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孔雀孔雀胆是无毒的
很少有一种鸟能够像孔雀一样,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着积极美好的象征意义。在希腊神话中,孔雀象征赫拉女神;在印度神话中,女神萨罗斯瓦蒂就骑在孔雀上,而因陀罗坐在孔雀宝座上;在中东,蛇是魔鬼的化身,而蛇的天敌——孔雀就象征着上帝的使者;在佛教里,由于孔雀的尾巴上有“100只眼睛”,因而孔雀便成为富有同情心的观察者的象征;在基督教中,孔雀的“眼睛”象征无所不知的神;在中国和日本,孔雀被视为优美和才华的体现。
我没有在野外见过孔雀,所见的都是动物园里饲养的蓝孔雀。每一次看到孔雀都会想起武侠小说中,令人闻风丧胆的孔雀胆。据描述,此物十分歹毒,可令人七窍流血、肌肉溃烂!孔雀如此美丽,为何大名鼎鼎的“孔雀胆”在民间各种演义中,被称为剧毒之药呢?
关于“孔雀胆”的传闻有很多。其一,这种毒药需从山南特产的白孔雀的胆汁中提炼,再辅以世上七种剧毒之物制成。其二,孔雀好食毒物,食多了,毒素存在胆内,所以将孔雀胆放在酒中给人喝了就能毒死人。
据《冀越集记》记载:“孔雀虽有雌雄,将乳时登木哀鸣,蛇至即交,故其血、胆犹伤人”。其实这是古人观察有误。孔雀生存的地方确实可以遇见不少蛇。当孔雀和蛇遭遇的时候,孔雀为了防卫会将尾羽打开,瞬间开屏,这样可以显得自己更为雄伟庞大,这是很多鸟类遇到危险时采取的惯用伎俩。然而,孔雀开屏也是繁殖期雄鸟求偶的象征,因此古人以为孔雀遇见蛇开屏是想要和蛇交配,继而认为孔雀的血和胆都有毒。
蓝孔雀
明代杨慎在《滇载记》中讲了一个有关孔雀胆的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元末,红巾起义,大理第九代总管段功,出兵帮助梁王击退义军,梁王为表示感激,将其女儿阿盖公主许配给段功。后梁王听信谗言,对段功产生疑忌,下决心除掉段功,于是密诏阿盖公主说:“亲莫若父母,宝莫若社稷。功今志不灭我不已,脱无彼,犹有他平章,不失富贵也。今付汝以孔雀胆一具,乘便可毒殪之。”意思是希望阿盖公主用孔雀胆毒死段功。阿盖公主深爱丈夫,不愿接受命令,但段功还是没有摆脱被梁王杀害的命运,阿盖公主也随之自杀殉情。在这个故事中,孔雀胆成为名副其实的毒药。郭沫若先生据此故事改编成话剧《孔雀胆》。
蓝孔雀
现实中孔雀是鸡形目雉科孔雀属的鸟类,分为蓝孔雀和绿孔雀,中国本地种为绿孔雀,蓝孔雀是外来引入种。蓝孔雀分布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绿孔雀曾经分布在我国两广和四川、云南境内,现在仅见于云南西南部和南部。
孔雀是杂食性动物,主要采集一些植物的种子、花、果实,也会捕捉一些小的昆虫。而它根本不会取食有毒的虫子。此外,国际上公认的孔雀品种只有蓝孔雀和绿孔雀,现今的动物园中常见的白孔雀一般指人工繁育下野生蓝孔雀的变异品种(扇状冠羽),由于蓝孔雀属于外来种,因而古代所说的白孔雀应该不是指现在常见的白孔雀。其实我国本土的绿孔雀也是有白化变种的,古代绘画中曾出现过白化绿孔雀的形象。只是由于在生物学上白化变种的变异率极低,而目前绿孔雀已属全球性濒危物种,数量很少,因此在自然界中就很难找到白色绿孔雀了。但在古代,绿孔雀曾经数量繁多,是可能出现白化的绿孔雀的。
