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0分钟英语音频,这样听进去
从小学到大学,不少爸爸妈妈学英语学了十多年,然而,哪怕是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哪怕是通过了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等到真出了国门自由行,去超市买个东西、问个路还是心里发慌的,因为听不懂!是的,貌似能看得懂英语论文、读得懂英文报纸,然而克服学英语的中文思维依然很难。
这算学好英语了吗?当然不算!因为一门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是会运用,能写会读还在其次,能听会说才是更基本的要求。
怎样让孩子不至于重蹈覆辙?英语学习要出声,需要有一个“磨耳朵”的过程。我们先来看看孩子自然而然学习母语的过程:
10个月时,孩子有意识地开始分辨听到的声音;1岁,孩子开始意识到语言与事物的联系,并学习说单个的名词;2岁左右,基本学会了说话,甚至会有一些简单的从句表达;3岁半开始简单的识字、阅读;8岁开始简单的写作……这样,我们就得出了语言的一个基本学习规律:第一步就是大量地听,然后自然说,接着识字、认字,最后写作,这就是母语学习的全过程。而优质的英语学习,要达到如母语一般自如,无需在头脑中存在一个翻译的过程,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大量的听说,是第一步。
我们国内的孩子,往往难于有一个全浸润式的语言听说环境,每天给孩子听20分钟英语音频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长期基本任务。五年级的孩子尤其要把这个任务看成不用英语老师布置的每日作业。
一些英语学习网站的音频作品,完全从日常生活、热点新闻、校园趣事入手,将孩子感兴趣的方方面面——故事、生活场景、日常对话、演说、戏剧片段、电影片段、课间辩论等,做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音频,保证孩子在任何时候,只要有手机、有网络,都可以完成英语的输入与输出。这就保证了孩子在这20分钟的时间内,像学习母语一样学英语。在“磨耳朵”的过程中,让一些基本的生活单词、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单复数的变化……在潜移默化中植入到孩子的大脑里。这就是语感的形成、语境的浸润,就是孩子的听力水平突飞猛进的缘由。
到现在我还记得,以前乔老师班上有个叫陈东东的孩子,现在去了英国读大学。他在五年级的时候,英语还是处于绝对不开口的状态,怎么办呢?当时乔老师给他的建议就是听,小学的听不懂,就从幼儿园的开始听;有短板补上就是了。小学五年级回头听幼儿园英语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两个月以后,开始可以听小学低年级的了,于是开始系统地听小学的英语内容。找到和课本配合的小学阶段音频课程,一共有四个;每个课程有600个练习,一共是2400个练习,包括了小学阶段教学大纲的所有单词、短语、句型。每天20分钟,一周学5天,还没有到小学毕业就可以学完小学阶段的所有内容,达到小学六年级的英语听力水平。所以,哪怕之前孩子的英语学习一直没有找到好入口,一直挺被动,在五年级才想起来做这件事,赶上去也完全来得及。上了中学以后,陈东东的英语学习就一发不可止,行云流水般一路差不多学成了第二母语——这是陈东东假期回国探望乔老师时,自己的感慨。
所以,对于五年级来说,有短板不要紧,找出来补上它;虽然多少要有额外的辛苦,但总是值得的。做爸爸妈妈的,也不要望孩子的短板而生畏,帮助孩子一起解决它才是最好的办法。
除了听课文的标准音频,爸爸妈妈们也可以把孩子自己的朗读录下来,作为“回放音频”,需要的时候打开听一听,方便孩子给自己挑刺,寻找改进的方法。
即使爸爸妈妈在英语的听说方面不是什么专家,但只要把给孩子录下的英语音频与标准音频相对照,就可以找到孩子发音的错误、断句的谬误、重音落点的问题,以及连读时的“吞音”问题。找到这些问题,就能帮助孩子逐渐做到发音精准,这对未来的听力考试能取得好成绩大有帮助。
我们有不少的孩子在开始高年级的听力考试的时候,面对考题语速加快、背景噪音加大,或者内容的逻辑关系稍微复杂一点,就会陷入“做题完全靠蒙”的困境。老师们常常在深究之后发现,那是因为孩子自己的读音相当不准。孩子一旦缺乏持续不断的听力积累,面对高年级难度加大的听力考试,当然会觉得困难重重。
一般来说,连续三个月,孩子能够每天听20分钟的英语音频,孩子在听力考试上的成绩,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上浮30%,这是一个让人惊喜的飞跃,也会大大增强孩子开口与人交流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