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奥纳多·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1452.04.15—1519.05.02
生平历程
列奥纳多·达·芬奇于1452年出生在佛罗伦萨阿诺河下游的芬奇小镇。他的父亲梅塞尔·达·芬奇是一位法律公证人,母亲卡特琳娜是一位农妇。达·芬奇是二人的非婚生子,出生后的前五年他是随母亲在安吉亚诺的小村庄度过的。
1457年,达·芬奇开始与父亲同住,之后父亲又先后娶了4位妻子,并生下了12个孩子,他们都比达·芬奇小很多,最小的一个孩子出生时达·芬奇已经40岁了。达·芬奇在幼年时期可能接受了拉丁语、几何学、数学的非正式教育,但并无确切的史料可循。
1466年,达·芬奇在艺术家安德烈·德尔·委罗基奥的工作室当学徒。
1472年,达·芬奇成为圣卢克公会的一员,这是一个以艺术家与医生为主要成员的公会组织。
1478年,达·芬奇离开委罗基奥的工作室,同时也离开了他的父亲,成为独立艺术家,并为旧宫的圣伯纳德教堂创作祭坛画。
1480年,达·芬奇迁居至美第奇家族的艺术家学院,为佛罗伦萨的圣马可广场花园设计装饰。
1482年,达·芬奇接受委托去往米兰工作,为圣母无染原罪礼拜堂和圣玛利亚感恩教堂绘制壁画。
1485年,达·芬奇去往匈牙利,代表卢多维科与马蒂亚斯·科维努斯会面。
1499年,达·芬奇为了躲避战祸,与好友一同去往威尼斯,并在那里被任命为军事建筑师和工程师。
1500年,达·芬奇返回佛罗伦萨,并与家人共同居住于圣母领报教堂。
1502年,达·芬奇为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儿子切萨雷·波吉亚服务,并与其一同去往意大利。
1503年,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并重新加入圣卢克公会,次年,他的父亲去世。
1506年,达·芬奇去往米兰,与他的学生和追随者合作进行艺术项目的设计。
1507年,达·芬奇返回佛罗伦萨,处理工作和父亲的遗产纠纷问题,次年再次前往米兰。
1513年,达·芬奇受教皇利奥十世之邀居住于梵蒂冈的美景宫。
1516年,达·芬奇居住于法国的克劳斯·吕斯城堡。
1519年5月2日,达·芬奇因复发性脑卒中去世,被安葬在法国昂布瓦兹城堡的圣·休伯特教堂。
艺术成就
达·芬奇被描述成了一个博学者,其超出常人的思想和想象力、神秘而又极具逻辑性的世界观、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科学上细心且精确的研究和探索方式以及对机械发明的痴迷和超前意识,令他成为当代最具天赋的艺术家和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达·芬奇以其狂热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创造力而被历史学家们认为是一位伟大的天才,他的创作领域不仅限于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领域,还在科学、数学、文学、解剖学、地质学、天文学等众多领域都展现出了惊人的思想和超越时代的成就,但由于他并未公布他的设计和发现,因此没有直接影响科学领域。
在艺术领域内,虽然达·芬奇经常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毁灭性的试验,加之他极其细致的绘画风格导致了周期漫长,使得他并无过多作品留存下来,但这些作品,包括他的素描草稿等,都表现出了他对于绘画本质的思考,以及力图使用科学的方式来分析绘画的构图、人体的比例等多种极具前瞻性的思想意图,这为后世艺术家取得更大的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基督受洗
乌菲兹美术馆,佛罗伦萨
1470—1475年 180cm×152cm 木板蛋彩画
