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转战敌后显身手
1943年,我党领导的活跃在华南敌后的抗日武装力量东江纵队战果辉煌,日益壮大。随着革命斗争的需要,部队急需增加文艺骨干,以满足对外宣传抗日、对内鼓舞士气的需要。这时的林榆刚从广东艺专毕业,便接受党组织的安排,秘密到了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正式加入东江纵队的文工团——东流剧团。东江纵队与别的革命队伍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分子比较多。他们中有来自广州、香港的知识青年,还有不少是从南洋回国参加抗日的青年学生,这些人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的艺术基础,其中一些人被挑选加入了东流剧团。在东流剧团这支革命队伍里,林榆如鱼得水,激情迸发,白天随部队转战山沟丛林,出入于枪林弹雨之中,晚上伏在油灯下创作。不久,《人民军队来啦》《光荣输出》等多首广东方言歌曲创作出来了,林榆直接到连队里教唱。这些朗朗上口的革命歌曲,很快便在指战员中传唱开来,成了东江纵队的精神食粮和思想武器。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一些老东江纵队的战士,还会哼出几句这些歌曲。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东流剧团的工作没有像今天这样有严格分工,林榆既是负责人,也是编剧;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当敌人逼近时,他还是战斗人员。他以饱满的革命激情,一刻不停地为剧团的事情张罗着。有了剧团就必须有演出的剧本,对此,林榆早已胸有成竹。他根据在东江纵队的生活体验,用了很短时间就创作出多幕话剧《大地回春》,并且自编自导自演。这出戏在部队驻地的一间祠堂前首演,当时除了部队的战士外,当地的老百姓也闻风而至,小小的祠堂广场被挤得水泄不通。战士们和乡亲们都是第一次看“文明戏”,但剧中的故事就发生在他们的身边,剧中的人物仿佛生活在他们身旁,观众随着剧情的悲而哭,随着剧情的喜而笑,演出非常成功。演出结束了,人们却久久不愿散去。大家都被这种第一次看到的艺术形式所感染,被剧中所表达的精神所撼动,东流剧团的演出旗开得胜。林榆深受鼓舞,除了带着这出戏在各部队巡回演出外,他还连续参加创作了《路西一年》和《狮子打东洋》两台话剧,又亲自出场,扮演了主要角色。东流剧团的演出越来越多,在部队和地方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根据斗争的需要,东江纵队后来把东流剧团改组为政治工作队,白天到游击区做群众工作,晚上用各种文艺形式做宣传。工作量大了,危险性也增加了,但林榆却是越干越起劲,他感到自己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理想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
1945年,中国人民经历了14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但蒋介石随即又图谋挑起内战,共产党和国民党经过了艰苦的谈判后,达成了短暂的和平协议。根据协议,东江纵队要撤出华南地区,主力战斗部队北撤山东,非战斗人员只能就地转移为地下活动。林榆作为非战斗人员,被安排留在广东。东纵战斗部队撤出广东后,国民党疯狂搜捕共产党人,到处是白色恐怖,四周腥风血雨。因叛徒的出卖,中共广东省委受到了严重破坏。为了保存实力,党中央决定广东地下党组织暂停活动。突然失去了与党组织联系的林榆临危不惧,从容应对。如何才能既不暴露自己,又能维持生计?他想到,越是危险的地方可能就越安全。他托同乡关系进入了国民党乐昌县党部,并在那里谋得了一个差事,在国民党县党部的心脏里,潜伏了下来。“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从档案室里翻到了林榆这段历史,如获至宝,他们认为林榆竟在国民党县党部做过事,肯定是个大叛徒,马上把林榆揪出来批斗,打进了“牛棚”。其实林榆这段历史组织上早已下过结论,是清白的。这是后话。
1946年中,国民党撕毁了停战协议,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在武装上反击国民党,另一方面加快了解放全中国的准备工作。为了积蓄建设新中国需要的文化人才,党组织有计划地把进步的文化人分批陆续从内地转移到香港,以各种社团形式为掩护,团结人才,开展活动。这时,林榆已重新取得了与党组织的联系,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在香港参与组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原剧艺社。在一个新的地方组建剧社,一切都要白手起家。没有场地,林榆千方百计借来一层荒废已久的烂楼,与同事们一齐清理干净,解决了办公和排戏的场地需求。中原剧艺社一方面组织香港的进步学生排演进步话剧,大力发掘和培养进步的青年文艺人才;一方面在街上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夫妻识字》等源于解放区的宣传剧目。他们还自筹资金,排练了歌剧《白毛女》、话剧《升官图》《阿Q正传》《双喜临门》等,并连续在香港天星皇家戏院公演,引起了一时的轰动,好评如潮。由于中原剧艺社过于活跃,引起了港英当局的注意,不时派特务前来盘查骚扰。中原剧艺社成员有40多人,聚集了李门、符公望、梁克寒、林榆、李明等一批文化名人,这些人在新中国成立后,都成为我党文化战线上的领导或业务骨干。
中原剧艺社还有一段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剧社中有四对青年都是恋人,他们分别是林榆和苏茵、符公望和徐楚、梁克寒和区慧芳、倪路和区英。原来在乐昌期间,林榆认识了在医院当护士的顺德姑娘苏茵,对进步社会的渴望,让他们有许多共同语言。俩人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不久,苏茵也辗转到了香港,并参加了革命工作。1948年年底,党组织决定为四对青年组织一次集体婚礼,并且请来了刚撤退到香港的著名文化人、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的郭沫若先生做主婚人,集体婚礼在香港著名的金陵酒家举行,邀请了数百名嘉宾出席,场面很大,十分隆重。这场婚礼,其实也是中共地下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团结香港进步社会力量、扩大统一战线的一次成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