此定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引用。但其对学术期刊数字化考察是基于对传统出版流程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形式的叠加,而非实质的融合。第四,从文化生产传播的角度,胡政平(2011)提出,学术期刊数字化就是把作为知识刊载平台的学术期刊与作为科技先导的数字化相结合,是学术期刊资源的数字化,学术期刊知识信息的数字化,也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和本质的变化,以实现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销售、收藏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注]第五,从数字技术角度划分,白秀云(2011)、黄翠芳(2012)均认为,数字化学术期刊就是在以往学术期刊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引入数字化以及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转变,实现立体化传播。 [注] [注]第六,从综合角度界定,张青(2012)认为,学术期刊数字化是将数字化的技术融入传统期刊出版中,包括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 [注]
根据承载期刊内容的载体形态不同,数字学术期刊分为磁盘型、光盘型和网络型三种。最早出现的是磁盘型数字学术期刊,但由于存储空间小,目前已经被淘汰,进而被光盘型取代。磁盘、光盘都是具有实物载体的,主要依托传统纸版学术期刊存在,一般和纸版学术期刊一起发行、售卖。网络型学术期刊是目前期刊数字化中的主要形态,它包括互联网数字期刊和手机数字期刊两种。互联网数字期刊完成了编辑、出版、发行到订购、阅读全过程的数字化,是当前最重要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形式;手机数字期刊则是经过通信网络、手机终端移动传播知识信息,因其便捷和用户普遍的优势,正成长为最具前途的数字期刊形式。
综上所述,学术期刊数字化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媒体融合的过程。传播媒体形态变化的主要根源在于社会需求和技术推动,数字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单纯取决于新的技术,而是在于新的融合方式;脱胎于原有媒体的新媒体形态弥补了原有媒体的不足,同时原有媒体也会迅速适应数字媒体改善自身形态,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学界、业界对学术期刊数字化概念的认知,从介质这一表层特征开始,逐步认识到对出版业务流程的改变、出版理念的提升。鉴于此,笔者认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学术期刊数字化指的是以传统学术期刊的内容资源为基础,应用数字技术进行立体化传播,进而借助网络实现期刊内容的查询、获取的过程,即期刊内容的数字化。从广义上讲,学术期刊数字化则指的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期刊的内容资源、编辑流程、传播渠道、运营方式以及期刊出版单位内部管理等全方位、深层次的数字化。笔者所探讨的学术期刊数字化是广义上的概念,即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编辑出版全过程的协同数字化,是传统出版流程数字化的再造,而非传统出版流程的数字化形式叠加。随着期刊数字化产品形态的变化,期刊本质的变化是最根本、最突出和最有价值的。数字化给学术期刊带来的变化是本质的变化,是一场势不可挡的变革。正如胡政平所说,学术期刊数字化可以概括为四个递进关系的层次:创建学术期刊资源数据库——形成知识库——为学术研究和交流服务——对接相关期刊和学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