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无障碍阅读插图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文学第四

魏晋时代,士大夫阶层不仅喜谈老庄玄学,还留心佛教经义,他们认为善谈名理就是博学多能。本篇所记,大多是以清谈形式进行的文学活动。

在清谈中,除了对某一类或某一个人的评论,也有对一些文章、书籍的评论,甚至对古诗文中的某一两句,讨论其是非得失,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

(1)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 注释

①郑玄:字康成,山东高密人,经学家,遍注群经,精通历算。马融:字季长,东汉经学家。

②转式:旋转式盘推演吉凶,一种占卜的方法。

◤ 译文

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过了三年也没见着马融,只能听到高足弟子的讲授。马融曾用浑天算法演算,结果不符,没谁能解释原因。有人说郑玄能算,马融便叫他来,郑玄一算就解决了,大家都很惊叹佩服。郑玄学成回家,马融遂感叹礼乐的中心要随之东移,担心郑玄会独享盛名,内心嫉恨。郑玄也猜测马融会来追赶,便走到桥底,在水里垫着木板鞋坐着。马融旋转式盘占卜郑玄踪迹,然后告诉左右说:“郑玄在土下、水上,靠着木头,一定是死了。”便不再去追赶,郑玄因此得免一死。


(2)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 注释

①服子慎:服虔,字子慎,任九江太守,作《春秋左氏传解谊》。

◤ 译文

郑玄想为《左传》作注,还没完成。有事到外地去,和服子慎相遇,住在同一个客店,两人并不相识。服子慎在店外的车上,和别人谈到自己注《左传》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听他的见解多和自己相同,就走到车前说道:“我早就想注《左传》,还没完成。听了您的谈论,大多和我相同,现在把我作的注全送您。”终于成了服氏注。


(3)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 ”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奴。”

◤ 注释

①“胡为”句:引自《诗经》,意思是为何会在泥水中。

②“薄言”句:引自《诗经》,意思是我去诉说,反而惹他发火。

◤ 译文

郑玄家里奴婢都读书。一次使唤一个婢女,不称心,郑玄要打她。她要分辩,郑玄生气了,叫人把她拉到泥里。一会,又有一个婢女走来,问她:“为什么会在泥水中?”她回答说:“如果我去诉说,反而会惹他发火。”

(4)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寤,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 注释

①崔烈:字成考,汉灵帝时官至司徒、太尉,封阳平亭侯。

◤ 译文

服虔对《左传》有研究,将给它做注释,想参考各家异同。听说崔烈召集学生讲授《左传》,便隐姓埋名,给崔烈的学生当佣人做饭。讲授的时候,就躲在门外偷听。等他了解崔烈超不过自己后,才和那些学生谈论崔烈的得失。崔烈听说后,猜不出是什么人,可是听到过服虔的名声,猜想是他。一大早去拜访,趁服虔还没睡醒时,突然叫:“子慎!子慎!”服虔不觉惊醒答应,从此两人结为好友。


(5)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 注释

①定:指完成。

◤ 译文

钟会撰《四本论》刚完成,想让嵇康看看,便揣在怀里,揣好后,又怕嵇康质疑问难,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扔了进去,转身急忙跑了。


(6)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晏闻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

◤ 注释

①何晏:好玄学,擅长清谈,喜欢谈名理。

②王弼:字辅嗣,能言善辩,魏晋玄学的主要开创者,有《老子注》《周易注》《论语释疑》等书。

◤ 译文

何晏任吏部尚书时,很有声望,当时清谈的宾客常常满座,王弼年龄不到二十,去拜会他。何晏听过王弼的名声,便分条列出精妙的玄理来告诉王弼:“这些道理我谈得最透彻的了,还能再反驳吗?”王弼提出反驳,满座的人都觉得何晏理屈。于是王弼反复自问自答,所谈玄理没有谁能赶得上。


(7)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 注释

①精奇:精微独到。

◤ 译文

何平叔注释《老子》才完成,就去拜会王辅嗣。看到王的《老子注》见解精微独到,非常佩服,说:“像这个人,可以和他讨论天人的关系!”于是把自己所注的改写成《道论》《德论》两篇。


(8)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

◤ 注释

①无:“无”和”有”,道家的哲学范畴。无就是道,没有任何物质的内容和属性,从无生出始初的物质,这就是有。

◤ 译文

王弼年轻时去拜访裴徽,裴徽问:“无,为万物之源,圣人不肯发表意见,老子却反复陈述,这是为何?”王弼说:“圣人认为无是本体,可是又不能解释清楚,所以言谈间必定涉及有。老庄不能去掉有,所以经常去解释那个还掌握得不充分的无。”


(9)傅嘏善言虚胜,荀粲谈尚玄远。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裴冀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

◤ 注释

①虚胜、玄远:虚胜指虚无的境界。

◤ 译文

傅嘏擅谈玄虚,荀粲崇尚玄远。两人谈论的时候,发生争论,却又互不理解。冀州刺史裴徽能够解释两人的道理,沟通彼此的心意,使双方都感满意,彼此都能通晓。


(10)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

◤ 注释

①诺诺:连声答应,表示同意。

◤ 译文

何晏注释《老子》还没完成,听王弼谈起注释《老子》的意旨,对比之下,何晏的见解很多地方有欠缺,不敢再开口,只是连声答应“是”。于是不再注释,另写《道德论》。


(11)中朝时有怀道之流,有诣王夷甫咨疑者,值王昨已语多,小极,不复相酬答,乃谓客曰:“身今少恶,裴逸民亦近在此,君可往问。”

◤ 注释

①怀道之流:指倾慕道家学说的一类人。

◤ 译文

西晋时,有一些倾慕道家学说的人,登门向王夷甫请教疑难,碰上王夷甫前一天谈了很久,有点疲乏,不再和客人应对,便对客人说:“我有点不舒服,裴逸民也在附近住,您可以去问他。”


(12)裴成公作《崇有论》,时人攻难之,莫能折。唯王夷甫来,如小屈。时人即以王理难裴,理还复申。

◤ 注释

①裴成公:裴逸民,谥号成。

◤ 译文

裴逸民作《崇有论》,时人责难他,可没谁能驳倒他。只有王夷甫和他辩论,他才有点理亏。时人就用王夷甫的理论来驳他,可这时他说起来又头头是道了。


(13)诸葛厷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王叹曰:“卿天才卓出,若复小加研寻,一无所愧。”厷后看庄老,更与王语,便足相抗衡。

◤ 注释

①诸葛厷:字茂远,一作诸葛宏,仕至司空主簿。

◤ 译文

诸葛厷少年时不肯学习,一开始和王夷甫清谈,便显示出他的造诣很深。王夷甫感叹说:“你才智出众,如果稍加研讨,就不比当代名流差了。”诸葛厷后来阅读了《庄子》《老子》,再和王夷甫清谈,可以和他旗鼓相当。

(14)卫玠总角时,问乐令梦,乐云是想。卫曰:“形神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乐云:“因也。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虀啖铁杵,皆无想无因故也。”卫思因,经日不得,遂成病。乐闻,故命驾为剖析之。卫既小差,乐叹曰:“此儿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 ”

◤ 注释

①捣虀:把葱、蒜、姜等捣碎腌咸菜。

②膏肓: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

◤ 译文

卫玠幼时,问尚书令乐广为何会做梦,乐广说是因为心有所想。卫玠说:“身体和精神都不曾接触过的却在梦里出现,这是心有所想吗?”乐广说:“是沿袭做过的事。人们不曾梦见坐车进老鼠洞,或者捣碎姜蒜喂铁杵,这都是因为没有这些想法,没有可模仿的先例。”卫玠思索这个问题,得不出答案,终于生了病。乐广听说,特意坐车去给他分析这个问题。卫玠的病才有了起色,乐广感慨地说:“这孩子一定不会得无法医治的病!”

