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细胞分裂
我们对衰老的机制的了解是从亚历克西斯·卡雷尔(Alexis Carrel)在细胞分裂方面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开始的。1912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外科医生和生理学家亚历克西斯·卡雷尔(Alexis Carrel)开始观察在特定环境中培养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细胞。观察发现,在人造环境中培养的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并逐渐减少,人们认为这种现象可以联想到人类生命上。1906年,伦纳德·海弗利克(Leonard Hayflick)再次使用人类成纤维细胞进行了这项工作,证明这种无限繁殖仅仅是由人工培养造成的假象。实际上,良好环境下的细胞大概可以分裂50次,每次分裂细胞数量增加1倍,但是一次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会逐渐衰老,最后死亡。我们可以根据细胞分裂的这种规律来计算它们的寿命,而不再根据他们的时间年龄。正是这些细胞分裂的规律和模式告诉我们细胞的年龄,而不是多少月或多少年。这就意味着在我们机体内部拥有一个内部时钟,一个决定我们寿命长度的生物钟。因此,在细胞内,更准确地说是在细胞核内,长寿的项目正等待着被挖掘。因此,来自人体胚胎的成纤维细胞可以在培养基中分裂50~60次,并且分裂次数随着供体的年龄增加而有规律的下降。
据计算,每十年时间就会导致细胞群体损失2~3次,这会引导我们去假设,按照非常简单的计算,在正常环境下培养的人类细胞应该“活到”170~200年。
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进行的。细胞膜控制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平衡。细胞之间的远或近的沟通,都是使其正常运作和适应生物体的能力的基本条件之一。
细胞之间的沟通是通过一个细胞发送“信息”到另一个细胞完成的,并且细胞会根据收到的信息更改它们的行为。
思想、行动和简单的生命活动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因为这些细胞之间的相互交流。我们细胞之间良好的沟通取决于细胞膜的状态,包括细胞膜变化、接受、转化和给予的速度。抵抗衰老不仅是监督血液通过动脉的自由循环的情况,而且是在微观水平上监控我们的细胞膜,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交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