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数据库管理与开发(慕课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3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是一种应用于关系数据库查询的结构化语言,最早是由 Boyce 和 Chamberlin 在1974年提出的,称为SEQUEL语言。1976年,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所在研制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ystem R时将其修改为SEQUEL 2,即目前的SQL语言。1976年,SQL开始在商品化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应用。1982年,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ANSI确认SQL为数据库系统的工业标准。SQL 是一种介于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之间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查询功能,同时具有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功能,是集数据定义、数据查询和数据控制于一体的关系数据语言。目前,有许多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SQL语言,如SQL Server、Access、Oracle、MySQL、DB2等。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SQL语言的功能包括数据查询、数据操纵、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4个部分。SQL语言简洁、方便、实用,为完成其核心功能只用了6个动词——SELECT、CREATE、INSERT、UPDATE、DELETE和GRANT(REVOKE)。作为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它已被众多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所采用,成为应用最广的关系数据库语言。不过,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其实践过程中都对SQL规范做了某些编改和扩充。所以,实际上不同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 SQL 语言不能完全相互通用。例如,甲骨文公司的Oracle数据库所使用的SQL语言是Procedural Language / SQL(简称PL / SQL),而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支持的是Transact-SQL(简称T-SQL)。MySQL也对SQL标准进行了扩展,只是至今没有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