(15)庾子嵩读《庄子》,开卷一尺许便放去。曰:“了不异人意。”

◤ 注释

①一尺许:一尺左右。

◤ 译文

庾子嵩读《庄子》,打开书读了一尺左右就放下了,说:“和我的想法完全相同。”


(16)客问乐令“旨不至”者,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确几曰:“至不?”客曰:“至。”乐因又举麈尾曰:“若至者,那得去?”于是客乃悟服。乐辞约而旨达,皆此类。

◤ 注释

①旨不至:出自《庄子·天下篇》,指不能达到事物的实质,就算达到了也不能穷尽。

②确几:敲着小桌子。

③约:简约;简要。

◤ 译文

有人问尚书令乐广,“旨不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乐广也不分析这句话的词,用拂尘柄敲着小桌子说:“达到了没有?”客人回答说:“达到了。”乐广于是举起拂尘说:“如果达到了,怎么能离开呢?”这时客人才醒悟过来,表示信服。乐广解释问题言辞简明扼要,意思很透彻,都像上面这个例子一样。


(17)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 注释

①郭象:字子玄,西晋时唯心主义哲学家。

◤ 译文

起初,注《庄子》的有几十家,可没有一家能探索到要旨。向秀翻开旧注,另求新解,分析精到,意趣美妙,使意旨大为畅达。只有《秋水》《至乐》两篇还没完成,向秀就死了。向秀的儿子很小,不能完成父业,这两篇的注释便四散零落了,可是还留有一个副本。郭象这个人,品行不好,却才智出众。他看到向秀所释新义还没流传,便当做自己的注。于是注释了《秋水》《至乐》两篇,又改换了《马蹄》一篇的注,其余各篇,只是改正一下文句罢了。后来向秀释义的副本出现,所以向秀、郭象的《庄子注》,内容一样。


(18)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椽。世谓“三语椽”。卫懿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于三!”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无言而辟,复何假一!”遂相与为友。

◤ 注释

①阮宣子:阮脩,字宣子,喜欢《老子》《周易》,能谈玄理。

◤ 译文

阮宣子很有名望,太尉王夷甫问他:“老子、庄子和儒家有什么异同?”阮宣子回答说:“那就同吧。”太尉赞赏他的回答,调他来做下属。世人称他为“三语椽”。卫玠嘲讽说:“只说一个字就可以调用,何必要借助三个字!”宣子说:“如果是天下所仰望,也可以不说话就能调用,又何必要借助一个字呢!”于是两人结为朋友。


(19)裴散骑娶王太尉女。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子弟悉集。郭子玄在坐,挑与裴谈。子玄才甚丰赡,始数交,未快。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称快。王亦以为奇,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 注释

①裴散骑:裴遐,字叔道,任散骑郎。善谈名理,谈吐风雅。

◤ 译文

散骑郎裴遐娶太尉王夷甫的女儿为妻。婚后三天,王家邀请诸女婿聚会,当时的名士和王、裴两家子弟齐集王家。郭子玄也在座,他领头和裴遐谈玄。子玄才识很渊博,刚交锋几个回合,还觉得不痛快。郭子玄铺陈玄理,裴遐回复前言,理趣都很精微,满座赞叹不已,表示痛快。王夷甫也以为新奇,于是对大家说:“不要再辩论了,不然就要被我女婿困住了。”


(20)卫玠始度江,见王大将军。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玠见谢,甚说之,都不复顾王,遂达旦微言,王永夕不得豫。玠体素羸,恒为母所禁。尔夕忽极,于此病笃,遂不起。

◤ 注释

①王大将军:王敦,字处仲,善谈名理,历任侍中、大将军、扬州牧。

②谢幼舆:谢鲲,字幼舆,在王敦手下任长史,好玄学,擅音乐。

◤ 译文

卫玠避乱渡江,去拜见大将军王敦。夜坐清谈,大将军邀来谢幼舆。卫玠见到谢幼舆,非常喜欢,再也不理王敦,两人一直谈到第二天早晨,王敦整夜插不上嘴。卫玠向来体弱,常被母亲管束,不让多谈论。这一夜更加疲累,从此病情加重,终于去世。


(21)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

◤ 注释

①声无哀乐:嵇康著有《声无哀乐论》,认为音声无常,随人的感情而变化,本身并不具有哀乐之情。

◤ 译文

过去有种说法,说丞相王导到江南后,只是谈论声无哀乐、养生和言尽意这三方面的道理而已,其中关系到人的一生,能渗透到每一个方面。


(22)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王丞相为之集,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丞相自起解帐带麈尾,语殷曰:“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与殷共相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既彼我相尽,丞相乃叹曰:“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正始之音,正当尔耳!”明旦,桓宣武语人曰:“昨夜听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时复造心。顾看两王椽,辄翣如生母狗馨。”

◤ 注释

①庾公:庾亮,曾领江、荆、豫三州刺史,镇守武昌。

②正始之音:正始年间谈玄的风尚。

③造心:进到心里,指有所得。

◤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任长史时,有一次进京,丞相王导为他把大家聚在一起,桓温、左长史王濛、蓝田侯王述、镇西将军谢尚都在座。丞相亲自去解下挂在帐带上的拂尘,对殷浩说:“我今天和您一起辨析玄理。”两人清谈完后,已到三更时分。丞相和殷浩来回辩难,其他人牵涉不进去,彼此尽情辩论,丞相叹道:“一向谈玄论理,竟然不知道玄理的本源在什么地方。至于旨趣和比喻不能互相违背,正始年间的清谈,正是这样的呀!”第二天早上,桓温告诉别人说:“昨夜听殷、王两人清谈,非常美妙。仁祖也不感到寂寞,我也心有所得。回头看两位王属官,就像插着羽毛扇的母狗一样。”


(23)殷中军见佛经,云:“理亦应阿堵上。”

◤ 注释

①阿堵:这。指佛经和玄学义理相符。东晋以后,玄学和佛学趋于合流。

◤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看了佛经,说:“玄理也应在其中。”


(24)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 注释

①《白马论》:战国公孙龙子所著,提出白马非马这一命题,认为“马”是指形体,“白”是指颜色,因此白马非马。

◤ 译文

谢安年轻时,请光禄大夫阮裕讲《白马论》,阮裕写了一篇论给谢安看。当时谢安不能理解阮裕的话,就反复请教以求理解。阮裕于是赞叹道:“不但能够解释明白的人难得,就是寻求透彻了解的人也难得!”