但即便是白孔雀,本也无毒,不可能取其胆而制成毒药。一般而言,动物胆汁中的胆酸可能有毒。然而,孔雀胆汁中主要含有胆酸、胆盐、胆色素,而鹅去氧胆酸是胆汁成分中的一种主要胆酸,它不仅没有毒,还可以入药,具有溶解胆固醇、胆囊结石及祛痰镇咳功能,目前临床用以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及支气管炎,从未见中毒事件发生。倒是时有报道生吞青鱼胆中毒事件。其原因可能与青鱼胆汁中的某些胆盐有破坏人体细胞膜的作用有关。
实际上,孔雀的胆并没有毒,孔雀胆不过是一种挂名的毒药罢了。传说中的孔雀胆,其实是一种昆虫——南方大斑蝥,其体内含有斑蝥素,对黏膜、肝、肾及神经系统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本草经疏》中有记载:“斑蝥,近人肌肉则溃烂,毒可知矣。”大斑蝥和孔雀的产区重合,并且从外形上看,去除足翅后的斑蝥,极似孔雀的胆囊,可能由此得“孔雀胆”之名。
“越鸟青春好颜色,晴轩入户看呫衣。一身金翠画不得,万里山川来者稀。”这是唐人李郢描述孔雀的诗句。在国人眼中,孔雀是美丽的象征,孔雀的造型通过瓷器、雕刻、织绣、绘画等途径,在国人心中早已家喻户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雀被认为是拥有九德的吉祥鸟,尤其是孔雀尾羽纹饰美丽,开屏时“纹饰明显”,和“文明”谐音,故孔雀开屏则寓意“天下文明”,表示出人们对盛世的向往。
孔雀中,绿孔雀为中国本地物种,古人早已对其深有研究。如今,绿孔雀在中国极度濒危,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17年5月被列为极危物种,据估计数量不足500只。而在古代,绿孔雀的数量却非常多。据《南方异物志》记载:“孔雀,交趾、雷、罗诸州甚多,生高山乔木之上。大如雁,高三四尺,不减于鹤。细颈隆背,头戴三毛长寸许。数十群飞,栖游冈陵。晨则鸣声相和,其声曰都护。”由“甚多”二字可以了解到当时绿孔雀数量是极多的。
最美莫过于“孔雀开屏”了。开屏其实是绿孔雀的炫耀行为,以此来吸引雌孔雀。在发情期,雄孔雀会选择一块开阔地区进行表演。这是绿孔雀的一种策略,因为开阔地区更容易被雌孔雀发现,在获得更大舞蹈空间的同时,也容易发现干扰和天敌。有意思的是,不仅成年的雄孔雀会在开阔地区跳舞,亚成年雄孔雀也会这样做,但是它们的目的不是吸引异性,而是为了学习舞蹈。
在跳舞的过程中,如果雌孔雀接近雄孔雀,雄孔雀便会打开所有的羽毛,也就是“开屏”了。雄孔雀在开屏的时候,会提起整个婚羽并展开,由尾羽支撑,形成一个巨大的扇形,上面布满金属绿色和紫色,羽毛形成蓝色的眼圈和绿色的边缘。此时,如果雌孔雀从前面靠近雄孔雀,雄孔雀的婚羽就会在几分钟内振动,并伴有像拨浪鼓一样的声音“……sssseerrr,……sssseerrr,sssseerrr……”。为了吸引雌孔雀,雄孔雀有时会突然转身将尾巴展示给雌孔雀,随后又与其面对面,振动着巨大的婚羽。
蓝孔雀图片来自美国动物学家 Daniel Giraud Elliot的《野鸡雉科图鉴》
如果雌孔雀同意,便会蹲伏身体,由雄孔雀顺势骑到它的背上进行交配。但如果雌孔雀对雄孔雀的舞蹈不感兴趣,就会继续先前的活动,比如觅食、喝水,或者移动到其他地方。而此刻,雄孔雀也会停止舞蹈。
在繁殖期,雄性绿孔雀间会经常上演打斗场面,它们之间的安全距离从1米至100米不等。当两只实力相当的绿孔雀彼此走近的时候,它们会跳起来打斗,直到一方获胜,打斗才终止。有时候战斗结束了,获胜的一方还会去追逐失败者。对于雄孔雀是否会占领对方的领域还不得而知,但成年雄孔雀会彼此保持一个清晰的距离,尤其在繁殖期的时候,这个距离是非常明确的。
