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是如何炼成的: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导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科学研究高质量论文的产生,离不开青年学者、研究生在创新领域的精彩表现。然而,有些青年学者、研究生在学术理念上虽然有好的想法,但缺乏正确的指引理念和论文写作技能,因此常常陷入写作的误区、瓶颈期,不仅难以走出“泥潭”“沼泽”,而且求索无门、身心俱疲。在河南大学原副校长王发曾教授的指引下,笔者在梳理近10年学术研究历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论文写作经验和国内一些核心期刊审稿专家的心得体会,以及在笔者编辑爱人的鼓励下,针对研究生学术研究中问题意识不足、写作能力不强、意志品质缺乏等现象,给出研究生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方面的一些启示与技能,以期达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写作水平的目的。

本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术理念引领篇(第1章,不管有没有兴趣,都要坚持下来;第2章,做好基本功,痴情学海中;第3章,研究生阶段的时间安排),从学术导引的角度出发,以纠正研究生论文写作的不良状态。第二部分为写作指引与技能提升篇(第4章,撕开一个口子,敢于突破;第5章,怎样撰写学术期刊论文;第6章,学术论文写作的技术规范;第7章,当论文修改得已不是最初模样;第8章,“打扮得漂漂亮亮,将她嫁了吧”),主要讲解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初心、质量、规范、修改与包装,以为研究生撰写高质量论文提供支撑。第三部分为交往提升篇(第9章,不尝试,永远不知道辛苦;第10章,与导师交流的法则;第11章,研究生如何高质量地表现自己),从师生交流的视角出发,重点讲解研究生在社交方面应注意的礼仪、规范、法则,以提升研究生的社会交往技能。上述三大部分,分别从学术研究的思想启迪、论文写作的锻炼与规范、学生自我交往能力提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不同于已有研究就写作而写作、就感受而感受,是笔者一体化学术研究心路历程的总结,也是笔者研究过程中初心、坚守、反思等方面的感悟体会。可以说,本书不仅是笔者在写作理念方面给予的指引,而且是笔者积累经验的一种传递,更是疏导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良药。

本书是基于笔者的学术研究理念、写作经验、审稿总结、体会心得等方面感悟撰写而成,因此它不仅仅是一本经验汇编、写作宝典,更多的是与研究生进行的一次心灵畅谈。为了易于让研究生学到干货,本书不仅从写作技法上告诉研究生如何提升技能,而且给出具体的写作例文;不仅以平易近人的朴实语言和谈话式的风格给研究生思想上的启迪,而且插入一些漫画为乏味的说理式内容解乏;不仅提醒研究生如何遵守礼仪、社会交往、提升自我,而且给研究生一些为人处世方面的指引。

本书的撰写过程,也是笔者自我学术成长的过程,因此,希望通过这些过程性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产生一定的引领作用和启迪价值,纠正研究生论文写作方面的很多误区;也希望研究生把这本书当作手边书,困顿、犯愁的时候看到某些章节、某些文字时会有所醒悟,从而找到自己的学术理想并掌握正确的论文写作方法,也不枉费笔者的一片苦心。

感谢王发曾、李小建、冯兆东、马建华、秦耀辰、苗长虹、乔家君等在公开场合留下的学术研究、论文写作方面的宝贵资料,为本书的成稿提供了方向性的引领;感谢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闫峻、傅声雷、乔家君、翟秋敏、赵威、潘少奇、徐小军、周云凯、秦奋、孔云峰、丁圣彦等领导对本书撰写工作的支持,诸位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是书稿成书的重要保障。

感谢河南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教育部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环境与规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给予的资源支持,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平台保障;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130)、河南省地理学优势学科建设经费(CX3011A0780203)、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HNYJS2016KC24)等提供的经费保障;感谢中原城市—区域研究团队徐晓霞、刘静玉、张改素、毛达、时振钦等成员给予的帮助,促使笔者不断提升写作水平;感谢爱人张改素编辑提供的科技论文写作资料支持,为书稿语言的科学化表达提供了保障;感谢河南大学人文—经济地理学导师组高建华、李二玲、陈太政、彭宝玉、张丽君、焦文献、吴娜琳等老师提供的谈话式帮助,激励着笔者不断前行;感谢区域与城市科学系秦明周、陈常优、陈云增、李天奇、宋志军、崔彩辉、翟彬、元媛、别乾龙、张乐涛等老师对书稿进展的关心,促使着笔者不断努力撰写。感谢笔者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魏建飞、简子菡、李凌子、孟怡伟与本科生刘盈盈、吴小妮、张路遥、乔晓凡(本科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团队成员)对相关内容录音的整理,为书稿的初始撰写提供了基础性文字;感谢简子菡为书稿提供了漫画插图,为枯燥的文字提供了生动的趣味;感谢在学术之路上给笔者帮助、支持和激励的教师和同学,让笔者的学术兴趣一直长久保持着。

和博士论文最终完稿的心情一样,希望这段文字一直激励着笔者成长:

此时此刻,内心没有即将完成的满足感,却有对本书进一步完善的处处感怀;

此时此刻,内心没有一丝的平静感,却有太多对本书写作点点滴滴的回顾与思索;

此时此刻,内心没有对成千上万文字的太多感慨,却有对本书灵魂的对话与思考;

此时此刻,内心没有止步不前的畏难情绪,却有对“学无止境、追求真知”的新动力……

丁志伟

2019年7月于河南大学区域与城市科学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