(25)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闻之,曰:“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 注释

①渊综:深厚而且融通。

②清通:清新通达。

◤ 译文

褚季野对孙安国说:“北方人做学问,深广而融通。”孙安国回答说:“南方人做学问,清通而简要。”支道林听到后,说:“对圣贤,自然不用说了,从中等才质的人来说,北方人读书,像是在敞亮处看月亮;南方人做学问,像是从窗户里看太阳。”


(26)刘真长与殷渊源谈,刘理如小屈,殷曰:“恶卿不欲作将善云梯仰攻? ”

◤ 注释

①作将:做。云梯:长梯。

◤ 译文

刘真长和殷渊源谈玄,刘真长有点理亏,殷渊源便说:“怎么你没想着造一架好的云梯来仰攻呢?”


(27)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 注释

①康伯:韩康伯,殷浩的外甥。

◤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说:“康伯还没学到我牙缝里的一点聪明。”


(28)谢镇西少时,闻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殷未过有所通,为谢标榜诸义,作数百语;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谢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殷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

◤ 注释

①佳致:风致,指谈吐举止风雅。

②辞条:指辞藻。

③骇听:让人听起来感觉惊骇。

◤ 译文

镇西将军谢尚年轻时,听说殷浩擅长清谈,于是前去拜访。殷浩未做过多的阐发,只是给谢尚标榜诸家义理,说了数百句。不但谈吐举止有风致,而且辞藻丰富,动人心弦,使人震惊。谢尚全神贯注,倾心向往,不觉汗流满面。殷浩从容地吩咐下人:“拿手巾给谢郎擦脸。”

(29)宣武集诸名胜讲《易》,日说一卦。简文欲听,闻此便还,曰:“义自当有难易,其以一卦为限邪!”

◤ 注释

①名胜:名流。

◤ 译文

桓温聚集名士讲解《周易》,每天讲一卦。简文帝本想去听,一听说是这样就回来了,说:“卦的内容自然有难有易,怎么能限定每天讲一卦呢!”


(30)有北来道人好才理,与林公相遇于瓦官寺,讲《小品》。于时竺法深、孙兴公悉共听。此道人语,屡设疑难,林公辩答清析,辞气俱爽,此道人每辄摧屈。孙问深公:“上人当是逆风家,向来何以都不言?”深公笑而不答。林公曰:“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凤!”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

◤ 注释

①才理:才气和文思。

②《小品》:指佛教经典《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③白旃檀:白檀香树。这一句说,这种树只能顺风闻香味,指深公也不是自己的对手。

◤ 译文

有位北来的和尚有才思,与支道林和尚在瓦官寺相遇,两人研讨《小品》。当时竺法深和尚、孙兴公等人都去听。这位和尚的谈论,屡次设难,支道林的答辩透彻,言辞清爽,这和尚被驳倒。孙兴公就问竺法深说:“上人应是逆风的人,刚才为何一句话也不说?”竺法深笑笑,没有回答。支道林接口说:“白檀香并不是不香,但逆风怎能闻到香呢!”竺法深体会这话的含义,坦然自若,置之不理。


(31)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孙曰:“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

◤ 注释

①许:处所。

②精苦:精心竭力。

③无间:没有空隙。

◤ 译文

孙安国到中军将军殷浩处清谈,两人来回辩驳,精心竭力,宾主都无懈可击。左右端上饭菜也顾不得吃,凉了又热,热了又凉,来回四次。两人奋力甩动拂尘,以致拂尘的毛全部脱落,落在饭菜上。竟然到傍晚也没想起吃饭。殷浩对孙安国说:“你不要做犟嘴马,我应穿你的鼻子了!”孙安国接口说:“你没见挣破鼻子的牛吗,当心会有人穿你的腮帮子!”


(32)《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 注释

①逍遥:《逍遥游》, 《庄子》第一篇。

◤ 译文

《庄子·逍遥游》历来是个难点,名流钻研、玩味,对它的义理阐述仍不能超出郭象和向秀。一次,支道林在白马寺里,和太常冯怀谈到《逍遥游》。支道林在郭、向两家的见解之外,揭示出新颖的义理,提出特异的见解,这都是诸名流探求、玩味时没能得到的。后来解释《逍遥游》,便采用支道林阐明的义理。


(33)殷中军尝至刘尹所清言。良久,殷理小屈,游辞不已,刘亦不复答。殷去后,乃云:“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 ”

◤ 注释

①游辞:不切实际,游移闪烁的言语。

②尔馨:这样。这一句是讥笑殷浩强学谈玄。

◤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到丹阳尹刘惔那里去清谈,谈了很久,殷浩有点理亏,就不住地用些浮辞来应对,刘淡也不再答辩。殷浩走了以后,刘惔就说:“乡巴佬,还学别人那样谈玄!”


(34)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 注释

①才性:才能和本性,指才、性的含义及其关系。

②《四本》:涉及才性的异同离合四种关系。

③汤池铁城:流着沸水的护城河,铁造的城墙,喻非常坚固。

◤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才思精深广阔,独对才性问题最为精到。他谈到《四本论》,便像汤池铁城,使人找不到可以进攻的机会。


(35)支道林造《即色论》,论成,示王中郎,中郎都无言。支曰:“默而识之乎? ”王曰:“既无文殊,谁能见赏!”

◤ 注释

①默而识之:把它默记在心,语出《论语·述而》。

◤ 译文

支道林和尚写了《即色论》,写成之后,拿给中郎将王坦之看。王坦之一句话也没说,支道林说:“你是默记在心吧?”王坦之说:“既然文殊菩萨不在这里,谁能赏识我的用意呢!”


(36)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注释

①拔新领异:标新立异。拔,提出。领,领会。

②往隽气:指一向有超人的气质。隽,通“俊”。

◤ 译文

王逸少出任会稽内史,初到任,支道林也在郡里。孙兴公对王逸少说:“支道林见解新颖,对问题体会独到,所思所虑很美妙,你想见见他吗?”王逸少本就气质超人,轻视支道林,后来孙兴公和支道林坐车到王逸少那里,王总是着意矜持,不和他交谈。不一会儿,支道林就告退了。一次,正碰上王逸少外出,车子已在门外,支道林对王逸少说:“您还不能走,我想和您稍微谈论一下。”于是谈到《庄子·逍遥游》,支道林谈起来,洋洋数千言,才气不凡,辞藻新奇,像繁花灿烂,交映生辉。王逸少脱下外衣不再出门,留连不能自已。


(37)三乘佛家滞义,支道林分判,使三乘炳然。诸人在下坐听,皆云可通。支下坐,自共说,正当得两,入策便乱。今义弟子虽传,犹不尽得。

◤ 注释

①三乘:佛教用语。滞义:不易解释的内容。

◤ 译文

三乘的教义佛教中很难讲解,支道林登座宣讲,详加辨析,使三乘内容显豁。大家听讲,都说能够理解。支道林离开后,人互相说解,只能解通两乘,进入三乘便混乱了。现在的三乘教义,弟子虽然传习,仍然不能全部理解。


(38)许掾年少时,人以比王苟子,许大不平。时诸人士及放法师并在会稽西寺讲,王亦在焉。许意甚忿,便往西寺与王论理,共决优劣。苦相折挫,王遂大屈。许复执王理,王执许理,更相覆疏,王复屈。许谓支法师曰:“弟子向语何似?”支从容曰:“君语佳则佳矣,何至相苦邪?岂是求理中之谈哉!”

