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寡言但心有一片海的人
23岁那年,我就感觉自己老了。这种感觉让我猝不及防,人生充满危机感。
那年,我还在部队,瘦得像哈尔滨西大直街行道树上熬了一个冬天绽出的嫩芽。那些嫩芽很“狡猾”,每天夜里铆着劲儿长着,第二天一早就长出了一大截。但我似乎停止了生长,我每天缩着脖子趴在办公桌上眼巴巴看着那些嫩芽一点点变大、变绿,直到变成一根粗壮茂密的枝干。
夏天的时候,枝繁叶茂,绿荫垂地,我休了一次探亲假。吃完饭闲聊时,我妈毫无征兆地来了一句:已经有人上门提亲来了。
提亲?我对这个字眼感到既陌生又羞辱。
我是堂堂七尺男儿,怎么会有人上门提亲?
我妈不以为然,仍然不疾不徐地说:“是真的,有人在路上碰见你爸,问你有没有谈恋爱,人家家里有个女儿,待字闺中,只要你点头应允,这事就成了。”
然后我妈边择着菜边笑,“算了,我知道你不会答应的。”语气里七分无奈,三分胁迫。
到了30岁的时候,我妈择菜时说了同样的话,“我知道你不会答应的。”语气里三分无奈,七分胁迫。
就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老了,或者说将要老了。这种危机感时刻伴随着我,从23岁到33岁,一直到即将到来的43岁。
光阴似箭呐。
可我仍然活得像个没“长大”的孩子。我仍然没主见,懒得发表见解,后知后觉;仍然不喜欢参与群体游戏,不擅长辩论,更不想说话。
我是个不喜欢说话的人,这真的太糟糕了。很小的时候,我们的教育都是这样的:你看那谁谁谁口才多好,多吃得开;嘴大吃四方,嘴小窝里藏。
而你,金口难开。
这种话听得多了,慢慢从刺耳变得习惯,任何话听习惯了就变成了真理。事实上,这的确是真理,会说话,就跟会做事一样重要,没人会喜欢一个表达不清楚、言不由衷、欲辩忘言的人。
但我就这么活到了现在,像一个在路上丢失了真理的人,连回首都感到羞耻。
怎么办呢?改变不了就改善吧,我不是没尝试过,是能多说三句话,但难掩一脸尴尬啊。
我记得有很多次,去尝试做一个冲锋陷阵的人,但都因无法坚持太久卸甲而归。
刚入伍的时候,连队选拔普通话好的人做领唱,虽然我并没有像其他战友那样主动争取,但还是入选了,直到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每天,我都吃大把大把的咽喉片,就为了第二天可以表现好一点。直到现在,我都怀疑那个站在台上领唱的人不是我,因为那不真实。
从学校到部队,几乎都因为“华丽的外表、认真的假象”而被选中参加各类知识竞赛,无一例外铩羽而归。因为太过紧张,无法清晰表达,甚至都耻于开口,更别说抢答环节了。
很多次,被邀请去做各种活动的嘉宾,做嘉宾总要发言的,哪怕寥寥几句,可每每临上台又都打起了退堂鼓,百般退缩求饶,硬是把一场热闹的活动搞得异常生分。
同样,在各个场合的饭局上,我总是谨小慎微地不发一言,怕一说多就露怯。眼看着别人推杯换盏,称兄道弟,热闹异常,自己坐在那里就像一尊冰冷的摆件。
我也尝试去过一些夜生活,想和热闹的人群打成一片,但几乎都做不到。还没到晚上十点,人们的兴奋点还刚刚被燃起,我就不合时宜地提出要先回去休息了。
后来,干脆就“宅”着,能不出去就不出去,心由自己天地宽。心想索性就这样吧。后来都开始有人劝我放弃改变了,说这才是你啊,改了就不是你了。你听听,语重心长得比破罐子破摔还要像警世恒言。
谁不知道这是安慰,谁不懂无可救药的滋味?
年长后,就学会了自省,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把自己放在一个个圈子里做比对。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就像学了很多半吊子的兴趣爱好,让人觉得无所不能且沾沾自喜,明明学艺不精又听得进说你们水瓶座就是这样的啊。水瓶座是怎样的呢?是你喜欢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吧,是当下所谓的“佛系”,说随缘的人都是带着无可奈何的语气的。
这多自欺欺人啊,这种精神胜利法能掩盖一时的尴尬,却显然没法说服自己。
原生家庭的桎梏,养成的心气和性格,学业的断断续续,都形成了成年后自己的格局,这些东西在骨子里扎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任刀劈斧凿也无济于事。
我这样想的时候,就猛然发现自己开始成熟了,这种醒觉让我感到惊喜,就像犯了一世糊涂,终于明白这世上没有糊涂药,但还是要走下去。
不能做个世间的精品,就做个自己人生长河里某个阶段的精品吧。不会巧妙地说话、不喜欢说话和不擅长说话,都似乎不重要了,谁不是醒时做梦,梦里却不愿醒来。
我的前一本书中写过一句话:做一个寡言但心中有一片海的人。很多人喜欢这句话,仅次于书名,我并不以为意,直到最近为了新书名想破头,我又想到了这句话。
时间不会替你安排任何东西,你说的话,走的路,和的局,识的人,才成就了现在的你。不辜负每一份热情,不讨好任何的冷漠。
无畏山河,不惧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