关于幼孔雀的成长过程,清代的刘世馨在《粤屑》一书中有所描述:钦州一带的人民多饲养孔雀。可是怎样找小孔雀呢?办法就是到深山中去寻找孔雀蛋,带回后借由母鸡孵化,一般经过48天(孔雀实际孵化期为26~28天),小孔雀就破壳而出了。对于初出壳的小孔雀,开始饲以蚂蚁卵,3天后,便可像一般小鸡一样饲养。随着成长,小孔雀的头上会慢慢长出翎冠。此外,书里还写道,钦州一带有的人家饲养孔雀几十只,当成群的孔雀在空中飞翔时,可谓是“光彩夺目”。
古代对于孔雀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演绎和感官的描述上,直到现代,人们对绿孔雀才有了科学的认识。1996年发表的《春季绿孔雀的栖息地及行为活动的初步观察》一文中,中国鸟类学家杨晓君等人在云南省景东县对春季绿孔雀的栖息地和行为活动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得到下述发现:绿孔雀的栖息地类型有季风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针阔混交林、稀树灌丛、荒地灌草丛、农田等;绿孔雀主要选择乔木林、离水源和人为活动区较近的、光照条件好、植被分为5层和土壤干燥的生境类型活动,其中农田是其最主要的觅食场所;绿孔雀春季的活动范围较小,仅有0.3~0.6平方公里;绿孔雀的行为活动具有上午和傍晚两个较明显的高峰,觅食行为大约占各行为活动时间的一半;绿孔雀的鸣叫频次具有明显的日节律性,主要出现在7:00~10:00和19:00,最高峰在9:00~10:00。
绿孔雀的食物多种多样,如果是地面上的草叶或者散落的果实,它们会直接低下头啄食;如果是比它们高的花或者种子,它们会跳起来啄食;如果是蚱蜢,它们则会跑来跑去,甚至也跳跃起来。通常情况下,绿孔雀在一天中有早晨和下午两个取食高峰。早晨从休息地起来后,它们直接到觅食区取食3~4小时,饱餐过后的它们又会走到有遮蔽的地区休息,等到下午再出来觅食4~5小时。
在去觅食地的途中,通常会有一只孔雀充当首领走在群体的最前面。如果觅食的地方过热,绿孔雀会先到附近荫蔽的地方乘凉,或者回去休息等到下午再出来觅食。如果来到一片开阔的觅食地,它们则会先停下身来,直起脖子,左右转动头部,以观察周围是否安全,然后才开始觅食。这是它们应对天敌的策略。
除了觅食,饮水也是绿孔雀每天要做的事情之一。通常情况下,它们会在6:00~11:00和13:00~17:00喝水。有时是单个个体去,有时则结群一起去。如果是一群,首领孔雀便会走在前面,带领大家寻找水源地。在喝水时,绿孔雀身体站立,头部接近水面,将喙伸进水中吸吮,几秒后抬起头,脖子呈“S”形,将水吞咽。之后,它便停下来观察周围片刻,再继续喝水,不断重复这样的动作,直至离开。
绿孔雀之所以选择在早晨和下午进行觅食、饮水,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避免日晒,因此中间的空余时间它们便隐蔽起来或者休息。绿孔雀会到觅食点附近的茂密树林中栖息,并且是能避免被干扰的地方。如果上树,它们会选择4~9米高的大树,同样先是在树枝上站一会儿,在确保安全后,再卧下。隐蔽或休息的同时,它们还会整理羽毛。
中文名
绿孔雀
拉丁学名
Pavo muticus
中国保护级别
Ⅰ
IUCN保护级别
EN
绿孔雀图片 来自美国动物学家 Daniel Giraud Elliot的《野鸡雉科图鉴》
玉堂富贵图明 陈嘉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