◤ 注释

①许掾:许询,曾被召为司徒掾。

②王苟子:王脩,字敬仁,小名苟子。

◤ 译文

司徒掾许询年轻时,人们拿他和王苟子并列,许询非常不服气。当时许多名士和支道林法师一起在会稽西寺论玄,王苟子也在那里。许询心里不平,便到西寺去和王苟子辩论玄理,一决优劣。许询极力要挫败对方,结果王苟子被彻底驳倒。接着许询又反过来用王苟子的义理,王苟子用许询的义理,再度反复陈说,王苟子又被驳倒。许询就问支法师说:“弟子刚才的谈论怎样?”支道林从容回答:“你的谈论是好,但何至于要苦缠不休呢?这岂是探求真理的谈法!”


(39)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 注释

①林道人:即支道林。

②东阳:谢朗,官至东阳郡太守,谢安的侄儿。

◤ 译文

支道林拜访谢安。东阳太守谢朗年幼,病刚好,身体还禁不起劳累,和支道林辩论玄理,终于弄到苦缠不休的地步。他母亲王夫人在隔壁听说这样,就一再派人叫他进去,可是太傅谢安却把他留住。王夫人只好出来,说:“我早年寡居,一辈子的寄托,都在这孩子身上。”流着泪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安告诉同座的人说:“家嫂情意和言语都很慷慨,实在值得称颂,可惜没让朝官听见!”


(40)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

◤ 注释

①会稽王:晋简文帝司马昱。斋头:书房。

②厌心:满足。

③抃舞:鼓掌跳跃,比喻非常高兴。

◤ 译文

支道林和司徒椽许询等人在会稽王的书房里讲解佛经,支道林为主讲法师,许询做都讲。支道林每阐明一个义理,满座没有不满意的;许询每提出一个疑难,大家也都高兴得手舞足蹈。他们只是咏叹两家辞采的精妙,并不去辨别清楚义理所在。


(41)谢车骑在安西艰中,林道人往就语,将夕乃退。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答云:“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

◤ 注释

①谢车骑:谢玄,谢奕的儿子。安西:谢奕。艰:父丧。

②谢孝:谢玄在服丧期间的代称,等于称谢孝子。

◤ 译文

车骑将军谢玄服父丧期间,支道林去他家和他谈玄,太阳快下山了才告辞。有人在路上碰见支道林,问:“林公从哪里来?”支道林回答:“今天和谢孝子畅谈了一番。”


(42)支道林初从东出,住东安寺中。王长史宿构精理,并撰其才藻,往与支语,不大当对。王叙致作数百语,自谓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谓曰:“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王大惭而退。

◤ 注释

①宿构:事先构思。

②叙致:陈述道理。

◤ 译文

支道林从会稽来到建康,住在东安寺里。左长史王濛预先准备好精妙的义理,富有才情的言辞,去和支道林清谈,可和支道林的谈论不大相称。王濛长篇大论,自以为讲的是至理名言,辞藻奇丽。支道林听后,却徐徐说道:“和您分别多年,看来您在义理、言辞方面都没长进。”王濛非常惭愧,告辞走了。


(43)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尝欲与支道林辩之,竟不得。今《小品》犹存。

◤ 注释

①签:签注。读书有疑难处,夹上字条做标记。

②幽滞:深奥难解。

◤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读佛经《小品》,加了二百张字条标明,都是精深奥妙之处,也是隐晦难明的。殷浩曾想和支道林辩明这些问题,终究不能如愿。现在《小品》还保存下来。

(44)佛经以为祛练神明,则圣人可致。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 注释

①祛练:佛教用语,指摆脱烦恼、修习智慧。

②圣人:佛家指德智慈悲的人,即佛。

◤ 译文

佛经认为摆脱烦恼、修习智慧,就可成佛。简文帝说:“不知是否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然而,道家陶冶性情的功效,还是不可以抹杀的。”


(45)于法开始与支公争名,后情渐归支,意甚不分,遂遁迹剡下。遣弟子出都,语使过会稽,于时支公正讲《小品》。开戒弟子:“道林讲,比汝至,当在某品中。”因示语攻难数十番,云:“旧此中不可复通。”弟子如言诣支公,正值讲,因谨述开意。往反多时,林公遂屈。厉声曰:“君何足复受人寄载来!”

◤ 注释

①剡下:剡县,属会稽郡。

◤ 译文

于法开和尚初和支道林争名,大家都倾向于支道林,他很不服气,便到剡县隐居起来。有一次,于法开派弟子到京都,吩咐弟子经过会稽山阴县,那时支道林正在宣讲佛经《小品》,于法开告诉弟子说:“道林开讲《小品》,等你到时,就该讲某品了。”还给弟子示范,告诉他来回数十次的攻诘辩难,并说:“这里面的问题他不可能比我讲的更明白。”弟子照他的嘱咐拜访支道林,正好碰上支道林宣讲,便谨慎陈述于法开的见解,两人辩论了很久,支道林终于理屈。于是厉声说:“你何苦给人托运呢!”


(46)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以为名通

◤ 注释

①禀受:指人的先天禀性。

②名通:精妙通达的解释。

◤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问:“大自然赋予人的天性,本是无心的,为何世上好人少,坏人多?”在座的人没谁回答得了。只有丹阳尹刘遵祖回答说:“这好比水在地上流淌,只是四处纵横,没有恰好流成方形或圆形的。”满座赞叹,均认为是精妙之言。


(47)康僧渊初过江,未有知者,恒周旋市肆,乞索以自营。忽往殷渊源许,值盛有宾客,殷使坐,粗与寒温,遂及义理。语言辞旨,曾无愧色,领略粗举,一往参诣。由是知之。

◤ 注释

①康僧渊:西域僧人。

②义理:经义和名理。

◤ 译文

康僧渊刚到江南,还没人了解,常在街市徘徊,靠乞讨为生。一次,突然到殷渊源家去,碰上很多宾客在座,殷渊源让他坐下,和他寒暄了几句,谈及义理。康僧渊谈起义理,毫无愧色,不管是深刻领会的,还是粗略提出的,都曾深入钻研过。通过这次清谈,大家知道了他。


(48)殷、谢诸人共集。谢因问殷:“眼往属万形,万形来入眼不?”

◤ 注释

①属:通“瞩”,看。

◤ 译文

殷浩、谢安等人聚会。谢安问殷浩:“眼睛能看一切物象,一切物象能进入眼睛吗?”


(49)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 ”殷曰:“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为名通。

◤ 注释

①位:官位,爵位。

②矢:通“屎”。

◤ 译文

有人问中军将军殷浩:“为何梦见棺材就能得到官爵,梦到粪土就能得到钱财?”殷浩回答道:“官爵本是腐臭之物,因此将要得到官位会梦见棺材尸体。钱财本是粪土,因此将要得到钱财会梦见肮脏的东西。”被认为是至理名言。


(50)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初视《维摩诘》,疑“般若波罗蜜”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少。

◤ 注释

①“殷中军”句:晋穆帝永和九年,殷浩以中军将军率师北伐,失败而回。次年,桓温废殷浩为庶人,殷浩便迁往东阳郡。

◤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被免职,迁到东阳郡,才看佛经。始看《维摩诘经》,怀疑“般若波罗蜜”这句话太多了。后来看《小品》,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旨,又恨这样的话太少了。


(51)支道林、殷渊源俱在相王许。相王谓二人:“可试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渊源崤、函之固。君其慎焉!”支初作,改辙远之;数四交,不觉入其玄中。相王抚肩笑曰:“此自是其胜场,安可争锋!”

