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爱国主义 少儿启蒙

(一)

1932年1月28日,驻扎东北的关东军第三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军,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二师增援。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

1月28日晚,日本帝国主义悍然进攻上海闸北,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淞沪抗战。在民族兴亡的危急关头,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等将领的率领下,在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援下,同随后参战的张治中领导的第五军等并肩作战,奋起抵抗,累挫敌锋,激战33昼夜,迫使日军三易主帅仍无法占领我军阵地。抗日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抗日凯歌,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挫折、敢于反抗的民族英雄气概。

当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子渊家族曾有大批子侄在何子渊的鼓励和支持下投身抗日战场,其中有多人担任连长以上的职务。在抗战的紧要关头,何子渊经常教育族人不忘国耻,坚持抗战,奋勇杀敌!他还把有关内容编成课文,教育孩童。

何子渊曾孙初麟、五孙卓云等人,现在仍清楚记得小时候他们居住在光裕庐,在沙牌里“维新学校”接受启蒙教育时,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二课的内容:


第一课

火!火!火!东洋鬼子放的火!

血!血!血!中国人民流的血!


第二课

一·二八,杀!杀!杀!

军民合作打胜仗!十九路军顶呱呱!

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了70多个年头,但他们仍然记得何子渊当年忙里偷闲,执意要亲自给晚辈们讲授这两篇课文时的音容笑貌。年逾八旬的何卓云教授,至今仍清楚记得当年泉源先生讲第二课时,曾当着台下40多位同学的面宣布:


我们班前排卓云同学的爸爸,光裕庐子渊公的三儿子尚文团长,就是当年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在前线杀日本鬼子的英雄!


听到老师这样讲,当时的何卓云害羞而涨红着小脸蛋,既紧张又自豪……

1932年春,子渊三儿子何尚文在“一·二八”淞沪抗战前线使用过的德国蔡司单反照相机(何蔚云收藏,陈卓麟摄)

(二)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觉醒并逐步认清了日本军国主义亡我中华的狼子野心,何子渊也是最早看清日本帝国军人本来面目的先知先觉者之一。

据何氏族人回忆,早年何子渊除了在兴宁一中、兴民中学等校师生中宣传爱国、抗日思想外,每次回乡探亲,都会在石马小学、倚南洞小学、同仁学校等处停留,指导教学工作。他还会将各房子孙召集在一起,详细询问他们的学业状况并亲自教他们学唱由自己作词、谱曲的爱国抗日歌曲,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述古今中外的奇闻轶事和爱国民族英雄的感人事迹。

当年,每当听到子渊先生回乡,附近村民都会奔走相告,将自己家的孩子送来拜见渊公,一二十个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孩常常将何子渊围得严严实实。大家七嘴八舌,问长问短,间或聚精会神地聆听先生的教诲,间或慷慨激昂,畅所欲言,手舞足蹈,各抒己见。但是,无论孩子们提出何种刁钻古怪的问题,子渊先生都会一一耐心作答。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经久不息。

年近九旬的离退休老干部、子渊的裔孙——山东济南的蔚云、河南郑州的蒸云、广东广州的初麟等,每当回忆起这段童年往事,哼起当年那一首首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抗日歌谣时,都会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耳畔不时响起渊公那抑扬顿挫的歌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歌曰:


其一

今夜月光光,秋风阵阵凉;

那边桂花飘过来,一阵芬芳。

想起哥哥上战场,身上还是单衣裳;

为妹星夜做寒衣,做好棉衣送战场。


其二

宁水亲,宁水遥,情郎哥哥去当兵。

当兵要当抗日军,不是好铁不打钉。

当兵要当抗日军,扛起枪杆上战场。

拿起锄头好种田……


从辛亥黄花岗起义至1926年北伐,再到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何子渊将一批又一批的子侄、亲属送上北伐、抗日战场,又将六弟贯中、长子尚炬培养成反清革命先驱,身边只留下二儿子尚荣协助自己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许多革命人才。

最后,他们均不辱渊公使命,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三)

1906年冬,兴宁劝学所总董何晖吉因劳累过度突然辞世,兴宁知县茹欲可特委托后来出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秘书兼稽勋局文牍主任,时任兴民学堂历史教师的罗师杨以史官身份为晖吉先生撰写诔辞,茹知县等政府官员一行则亲临现场悼唁并致悼词,慨叹“学界多艰,贤豪忽陨”,从中亦可看出教育家何子渊子承父业,举家纾难,致力新学,对中国现代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

何子渊等先贤创办的兴宁一中老校门[来源:兴宁一中百年校庆之《峥嵘岁月》(二)]

附兴宁劝学所总董何晖吉先生的诔辞罗师杨:《希山丛著》第四册(铅印本),1936年版,第13页。

何先生晖吉诔辞并序

呜呼先生死矣,数十年来黑暗世界,露一隙之光。政界诸公知以卓育人才为急务,而吾邑士大夫亦竞言兴学,然或讬诸空言,而苦于力有所不逮。求其热心办学,力足以维持公益者盖鲜。石马公学幸而得先生,又不克延其寿算,宇宙间黯然可恨事,孰有甚于此者乎?先生为守正公季子,少承严命,过继于叔父炳凤公,守正公家范甚严,善教其子弟,先生复具有至性殊姿。喜浏览古今载籍,其所得甚深,故意识特高,内行纯备。生于巨族名门,累世富厚,而所行无可指摘处。事亲以孝,事长以敬,接物以和,近之若晓风春霭。而持身特严正,视社会一切恶习若虺蝎蜂虿,瞿然而惟恐其为所螫。生平爱惜物力,布衣蔬食,自奉殊菲。至于作育人才,成就后进,则倾其所储而不惜。甲辰乙巳间,当事者尤时艰日亟,群议以兴学育才,立自强基础。当是时罢科举之明诏犹未下也,先生既毅然以办学为己任,命哲嗣子渊,贤咸拟文,与何君香岑方溪,陈君觐廷清根,协力创办两等公学。乙巳春,石马公学俨然成立,与其事者虽不乏人,而经费之接济,扶植之殷勤,则以先生为最。先生承乏劝学所,忝为总董,有化导一邑之责任,方冀先生克享高年,护持群益。行将举先生为一邑办学者劝,而先生忽然逝世,呜呼学界多艰,贤豪忽陨,后学何以为情耶。不揣固陋,为之诔曰:


自昔山陬,顽云顿塞。

石马一隅,偏饶特色。

土尽闳通,群思救国。

盖维先生,为民作则。

先生治躬,罔不慥慥。

屏绝浮嚣,蠲除矜躁。

先生以文,惬焉斯好。

华发隳颠,日观新报。

先生忧时,中心是悼。

时势英雄,关心铸造。

先生助资,筐倾箧倒。

急济燃眉,青蚨飞到。

凡此懿行,良可钦敬。

宜享遐龄,永觇其盛。

胡为苍天,不永其命。

渺渺予怀,涕零目眯。

载拜陈词,刑牲设醴。

魂兮归来,临兹習邸。

尚饗


注:古人讲究上下尊卑,长幼有序,诔和被诔之人身份均有非常严格的界定和限制。《礼记·曾子问》曰:“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惟天子,称天以诔之。诸侯相诔,非礼也。”故从西周到春秋初期,“贱不诔贵,幼不诔长”这一观念一直牢不可破。现存最早的诔辞为《左传·哀公十六年》所载鲁哀公的《孔子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