达·芬奇在14岁时追随艺术家安德烈·德尔·委罗基奥学习,并在他的工作室接受了包括绘画、地质、化学、机械、金属等各个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培训。由于委罗基奥的主要创作放在雕塑作品上,因此其许多绘画作品通常是由他与工作室的学徒共同完成的,此作品便是由委罗基奥与达·芬奇合作绘制的。
这幅画的主题在《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均有记载,讲述了圣约翰为耶稣施洗的场景。史料记载中称左侧的两位小天使是出自达·芬奇之手,但艺术史学家对比分析之后,认为画面背景中的大部分景观和基督的形象也是由达·芬奇完成的,只有施洗者圣约翰的形象是由委罗基奥本人绘制的。如此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引起了众多的猜测和评论,以至于画面的内容和价值反而被忽略了。
施洗者圣约翰正在将水洒到耶稣的头上,为他完成施洗的仪式。在耶稣头顶上方,上帝伸出双臂,展现出金黄色的光芒以及如同十字架般展翅的白鸽,表明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同时也寓意着三位一体。
画面的左下方跪拜着两位小天使,他们手中拿着耶稣的衣服。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委罗基奥看了达·芬奇所画的天使后,便放下画笔不再画画了。虽然这是一种夸大其词的方式,但仍然反映出达·芬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画技,还有一些评论家认为右侧的天使是出自另一位文艺复兴大师波提切利之手。
受胎告知
乌菲兹美术馆,佛罗伦萨
约1472年 98cm×217cm 木板油画
此作品的主题来自于《路加福音》:天使加百列被上帝派来告知玛利亚,她将以处女之身怀孕并诞下圣子耶稣。这一宗教关键时刻的内容十分受艺术界的欢迎,在文艺复兴时期多次被描绘,大部分艺术家都创作过相同主题的作品。这幅作品最早被认为是由多米尼哥·基兰达奥创作的,后经艺术史学家分析,被确定与《基督受洗》一样,是由委罗基奥与达·芬奇共同完成的。画面中天使的翅膀最初是由达·芬奇从飞行中的鸟类翅膀复制而来的,之后经过一定程度的加长和变形才获得了如今的效果。而圣母玛利亚面前的大理石桌案则来自于圣洛伦佐大教堂内的皮耶罗·德·美第奇和乔瓦尼·德·美第奇的墓穴造型。在绘制这幅作品期间,委罗基奥雕刻了这座墓穴。背景景观中空气法的运用,展现出达·芬奇对于远近关系的细致刻画,而且他在之后的作品中也对这一绘画技法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另外,这幅作品很可能会被安排悬挂于高处,因为站在右下方观察画面,某些细节的透视关系会更加符合视觉体验效果。
1869年,这幅作品中的天使形象被确认为是由达·芬奇绘制的草稿图,委罗基奥委托达·芬奇绘制背景和天使,之后他又使用较重的笔触对天使进行覆盖和重绘。经过X射线扫描发现,达·芬奇采用了较轻的笔触描绘了天使底稿。
岩间圣母
卢浮宫,巴黎
1483—1486年 199cm×122cm 木板油画
此作品描绘了圣母玛利亚与圣子耶稣,以及幼儿的施洗者圣约翰和天使,是达·芬奇为装饰米兰圣弗朗西斯·马焦雷教堂内的圣母无染原罪礼拜堂而创作的。完成后的作品在悬挂时两侧还各有一幅演奏乐器的天使图,是由与达·芬奇合作的画家完成的。
除了这幅作品之外,还有一幅同主题作品,在尺寸和构图上与这幅几乎相同,只有天使的头部和右手有所差别,现收藏于伦敦的英国国家美术馆。相关委托日期显示,卢浮宫收藏的版本应该是第一版本,并由达·芬奇独立完成,另一版本则为达·芬奇画室创作的复制版本。但由于没有与两幅作品相关的完整史料记载,因此评论家对于究竟哪一幅作品更早而一直争论不休。
向圣母身后望去,层叠的山峦和微微透过的光芒说明了此刻环境幽暗的原因,也象征着路途的艰险和最终的胜利。
对于两个版本中略有不同的天使,天使的身份略有争议,根据《圣约翰福音》的描述,这是大天使加百列,但在传说中,圣家族逃往埃及是由大天使乌列尔护送的。
