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思之在海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海南经济起飞问题的探讨

现在人们都在谈论海南经济起飞问题。然而,什么是起飞,它有什么标志,应该怎样促进经济的起飞呢?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起飞的概念 这里,了解一下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是很有必要的。他认为,社会经济成长可以依次划分为传统社会、过渡、起飞、向成熟推进(持续增长)、高额群众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六个阶段。而“起飞”是指工业化初期具有决定意义的转变时期。经济发展的起飞就是要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和以发展和进步为目标的各种势力的解放。要使经济起飞,罗斯托认为应该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较高的积累或储蓄以及投资,使它们的比率占国民收入的10%以上;第二,要很快建立和发展一种或多种主要部门,即主导部门;第三,要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坚持中央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以保证起飞的实现。

罗斯托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的理论是唯心的,在某些方面也是不科学的。但他从生产技术的变化和人类在不同阶段追求的目标,阐述社会经济的各个发展阶段,也反映了一部分事实,对于我们理解经济起飞问题是有作用的。实际上,海南经济的起飞,也就是要使海南经济从长期的缓慢发展到迅速增长之间来一个质的变化。这一变化要求,冲破海南经济长期的徘徊不前的状态,彻底改变那种单一的不合理的农业社会结构。这一变化还要求,通过大农业的发展和建立发达的主导工业,作为经济迅速而持续发展的深厚基础。也就是说,起飞不是单纯的孤立的,而是有双重意义的。

起飞的主要标志 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发展中的地区和国家实现了经济起飞,跨入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行列,如台湾、香港、新加坡和南朝鲜等。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稍作分析,就可以发现当中有不少共同的特征。以此为例,海南经济的起飞,应该实现以下几个直观指标:

第一,工业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该超过农业。1952年,台湾工业生产总值仅占整个经济的17.9%,农业占35.7%;到1965年,工业为28%,农业为26%;而近几年来,工业已超过40%,农业则下降为10%左右(1)。1960年,情况有点特殊的香港和新加坡,工业分别是农业的8.5倍和4.5倍。同期,这一比重南朝鲜为50%(工业仅为农业的二分之一),到1978年,却变为工业是农业的1.5倍。而海南,1983年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仅占21.43%,农业是工业的2.2倍,68.57%的国民收入来自农业。

第二,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应该超过农业的比重。但到1983年,全海南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3.14%。被称为“半工业化国家”的东盟各国(除新加坡外,下同)经济上还没有真正起飞,从事农业的人有70%左右。

第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应达1000美元以上。这个数字,南朝鲜1977年为950美元,新加坡1971年为1061美元,日本1965年为1035美元(2)。菲律宾的新经济开发五年计划(1983—1987年度)则要求从1980年的780美元提高到1987年的1619美元。而海南现在还不足300美元。

第四,出口比重应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10%以上。没有出口的增长,就不会有经济的“起飞”,对海岛型经济的海南岛来说更是如此。再从南朝鲜和台湾看,这一比重1960年分别为0.9%和11.5%,到1980年急剧上升为30.4%和49.2%。而海南这个数字,1978—1983年,分别为0.7%、1.12%、1.14%、0.92%、0.75%和0.52%。同时,利用外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亚洲四小”从60年代开始大量引进外资。1979年,巴西所借外债和利用直接投资,占该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1.4%(3)。1975年平均每人收入1000或1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利用直接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9.5%(4)。这个比重,海南1983年约为3.8%。为了扩大出口,引进先进技术,我们仍应加快引进外资的步伐。

第五,在出口总额中,加工业与制造生产品的比重应该增大。这在已经“起飞”的国家和地区中,是很突出的一点。比如,据1980年度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1977年,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南朝鲜、新加坡和香港均在85%至96%之间。海南则基本上是输出初级产品。1983年,整个工业产值中,制造业的比重仅为12.6%。经济的起飞,就是要使纯粹提供初级产品向出口加工、制造品方向发展。

此外,经济起飞还有一些定性指标。比如,政局的稳定,人民的文化水平提高,等。这里还必须提及,罗斯托把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10%作为经济起飞的一个条件。这个数字,1983年海南为4.9%。比例很低要提高,而投资结构的不合理更要改变。1952—1980年,国家投资海南42.99亿元,农业比重由2.7%提高到64.64%,工业仅从15.21%提高到35.37%。而农业投资中,大多用于橡胶,其他如水利、林业、种植业、气象、畜牧、渔业共计仅占总投资的14.64%。工业的投资,则是用于兴建那些长期亏损的农机厂、化肥厂、水泥厂等(5)。因此,扩大投资与合理投资都应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问题。

以上论述,使我们对海南的现状与经济的起飞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目前,海南人民的收入水平低,产值和就业结构很不合理,技术落后,文化素质差,而中央给予优惠政策,现在所进行的以交通、能源为重点的建设,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的支持以及本岛人民的同心协力,这都说明海南正处于从传统的社会到经济起飞之间的过渡阶段或是“起飞”的前夜。那么,怎样才能更快地促进海南从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向工业、交通、商业、服务业以及信息业为主的社会的过渡,也就是经济的起飞呢?

几点措施 第一,尽快建立起我们的主导部门。主导部门是指在经济成长中起主要作用,本身又有较高增长率可以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增长的部门。无疑,这是指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只不过是基础。海南经济的起飞,其工业应该形成三个主要层次,即由初级加工业发展而成的深度加工业,现在开始形成的新兴工业(主要是电子工业),以及即将要建立的石化工业。这种劳动、技术与资金密集相结合的工业层次,使海南能利用资源、提高技术、增加出口,带动其他产业(如商业服务业、农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第二,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外资。海南的资金、技术十分缺乏,因此,应把引进外资作为海南起飞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我区利用外资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应注意一些问题:一是要扩大规模;二是来源应是多样化,这几年我区86%的外资来自香港;三是要调整投资结构,否则不利于工业的发展。合资的方式有利于发展工业,但这几年合资仅占利用外资总额的9.5%,而合作占76%;四是应该有计划地建立一批面向出口的行业,创出一批国内外有竞争力的产品。

第三,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对改变海南目前不合理的产值和就业结构,增强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促进经济的起飞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应该重点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如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以及过去我们长期忽视了的房地产、运输、旅游、加工服务、租赁与修理等传统的第三产业。同时,应该采取鼓励国营、集体与个体一齐上的“多条腿走路”的方针。

第四,继续加强农业、交通能源与电信的基础建设。海南的交通运输应该使海运的优势发挥出来。

第五,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的质量。具体的措施就是实行计划生育与增加智力投资。

(附注:除注明外,文中海南经济的资料均据海南统计局和海南外经委的有关资料或据以计算。)

本文发表于《海南日报》1985年1月28日。


(1) 《中国经济概况》,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2) 《世界经济统计简编》,三联书店,1983年版。

(3) 《巴西经济》,人民日报社,1983年版。

(4) 《再论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编:《海南岛农业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