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
汉字中的心灵世界
在汉字中,“心”是一个重要的偏旁部首,它或者写成竖心旁,或者写成心字底。以“心”为部首的字,和我们的思想、情感密不可分。不信你看——德、忠、恕、慧,是不同的道德品质;虑、想、念、感,是不同的心理活动;惑、怖、慌,是不同的情绪。
在汉字的世界中,心灵和大脑都是思想的来源。这种看法直接体现在“心”和“思”两个字中。
心 / 思想与心灵的源头 /
心在人的胸部,所以有“心胸”一说,古人也会用“心”来指称胸部。在“西施捧心,东施效颦”的典故里,美丽的西施捧的其实不是心,而是心脏所在的胸部。
古人很早便知道心在何处,也知道心为何物。甲骨文是一个标准的象形字,寥寥几笔,把心脏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都区分开来了,真是惟妙惟肖。
《说文解字》中说:“心,人心。……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什么是“火藏”呢?我们的“心”和“火”有什么关系呢?
“火藏”的说法很有意思,它与古代的中医文化有关。这里的“藏”就是内脏的“脏”。古人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所有事物均可和五大元素相对应。五脏中,脾脏与土相配,是土藏;肝脏与木相配,是木藏;肺脏与金相配,是金藏;肾脏与水相配,是水藏。至于心脏,与火相配,是火藏。心主于火,中医常说“心火旺盛”——心里面的火烧得太旺,就会舌尖发红,烦躁上火,脾气暴躁。这时候,医生就会推荐你喝清凉的绿豆汤,或是用莲子心煮水喝,降降心火。
在古人眼中,“心”是思想的源头。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说:“心之官则思。”心的功能是思考。另一位大儒荀子也认为“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心是身体的主宰,也是思想的主人。这种看法,也体现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所谓“有心人”“善于用心”“心思缜密”,都是善于思考的意思。
思 / 思想与头脑 /
在汉语中,“心思”本就是一个词语,二者关系密切。“思”的下面是一个“心”,上面是一个“田”。咦,“思”和田地有什么关系呢?难不成是每天都在思考要买很多田地吗?
当然不是!在古文字中,“思”的上面其实不是“田”字。金文和小篆的上面是“囟”(xìn)字。《说文解字》说:“囟,头会脑盖也。”“囟”是脑壳的顶端,也就是中医说的“囟会”。婴儿刚刚出生的时候,这个地方骨头没有闭合,还是软软的,会随着脉搏轻轻起伏,就像一扇能够打开的门,因此也叫“囟门”。
“思”从囟从心,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囟”是脑袋,“心”是心灵,表示我们的思想既与心灵有关,也与头脑有关,这是一种相当全面的观察。
中国古人重视思想,强调一个人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无论是跟随老师求学,还是自己独立思考,都不能有所偏废。一个人读书万卷,但仅仅是被动吸收,没有充分反思,就会迷茫疑惑,没有真实的收获;相反,一个人闭门造车、苦思冥想,却不去吸收前人的智慧和成果,便容易跑偏。在孔子看来,只有学习与思考并重,在继承与吸收中不断反思、不断创造,才能温故而知新,成为一个博学智慧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