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总经理 张国欣
中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由过去注重规模数量型转向注重质量效益型。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从物质匮乏时代走来,经济发展主要为满足消费者“有”的需求。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整个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初期国内的市场产能不足、供应不足、消费热情高涨的同时消费能力有限,逐渐发展到供需两旺的时代,企业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消费者容易接受,各行各业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也是我们前些年能够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主力消费群体不断发生转换,趋向个性化和多元化,而产业供给能力快速放大,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品牌大战、价格大战、创新大战此起彼伏。大家对于成本的认知也有了转变。本书作者刘博士在这个时期,重构大家对于成本的认知,符合了这个变化时代的需求。
一个企业的产品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要从根本上满足顾客的需求,能够成为市场中的佼佼者,除了产品要能够超出顾客的希望,在价格上也要满足顾客的预期,无论是物美价廉,还是物超所值,都需要有成本的精准策划与执行。产品的成本关键是策划出来的,然后才是执行到位。现在我们说多改善,但改善的空间总会遇到天花板。无论哪个行业,公司运营的眼光都离不开这个公式——利润=售价-成本。顾客需求不断变化,对高品质的需求、对低价格的需求、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无疑在逐渐吃掉企业存活的根本(利润)。包括劳动力成本、资本成本、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环境成本、物流成本、商务成本和行政成本在内的广义成本要素逐年上涨。从劳动力来看,人口老龄化加快,劳动力供给不断减少,中国劳动人口比重近 7 年下降到了 71.8%,预计到 2023 年将下降至 70%,且 2019 年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 8.83万元/年,较 2010年增长 2.42倍,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这些已经对我国的生产制造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市场红利逐渐消失,制造企业要想维系原有利润空间,就得从成本策划控制上展开充分研究。
现在 90 后、00 后已经逐渐成为消费的主体,这个群体很多人从出生开始就不差钱,希望有科技感、颜值高、造型时尚的产品,这对我们传统制造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我们习惯于大规模批量生产,而现在的消费者需要个性化的定制产品,这个趋势在逐渐强化,我们制造企业要从 B2C 向 B2M 转变,这对产品的设计速度和制造交付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盈利能力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有足够的盈利能力才能不断地进行创新。有更多的研发投入,有更多的设备投入,能够吸纳更多的人才,企业才能做到基业长青。
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市场洞察与分析、产品的策划与开发、生产的控制、售后市场的管理,对每个环节的成本进行精细的策划与管控,才能够将策划的成本落地,才能有机会超出顾客的期望。我们原来更多地强调某个环节的管理,成本管理也是一个链条管理,要想降本增效,各个环节必须同步提升。环节众多,技术与管理交叉融合,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框架。产品设计阶段是成本策划的关键时期,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以最合适的成本来设计与开发。以汽车为例,这类产品是由 2000多个总成、30,000多个零部件组成的产品,涉及上千家直接供应商,如何在全球内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如何做到设计优秀、成本可控,需要有一套体系来支撑。对于制造环节来说,如一个工厂的能源消耗,好多企业只是进行周期性结果统计。能源消耗是否合理?是否有优化空间?由于对能耗最小单元缺少统计,大多数企业只能从管理上做“跑、冒、滴、漏”监督检查控制要求,而在如何实现能源组合利用、用能设备能耗最优上无从下手。过程还需要安排大量人员进行抄表记录,再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时效性不能满足企业对于成本的管控需求,且对于能源结构的分析还是不够。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各种能源价格不同,如何进行合理匹配,需要企业进行成本的精细策划。
现在出现了很多新技术、新方法,大数据、AI、物联网,这些技术对成本的策划与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径。这些创新对成本的策划与执行提供了新的工具,这些工具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框架,才能发挥 1+1>2 的作用。制造型企业的转型是一个全方位、立体的过程。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时候,在我们讨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时候,在我们讨论精细化管理,以及成本与竞争力、创新理念与创新方法的时候,能看到刘博士讲成本工程的具体方法,意义重大。我们期待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希望成本工程的方法能够融入每个企业的管理血脉中,让组织更加有效,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开发中心总工程师、国家特聘专家 陆献强博士
有幸拜读了刘晓毅博士的这本大作——《制造企业的成本工程体系》。刘博士依据他几十年在国内外企业做成本工程的经验,系统地讲解了什么是成本工程,以及如何利用成本工程的流程与工具来有效地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优化。这是我读到的国内出版的最好的成本管理书籍。在此郑重地把这本书介绍给在工业界工作的同仁们,相信会对各位今后的工作带来不少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