岩间圣母
1495—1508年 木板蛋彩画189.2cm×120cm
英国国家美术馆,伦敦
达·芬奇创作的其他圣母像
哺乳圣母
埃尔米塔什博物馆,圣彼得堡
约1495年 42cm×33cm 木板蛋彩画
康乃馨圣母
老绘画陈列馆,慕尼黑
1478年 67cm×42cm 木板油画
吉内薇拉·德·班琪肖像
美国国家美术馆,华盛顿
1474—1478年 42.7cm×37cm 木板油画
吉内薇拉是一位著名的佛罗伦萨年轻女性,可能是其家人为了庆祝她16岁时与路易吉·迪贝尔纳多·尼科利尼结婚而委托达·芬奇创作了这幅肖像画。画面中的女性既柔美又端庄,围绕在她头部并作为背景的杜松灌木不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美德的象征,而且杜松在意大利语中的发音与画中人的名字发音十分类似,从而达到了多重隐喻的目的。在这幅作品的背面,艺术家还创作了另一幅图来加强对人物美德的赞扬,背面画面中心是杜松树枝,周围环绕着月桂树叶和棕榈树叶,并用写有“美丽装饰美德”的拉丁语横幅将正反两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据推测,这幅作品原本应该是一幅半身像画作,但画面底部可能因为损坏而被裁剪掉了一部分,因此人物肩部以下的部分都丢失了。
画作以对吉内薇拉气质的表现而备受观画者赞誉,她的美十分朴素且耐人寻味,没有一丝微笑的面容看起来略显严肃,但柔软的笔触又给她增添了温和的魅力。
吉内薇拉·德·班琪肖像(画布背面)
1474—1478年 木板油画 42.7cm×37cm
美国国家美术馆,华盛顿
三贤士来拜
乌菲兹美术馆,佛罗伦萨
1480—1482年 243cm×246cm 木板蛋彩画
这幅作品是受佛罗伦萨的奥古斯丁会会士委托而创作的,但1482年达·芬奇去往米兰而导致作品停留在了未完成的阶段。画面中前景处的圣母子与跪拜的三贤士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后方则被随从、牧羊人等形成的半圆形所环绕,背景中左侧为一座异教建筑物的废墟,右侧为骑马的人和对部分岩石风景的描绘。
作品中的异教建筑物的原型可能来自于马克森提乌斯圣殿,根据中世纪的传说,罗马人认为圣殿是在耶稣诞生的那天晚上倒塌的。圣母子身后有一棵棕榈树,棕榈树在古罗马时代是胜利的象征,在基督教中则代表了比死亡更加高贵的殉难,这都是与圣母产生联系的隐喻。另外,人物和空间的位置关系、较高的地平线设定和随之上升的视角,以及中景形成半圆的环绕模式,都是受到了罗吉尔·凡·德·维登的影响。
圣母玛利亚和圣子耶稣被渲染成黄色,实际上是光的颜色,代表圣母子是受到了神的庇佑,圣子的降生也是神的旨意。
三贤士来拜(背景部分草稿)
约1481年
纸上墨水 163cm×290cm
乌菲兹美术馆,佛罗伦萨
抱貂女子
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克拉科夫
约1490年 54.8cm×40.3cm 木板蛋彩画
画中女子被确定为西西莉亚·加莱拉尼,她来自一个并不十分富有且并不高贵的大家族,其父亲为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工作。这幅画像绘制的时候,西西莉亚大约16岁,她因美貌、学识和诗歌而闻名,但其更引人注目的身份是公爵的情妇。
这件作品为半身像的结构,女子的身体略微偏转,呈现出左侧的3/4视角,而头部则反方向偏转,呈现出右侧的3/4视角。这种螺旋状的动态结构反映了达·芬奇对身体结构的研究,她的目光既不看向正前方,也不看向观画者,而是朝向另一侧,似乎画框之外还存在第三人。女子的服饰较为简单,暗示了她并不是贵族阶级,她的发型平滑而整齐,除了绑在脑后的长辫子之外,其余的头发被细细的纱布所包裹。女子怀中的白色小貂暗示着对恶习的适度克制,同时也有怀孕的隐喻。
还有一些艺术评论家认为画中女子的原型是那不勒斯女王乔凡娜,因为白貂是她执政的象征。