◤ 注释

①相王:指晋简文帝,未登帝位时,任丞相,所以称相王。

②崤、函:崤山和函谷关,今陕西潼关以东至河南新安县境一带。

◤ 译文

支道林、殷渊源都在相王府,相王对他们说道:“你们试着辩论一下,才性恐怕有渊源之深,兼有关河之固,可要谨慎啊!”支道林论述问题时,便改变方向,远远避开;可论辩了几个回合,便不觉进入玄理之中。相王拍着肩膀笑道:“这本是他的特长,你怎可以和他争胜呢!”


(52)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 ”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 注释

①毛诗:即毛亨作传的《诗经》,又称毛诗。

◤ 译文

谢安趁着子侄聚会,问大家:“《诗经》哪句最好?”谢玄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安说:““谟定命,远猷辰告’。”认为这一句最有雅士的深远意趣。


(53)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遂诣刘,刘洗谬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张还船,同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曰:“张凭勃窣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 注释

①孝廉:指孝顺父母,品行端庄的人。

②抚军:指简文帝司马昱。

◤ 译文

张凭察举为孝廉后,到京都去,仗着自己有才气,认为必能跻身名流。想去拜访丹阳尹刘真长,同去的人都笑话他。张凭还是去了,这时刘真长正在处理一些事务,把他安排到下座,和他寒暄了一下,也没怎么在意。张凭想开个头谈谈,又找不到话题。不久,长史王濛等名流来清谈,主客间有不能沟通的地方,张凭便在末座上分析评判,言辞精炼而内容深刻,把彼此的心意都表述清楚,满座惊奇。刘真长请他到上座,和他清谈了一整天,并留他住了一夜。第二天,张凭告辞,刘真长说:“你先回去,我将邀你同去谒见抚军。”张凭回到船上,同伴问他在哪里过夜,张凭笑笑,没有回答。不一会儿,刘真长派郡吏来找张孝廉坐的船,同伴都很惊愕。刘真长当即和他坐车谒见抚军。到了门口,刘真长先进去对抚军说:“下官给您找到一个太常博士的最佳人选。”张凭进见后,抚军和他谈话,不住赞叹,连声说好,并说:“张凭才华横溢,是义理汇集之所。”于是任他做太常博士。


(54)汰法师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 注释

①六通:指天眼通、天耳通、身通、它心通、宿命通,漏尽通。三明:指心得到解脱,能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 译文

汰法师说:“六通和三明同一指归,只是名称不同罢了。”


(55)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谓诸人:“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渔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支谓谢曰:“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 注释

①才峰:才能突出。秀逸:特异超俗。

②干:触犯,这里指赶上。

③拟托:比拟寄托。

④一往奔诣:一向抓紧钻研。

◤ 译文

支道林、许询、谢安诸位高德,到王濛家聚会。谢安环顾左右说:“今天是贤士雅会,时光既不可留,这样的聚会也难常有,我们应谈论吟咏,来抒发情怀。”许询便问主人有《庄子》没有,找到《渔父》这一篇。谢安看了题目,令大家讲其义理。支道林先讲,说了七百来句,义理精妙优美,辞藻新奇拔俗,引来一致赞叹。在座各人谈完了自己的体会。谢安问:“你们说完了没有?”都说:“今天的谈论,很少有保留,没有不尽意的了。”谢安然后提出一些疑问,畅谈自己的意见,洋洋万余言,才思敏锐高妙,特异超俗,这是很难企及的,加上情意有所比拟、寄托,潇洒自如,满座无不心悦诚服。支道林对谢安说:“您一向抓紧钻研,自然如此优异!”


(56)殷中军、孙安国、王、谢能言诸贤,悉在会稽王许。殷与孙共论《易象妙于见形》:孙语道合,意气干云。一坐咸不安孙理,而辞不能屈。会稽王慨然叹曰:“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彼。”即迎真长,孙意己不如。真长既至,先令孙自叙本理。孙粗说己语,亦觉殊不及向。刘便作二百许语,辞难简切,孙理遂屈。一坐同时拊掌而笑,称美良久。

◤ 注释

①道: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物质世界的根源。

◤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孙安国、王濛、谢尚等擅长清谈的名士,在会稽王官邸聚会。殷浩和孙安国两人辩论《易象妙于见形论》一文,孙安国把它和道家思想结合起来谈论,意气高昂。满座都觉得孙安国的道理不妥,可又不能驳倒。会稽王深有感慨,叹息道:“如果刘真长来了,自然会有办法说服他。”派人去接刘真长,这时孙安国料到自己会辩不过。刘真长来后,先叫孙安国谈刚才的道理。孙安国大致复述了一下,也觉得不如刚才所讲的。刘真长便发表了二百来句话,论述和质疑都很简明、贴切,孙安国的道理被驳倒。满座拍手欢笑,赞美不已。


(57)僧意在瓦官寺中,王苟子来,与共语,便使其唱理。意谓王曰:“圣人有情不?”王曰:“无。”重问曰:“圣人如柱邪?”王曰:“如筹算,虽无情,运之者有情。”僧意云:“谁运圣人邪?”苟子不得答而去。

◤ 注释

①唱理:领头提出义理。

②筹算:筹码,计算的用具。

◤ 译文

僧意住在瓦官寺,王苟子来,和他谈玄理,让他先开个头。僧意问王苟子:“佛有感情没有?”王说:“没有。”僧意又问:“那么佛像柱子一样吗?”王说:“像筹码,虽然没有感情,可是使用它的人有感情。”僧意又问:“谁来使用佛呢?”王苟子回答不了就走了。


(58)司马太傅问谢车骑:“惠子其书五车,何以无一言玄?”谢曰:“故当是其妙处不传。”

◤ 注释

①“惠子”句:《庄子·天下》说,惠施所著的书可以装满五车,可是讲的道理很杂乱,言辞也不当。

◤ 译文

太傅司马道子问车骑将军谢玄:“惠子所著的书有五车之多,为何没有一句涉及玄言?”谢玄回答说:“这大概是因为玄言的精妙之处难以言传。”


(59)殷中军被废,徙东阳,大读佛经,皆精解,唯至事数处不解。遇见一道人,问所签,便释然。

◤ 注释

①事数:佛教用语,指一切事物的名相。

◤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被罢官后,迁居东阳,大读佛经,能精通义理,只有读到事数处理解不了。碰见一个和尚,把标出的问题拿来请教,便都解决了。


(60)殷仲堪精核玄论,人谓莫不研究。殷乃叹曰:“使我解《四本》,谈不翅尔! ”

◤ 注释

①玄论:指道家学说。

②不翅:同“不啻”,不只。

◤ 译文

殷仲堪精研道家学说,没有哪方面他不研究的。殷仲堪却叹息说:“如果我能解说《四本论》,言谈就不只是现在这样了!”

(61)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远公笑而不答。

◤ 注释

①“铜山”二句:汉武帝时,未央宫前殿的铜钟无故而鸣,东方朔说会有山崩。他说,铜是山之子,山是铜之母,母子相感,所以钟鸣。后来南郡太守上书说山崩。

◤ 译文

荆州刺史殷仲堪问惠远和尚:“《周易》以何为本?”惠远回答说:“《周易》用感应做本体。”殷又问:“西边的铜山崩塌了,东边的灵钟就有感应,就是《周易》吗?”惠远笑着没有回答。


(62)羊孚弟娶王永言女,及王家见婿,孚送弟俱往。时永言父东阳尚在,殷仲堪是东阳女婿,亦在坐。孚雅善理义,乃与仲堪道《齐物》。殷难之,羊云:“君四番后当得见同。”殷笑曰:“乃可得尽,何必相同!”乃至四番后一通,殷咨嗟曰:“仆便无以相异!”叹为新拔者久之。

◤ 注释

①东阳:指王临之,曾任东阳太守。

②《齐物》:出自《庄子》。

◤ 译文

羊孚的弟弟羊辅娶王永言的女儿为妻,王家接待女婿时,羊孚送弟弟到王家。这时王永言的父亲王临之还活着,殷仲堪是王临之的女婿,也在座。羊孚擅谈义理,便和殷仲堪谈《庄子·齐物论》。殷仲堪反驳了羊孚的见解,羊孚说:“经过四个回合才能看到彼此的见解相同。”殷仲堪笑道:“只要把道理说清楚就好,为何一定会相同!”四个回合后两人见解竟然相通了,殷仲堪感叹说:“这样,我没什么跟你不同了!”很长时间都赞叹羊孚是后起之秀。


(63)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 注释

①间强:生硬。

◤ 译文

殷仲堪说:“三天不读《道德经》,就觉得舌根发硬。”


(64)提婆初至,为东亭第讲《阿毗昙》。始发讲,坐裁半,僧弥便云:“都已晓。”即于坐分数四有意道人,更就余屋自讲。提婆讲竟,东亭问法冈道人曰:“弟子都未解,阿弥那得已解?所得云何?”曰:“大略全是,故当小未精核耳。”

◤ 注释

①提婆:外国和尚的名字。

②《阿毗昙》:佛经名。

③僧弥:王珣的弟弟王珉,小名僧弥。

◤ 译文

提婆刚到京都,就被请到东亭侯王家讲《阿毗昙经)。第一次开讲,僧弥坐到中途说:“我已经全懂了。”在座中分出几个有见解的和尚,到别的房间里讲解。提婆讲完,王珣问法冈和尚:“弟子都还没有理解,阿弥哪能已经理解了呢?他的心得怎样?”法冈说:“大体上都领会得对,只是稍为不够精密翔实。”


(65)桓南郡与殷荆州共谈,每相攻难,年余后,但一两番。桓自叹才思转退,殷云:“此乃是君转解。”

◤ 注释

①“此乃”句:言桓玄更加了解殷氏所谈玄理,所以攻难就少了。

◤ 译文

南郡公桓玄和荆州刺史殷仲堪谈玄,每每互相辩驳,一年多后,辩驳少了,只有一两次。桓玄慨叹才思越来越倒退了,殷仲堪说:“这是你领悟得更透彻了。”

(66)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其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 注释

①东阿王:曹植,字子建,曹丕之弟,后封东阿王。

②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

◤ 译文

魏文帝曹丕曾命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死刑。曹植应声而成:“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后,深感愧疚。


(67)魏朝封晋文王为公,备礼九锡。文王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

◤ 注释

①晋文王:司马昭,三国时魏国人,任大将军。

②九锡:古代天子对有功的诸侯大臣加以九锡,即赏赐车马、衣物等九种礼物。王莽篡汉,也是先加九锡,这是篡位前的一种做法。

③公卿将校:指朝廷中的文武官吏。

◤ 译文

魏封晋文王司马昭为晋公,准备好了加九锡的礼物,司马昭坚决推辞,不肯受命。朝中文武官员前往司马昭府恭请接受,司空郑冲派人到阮籍那里写劝进文。阮籍在袁孝尼家,酒醉未醒,被扶起来,在书札上打草稿,写完,一字不改,抄好交给来人。被称为神笔。


(68)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皆,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溢。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 注释

①左太冲:左思,字太冲,晋代诗人,曾用十年写成《三都赋》。

◤ 译文

左恩写《三都赋》,刚写完,被人讥笑非难,左思不高兴。后来把文章给张华看,张说:“这可以和《两都》《二京》鼎足而三。可是你的文章还没受到世人重视,应让名士推荐。”左思便去恳求皇甫谧。皇甫谧看了之后,很是赞赏,给赋写了一篇序文。于是先前非难、怀疑这篇赋的人,都怀着敬意赞扬它了。


(69)刘伶著《酒德颂》,意气所寄。

◤ 注释

①刘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放荡不羁,嗜酒,主张无为。

◤ 译文

刘伶写了一篇《酒德颂》,这是他心意情趣的寄托。


(70)乐令善于清言,而不长于手笔。将让河南尹,请潘岳为表。潘云:“可作耳,要当得君意。”乐为述己所以为让,标位二百许语。潘直取错综,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乐不假潘之文,潘不取乐之旨,则无以成斯矣。”

◤ 注释

①“将让”句:乐广时任河南尹,想辞去官位,便请潘岳写表。

◤ 译文

尚书令乐广擅长清谈,却不擅写文章。他想辞去河南尹职务,便请潘岳替他写奏章。潘岳说:“我可以写,不过要知道您的意图。”乐广便说了自己让位的原因,说了二百来句话。潘岳把他的话径直拿来重新编排一番,便成了一篇名作。当时的人都说:“如果乐广不借重潘岳的文辞,潘岳不借乐广的意思,无法写成这样优美的文章。”


(71)夏侯湛作《周诗》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潘因此遂作《家风诗》。

◤ 注释

①周诗:《诗经》有《南陔》《白华》等六篇,失传,只存篇名。

◤ 译文

夏侯湛写成《周诗》,拿去给潘安仁看,潘安仁说:“这些诗不但温煦高雅,也能看出孝悌之本性。”潘安仁因此写了《家风诗》。


(72)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 注释

①除妇服:按照礼俗为妻子服丧期满,脱去丧服。

◤ 译文

孙子荆为妻子服丧期满,作了一首悼亡诗,拿给王武子看。王武子看后说:“真不知是文由情生,还是情由文生!看了你的诗感到悲伤,也增加了我对夫妻情意的珍重。”


(73)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治长于翰墨,俱为列卿。每至公坐,广谈,仲治不能对。退著笔难广,广又不能答。

◤ 注释

①列卿:诸卿,众御。卿是古代高级官名。

②著笔:写文章。笔指散文,即不讲究韵律的文章。

◤ 译文

太叔广很有口才,挚仲治却擅长写作,两人都担任卿的官职。每当官府聚会,太叔广谈论,仲治不能对。仲治回去写文章来反驳,太叔广也不能答。


(74)江左殷太常父子并能言理,亦有辩讷之异。扬州口谈至剧。太常辄云:“汝更思吾论。”

◤ 注释

①江左:江南,这里指东晋。父子:叔侄。六朝时叔侄通称为父子。

◤ 译文

东晋太常殷融和侄儿殷浩都擅长谈玄,但两人也有能言善辩和不善辩论之别。殷浩的口头辩论最厉害,殷融辩不过的时候总说:“你再想想我的道理。”