貂在画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达·芬奇认为,貂为了捍卫自己的纯净,宁可被猎人捕杀,也不愿屈身于肮脏的巢穴,这是对克制恶习的赞美。对于卢多维科公爵来说,貂也具有双关意义,首先貂的形象是他个人的徽章,其次貂在古希腊语中的发音与加莱拉尼相似,因此被用在这幅肖像画中。
达·芬奇创作的其他肖像作品
女子肖像
卢浮宫,巴黎
1490—1496年 62cm×44cm 木板油画
音乐家肖像
安布罗削画廊,米兰
约1490年 43cm×31cm 木板油画
最后的晚餐
圣玛利亚感恩教堂,米兰
1495—1498年 460cm×880cm 湿壁画
此作品是达·芬奇受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委托,为圣玛利亚感恩教堂绘制的壁画。这项工作作为对教堂修整计划的一部分,被设计为传统的餐厅主题,但实际上并不是用来装饰教堂餐厅的。当时,斯福尔扎公爵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建筑师多纳托·伯拉孟特来改造教堂主楼,将其设置为斯福尔扎家族的陵墓,而这幅作品便是陵墓装饰的中心,拱顶的天花板上还刻画了斯福尔扎家族的纹章。
创作过程的断断续续令教堂负责人不断催促,这一举动惹恼了达·芬奇,他在写给负责人的信中解释道:他一直在努力寻找叛徒犹大的恶棍形象,如果找不到一个与他想象中的样貌相符合的面孔,就会使用抱怨者的面部特征来表现犹大。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和人为破坏,这幅壁画遭到了极大的损坏,之后进行了大量的修复工作,直到1999年才基本完成。最初只能辨认出耶稣、犹大、彼得和约翰的形象,在修复之后,又联系了达·芬奇的手稿,现在十二门徒的形象都得到了确定。
位于基督左侧的一组人物包括犹大、约翰和彼得,尤其是位于中间的犹大,他的计划被耶稣当众讲出使他显得十分震惊,手中抓着的小袋子似乎暗示着里面装的是出卖耶稣的报酬,左侧拿刀的是彼得,右侧是最为年轻的使徒约翰。
画面最左侧的一组人物包括巴多罗买、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安德鲁,他们都表现出十分惊讶的样子。
基督右侧的6个人物也3人一组地分为两组,左侧一组分别是多马、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菲利普,多马竖起食指预示着他对于耶稣复活的怀疑,雅各摊开双手,显得目瞪口呆,菲利普则试图解释;右侧一组分别是马太、犹达·达陡和奋锐党的西门,马太和犹达·达陡均把头转向西门,似乎在询问他对这一问题的意见。
蒙娜丽莎
卢浮宫,巴黎
1503—1516年 77cm×53cm 木板油画
此作品无疑是达·芬奇最有名、最受欢迎、被最多人模仿的艺术作品,画中人物原型确定为丝绸商人弗朗切斯科·德尔·乔康多的妻子丽莎·德尔·乔康多,作品的原名在意大利语中有着“丽莎夫人”的意思,但通过英语的音译之后便逐渐以“蒙娜丽莎”的名字流传开来。弗朗切斯科委托这幅作品的目的一是为新家进行装饰,二是庆祝他们的二儿子安德里亚的平安诞生,而丽莎的意大利名字原本就有“欢乐”和“愉快”的含义,因此以此作为画作的名字具有双重内涵。
现在关于作品的创作日期依然众说纷纭。根据研究分析,该作品的具体绘画工作不会早于1513年,可是却有史料记载达·芬奇在1503年正在画一幅关于丽莎·德尔·乔康多的画像。但由于存在同名作品,因此无法确定这里所提到的画像是否正是收藏于卢浮宫的这一幅。
画面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微妙的氛围塑造出如同圣母玛利亚般的理想女性的特点。另外,根据她身后虚构的风景可以看出达·芬奇对于空中透视的研究。
达·芬奇对于人物手部的描绘真实且仔细,使其成为除脸部之外的第二个视觉焦点。每一个细节的刻画,包括指甲的轮廓和手指弯曲的肌肉动态,都显示出画家在描绘人类形体方面的特长。
蒙娜丽莎(达·芬奇画室复制版本)
1503—1516年 木板油画
76cm×57cm 普拉多博物馆,马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