(75)庾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 注释

①从子:侄儿。文康:庾亮,谥号是文康。

◤ 译文

庾子嵩写成《意赋》。侄儿庾亮看到,问:“如果有意,那不是赋体能说尽的。如果无意,又写赋做什么?”庾子嵩回答:“正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76)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 注释

①“林无”两句:山林中没有静止不动的树,江河中没有停滞不前的水。

②泓峥:喧闹,形容流水声。萧瑟:形容风吹落叶声。

◤ 译文

郭景纯有诗:“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评说:“水流喧喧,秋风萧瑟,的确不可言传。每读此文,总觉超尘脱俗。”


(77)庾阐始作《扬都赋》,道温、庾云:“温挺义之标,庾作民之望。方响则金声,比德则玉亮。”庾公闻赋成,求看,兼赠贶之。阐更改“望”为“俊”,以“亮”为“润”云。

◤ 注释

①扬都:建康,扬州的首府,晋元帝建都于此。

◤ 译文

庾阐写《扬都赋》,称赞温峤和庾亮说:“温氏是道义的标杆,庾氏是人们仰慕的对象。比拟其声,就像铜钟的音响那样铿锵;比拟其品,就像宝玉一样晶莹发亮。”庾亮听说赋写好了,要求看看,同时希望送给自己。于是庾阐把其中的“望”字改为“俊”字,把“亮”字改为“润”字等等。


(78)孙兴公作《庾公诛》,袁羊曰:“见此张缓。”于时以为名赏。

◤ 注释

①庾公诔:叙述庾亮生平并表示哀悼之文。诔是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

◤ 译文

孙兴公写了《庾公诔》,袁羊看了以后说:“从文章中能看出一张一弛的治国之道。”在当时,人们认为这是鉴赏妙论。

(79)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 注释

①“庾仲”句:庾仲初是庾阐,字仲初,和太尉庾亮同宗族。

②屋下架屋:比喻结构、内容重复。指与《二京》《三都》重复。

◤ 译文

庾仲初写完《扬都赋》,把它呈送给庾亮,庾亮出于同宗的情分,尽力为这篇赋宣传,说它可以和《两都赋》《二京赋》并列为三,和《三都赋》等并列为四。人人争着传抄,京都的纸张也因此涨价。太傅谢安说:“这样不好,不过屋上架屋,处处模仿别人,不免内容贫乏,视野狭窄。”


(80)习凿齿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荆州治中。凿齿谢笺亦云:“不遇明公,荆州老从事耳!”后至都见简文,返命,宣武问:“见相王何如?”答云:“一生不曾见此人。”从此忤旨,出为衡阳郡,性理遂错。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 注释

①史才:编撰史书的才学。宣武:桓温的谥号。

②治中:官名,州郡的佐官,主管文书。

③明公:对尊贵者的敬称,这里指桓温。

◤ 译文

习凿齿有史学之才,很不寻常,桓温很看重他,还没到三十,就任他为荆州治中。凿齿在给桓温的信里说:“如果不是受到您的赏识,我只是荆州的一个老从事罢了!”后来桓温派他到京都去见丞相,返回之后,桓温问:“你见了相王,觉得怎么样?”凿齿回答说:“这辈子没见过这样的人。”由此触犯了桓温,被降职任衡阳郡太守,从此神志错乱。在病中坚持写《汉晋春秋》,品评人物,见解卓越。


(81)孙兴公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

◤ 注释

①鼓吹:指鼓萧等乐器的合奏,这里指宣扬、吹捧。

◤ 译文

孙兴公说:“《三都赋》和《二京赋》是五经的附带。”


(82)谢太博问主簿陆退:“张凭何以作母诔,而不作父诔?”退答曰:“故当是丈夫之德,表于事行。妇人之美,非诔不显。”

◤ 注释

①陆退:张凭的女婿。

◤ 译文

太傅谢安问主簿陆退:“张凭为何作悼念母亲的诔文,而不作悼念父亲的?”陆返回答说:“这是因为男子的品德已在他的事迹中表现出来。而妇女的美德,那就非诔文不能显扬了。”


(83)王敬仁年十三作《贤人论》,长史送示真长,真长答云:“见敬仁所作论,便足参微言。”

◤ 注释

①王敬仁:王脩,字敬仁,王濛的儿子。

②长史:官名,这里指王濛。

◤ 译文

王敬仁十三岁写了《贤人论》,父亲王濛送去给刘真长看,刘真长看后答复:“看了敬仁所写之文,就知道他能参悟玄言。”


(84)孙兴公云:“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 注释

①陆:指陆机,字士衡,西晋文学家,诗文都很有名。曾任平原内史、河北大都督。排沙简金: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挑选精华。简,选择。

◤ 译文

孙兴公说:“潘岳的文章好比摊开锦绣一样文采斑斓,没有一处不好。陆机的文章好像披沙拣金,常常能发现瑰宝。”


(85)简文称许掾云:“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

◤ 注释

①许掾:许玄度。他模仿郭璞,以玄言入诗,又杂入佛家语,诗作不问世情,成为一时风尚。

◤ 译文

简文帝称赞司徒掾许玄度:“玄度的五言诗,可谓精妙过人。”


(86)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 注释

①金石:指金属和玉石制成的钟磬之类乐器。

②宫商:五音(宫、商、角、微、羽)中的两音,指音乐、音律。

◤ 译文

孙兴公写成《天台赋》,给范荣期看,说:“你把它扔到地上,也会发出金石之声。”范荣期说:“恐怕您的金石声,不是宫商那样的曲调。”每看到优美的句子,总说:“这正是我辈所言。”


(87)桓公见谢安石作简文谥议,看竟,掷与坐上诸客,曰:“此是安石碎金。”

◤ 注释

①碎金:零碎的金子,这里比喻文学的绪余,优美的短文。

◤ 译文

桓温看见谢安石所作的给简文帝谥号的奏议,看完,扔给座上的宾客说:“这是安石的零碎金子。”


(88)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 注释

①袁虎:袁宏,字彦伯,小名叫虎。

②谢镇西:谢尚。

③委曲:详尽。要:邀请。

④赏得:赞赏并谈得来。

◤ 译文

袁虎年轻时家穷,曾替人运送租粮。这时,镇西将军谢尚坐船出游,是夜风清月明,忽听江边商船上有人吟诗,很有情致。所吟五言诗,又是闻所未闻,赞叹不绝。派人去打听,原来是袁虎吟咏自作的《咏史诗》,因此邀袁虎过来,对他非常赞赏。


(89)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 译文

孙兴公说:“潘岳的文章浅显,可是纯净,陆机的文章深刻,可是芜杂。”


(90)裴郎作《语林》,始出,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各有一通。载王东亭作《经王公酒护下赋》,甚有才情。

◤ 注释

①裴郎:裴启,字荣期,撰汉魏以来言语应对之可称述者为《语林》。

◤ 译文

裴启写了《语林》一书,刚出来,远近广为传看。当时名流和后生年少,没有谁不传抄,人手一卷。其中记载东亭侯王珣作《经王公酒护下赋》一事,很有才情。


(91)谢万作《八贤论》,与孙兴公往反,小有利钝。谢后出以示顾君齐,顾曰:“我亦作,知卿当无所名。”

◤ 注释

①“谢万”句:《八贤论》评述屈原、贾谊等八人,认为隐处者较优,出仕者为劣。孙兴公反驳此论,认为不能以此分出优劣。

◤ 译文

谢万写《八贤论》,和孙兴公来回辩论,稍有胜负。谢万后来把文章给顾君齐看,顾君齐说:“如果我也写这几个人,你一定没有办法命名。”

(92)桓宣武命袁彦伯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时王珣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当佳。”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公谓王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 注释

①足韵:赋体是韵文,叙述完一件事转叙另一件事时会换韵。如果某一韵中所叙之事未尽,就加几句来补足,叫足韵。

◤ 译文

桓温叫袁彦伯作一篇《北征赋》,写好以后,桓温和在座的贤士一起阅读,都赞叹写得好。当时王珣也在座,说:“遗憾的是少了一句。如果用“写”字足韵,就会更好。”袁彦伯立刻拿笔增加了一句:“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桓温对王珣说:“从这件事看,当今不能不推重袁氏。”


(93)孙兴公道曹辅佐:“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绔,非无文采,酷无裁制。”

◤ 注释

①曹辅佐:曹毗,字辅佐,累迁太学博士、光禄勋,喜典籍,擅文辞。

②负版:背着国家图籍的人,指差役、劳役之类的苦工。

◤ 译文

孙兴公谈论曹辅佐时说:“其才就像白底子的明光锦,裁成了差役穿的裤子,不是没有文采,只是剪裁的不得法。”


(94)袁彦伯作《名士传》成,见谢公,公笑曰:“我尝与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狯耳,彦伯遂以著书!”

◤ 注释

①《名士传》:收录的多为三国、西晋时的一些名人。

②江北事:指晋室南渡以前的事。南渡以前,国都在江北。

◤ 译文

袁彦伯写成了《名士传》,带去见谢安,谢安笑着说:“我曾和大家讲过江北时的事,不过是说着好玩罢了,彦伯竟拿来写书!”

(95)王东亭到桓公吏,既伏阁下,桓令人窃取其白事。东亭即于阁下更作,无复向一字。

◤ 注释

①王东亭:王珣,封为东亭侯,曾在大司马桓温手下任主簿。

②伏阁下:在官署里。

③白事:报告,是文书的一种。

◤ 译文

东亭侯王珣就任桓温的属官,到了官署,桓温叫人偷偷拿走他的报告。王珣立即在官署重写,没有一个字和前一报告重复。


(96)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云:“当令齿舌间得利。”

◤ 注释

①露布文:军中不封口的文书,多指征讨的檄文或捷报。

②“当令”句:意思是说有才而官不利,文才得到东亭口头赞赏。

◤ 译文

桓温率师北伐,袁虎也随从出征,因事受到责备,被罢了官。正好需写一份告捷公文,桓温便叫袁虎起草,袁虎靠在马旁,手不停挥,一会儿就写了七张,写得很好。当时东亭侯在旁边,极力赞赏他的才华。袁虎说:“也该让我从齿舌中得点好处。”


(97)袁宏始作《东征赋》,都不道陶公。胡奴诱之狭室中,临以白刃,曰:“先公勋业如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宏窘蹙无计,便答:“我大道公,何以云无?”因诵曰:“精金百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 注释

①陶公:陶侃,封长沙郡公。

②胡奴:陶侃的儿子陶范。

◤ 译文

袁宏起初写《东征赋》的时候,没有一句话说到陶侃。陶侃的儿子胡奴把他骗到密室,拔刀指着他,问:“先父的功勋这样大,您写《东征赋》,为何忽略了他?”袁宏窘急,无计可施,便说:“我大大地称道了陶公一番,怎说没写呢?”于是朗诵道:“精金百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98)或问顾长康:“君《筝赋》何如嵇康《琴赋》? ”顾曰:“不赏者作后出相遗,深识者亦以高奇见贵。”

◤ 注释

①相遗:抛弃。

②见贵:推崇。

◤ 译文

有人问顾长康:“您的《筝赋》和嵇康的《琴赋》相比,哪一篇更好?”顾长康回答:“不会鉴赏的人认为我的后出就遗弃它,鉴赏力强的人就会因为高妙新奇而推许我。”


(99)殷仲文天才宏赡,而读书不甚广博。亮叹曰:“若使殷仲文读书半袁豹,才不减班固。”

◤ 注释

①宏赡:宏大而充裕。

②亮:傅亮。曾任尚书令、左光禄大夫。

③袁豹:字士蔚,曾任著作佐郎,主要职责是修撰国史。

◤ 译文

殷仲文天赋甚高,可是读书不甚广博。傅亮感叹说:“如果殷仲文读的书能有袁豹的一半,才华就不次于班固。”


(100)羊孚作《雪赞》云:“资清以化,乘气以靠。遇象能鲜,即洁成辉。”桓胤遂以书扇

◤ 注释

①桓胤:字茂远,官至中书令,德行高洁,以恬淡见称。

◤ 译文

羊孚写了一篇《雪赞》,说:“资清以比,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桓胤把这两句写在扇子上。


(101)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问古诗中何句为最。睹思未答。孝伯咏“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为佳。”

◤ 注释

①王睹:王爽,字季明,小名睹,官至侍中,赠太常。

◤ 译文

王孝伯在京时,一次行散到其弟王睹门前,问王睹古诗里哪一句最好。王睹考虑了一下,还没回答。孝伯就吟道:“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并说,“这句最好。”


(102)桓玄尝登江陵城南楼,云:“我今欲为王孝伯作诔。”因吟啸良久,随而下笔。一坐之间,诔以之成。

◤ 注释

①吟啸:吟咏和吹口哨。

②一坐:坐一下,表示时间短暂。

◤ 译文

桓玄有次登上江陵城城墙的南楼,说:“我现在想给王孝伯写一篇诔文。”于是吟咏歌啸,接着动笔。只坐一会儿,诔文便写成了。


(103)桓玄初并西夏,领荆、江二州,二府,一国。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五版并入。玄在听事上,版至,即答版后,皆粲然成章,不相揉杂。

◤ 注释

①粲然:绮丽华美的样子。

◤ 译文

桓玄刚管辖西部一带,兼任荆、江两州刺史,任两府长官,还袭封了一个侯国。这年初次下雪,五处官府都来祝贺,五封贺信一起送到。桓玄在官厅上,贺信一到,就在信后起草复信,每封信都下笔成章,文采斑斓,而且不相混同。


(104)桓玄下都,羊孚时为兖州别驾,从京来诣门,笺云:“自顷世故暌离,心事沦蕰。明公启晨光于积晦,澄百流以一源。”桓见笺,驰唤前,云:“子道,子道,来何迟!”即用为记室参军。孟昶为刘牢之主簿,诣门谢,见云:“羊侯,羊侯,百口赖卿。”

◤ 注释

①沦蕰:消沉郁结。

②羊侯:对羊孚的敬称。

◤ 译文

桓玄东下京都,当时羊孚任兖州别驾,从京都来登门拜访,他给桓玄的求见信上说:“不久前因为战乱分别,我意志消沉,心情郁结,明公给漫漫长夜带来晨光,澄清百流。”桓玄见到信,赶紧把他请上前来,对他说:“子道,子道,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啊!”立即任他做记室参军。当时孟昶在刘牢之手下任主簿,登门向羊孚告辞,见面就说:“羊侯,羊侯,我一家百口就托付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