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认知奇点与生物艺术
THE SINGULARITY AND BIOART

1.1 我了解的“奇点”
WHAT IS“SINGULARITY”?

“奇点”概念对多数艺术家而言可能是陌生的。坦率而言,奇点的确有太多解释和定义,涉及好几个学科领域,如物理学奇点、宇宙学奇点、几何学奇点、数学奇点等谭力勤:《奇点艺术:未来艺术在技术奇点冲击下的蜕变》,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今天我们所涉及的是雷·库兹威尔(Ray Kurzweil)《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一书中所完善的“科技奇点”。

“科技奇点”特指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这一临界点;其次,它是未来的一个时期(2045年左右)——生物智能(人类)与非生物智能(人工智能等)高度奇妙融合阶段。在此时期,人类的智能会逐渐非生物化,其智能程度将远远高于今天的智能——它将超越人类的极限,大大提高人类的创造、想象、记忆能力。在这新世界中,人类与机器、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将变得模糊,人类可以任意地装扮不同的身体,扮演一系列不同的角色。人类衰老将减慢,疾病将得到治愈,环境污染将会结束,世界性的贫困、饥饿等问题都将得到解决。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9—15、第235页;英文版,企鹅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21—30、第389页。

科技奇点图

图源:https://www.acceler8or.com

目前,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时期的研究者甚多,人们对“科技奇点”时期的命名也千姿百态,通常使用的有“后人类时代”①“超人类时代”吕克·费希(Luc Ferry):《超人类革命:生物科技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La Révolution Transhumaniste),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版。“后生物时代”罗伊·阿斯科特:《未来就是现在:艺术,技术和意识》,金城出版社2012年版。“后生命时代”“后智人时代”“生命3.0时代”迈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Life 3.0: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文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英文版,克诺夫出版社2017年版。“终极算法时代”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未来简史》,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等等。

1.1.1 两个著名的定律
A FEW IMPORTANT LAWS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1 摩尔定律
MOORE'S LAW

有几个定律一直引导着奇点研究者,这些定律对IT从业者来说非常熟悉,但对艺术家而言又是那么陌生。目前奇点研究的基本推理预测都建立于摩尔定律基础之上。

英特尔(Intel)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他1965年的论文中描述了一个技术发展趋势,因其预测被证明惊人地准确,后被称之为“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最初是指,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简单地说就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商品性能会变得越来越好,而价格却变得越来越便宜,尺寸变得越来越小。

非常让人惊讶的是这几十年,世界上无论是数字电子设备处理速度、存储器容量,还是传感器、数码相机像素,都按照摩尔定律发展和提高。摩尔定律这一指数发展规律对近半个世纪的技术进化影响巨大,被称为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科技变革的主要驱动规律。

①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摩尔定律(1965), ©Robot Watch

图源:http://robotwatch.co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人怀疑互联网能够普及,是因为当时互联网只包含了数万个节点的服务器。事实上,节点的数量每年都以2的指数倍递增,10年后,节点的数量达到了数千亿个。但是那些局限于当时技术发展水平的人并没有认识到这种趋势。

从30多年前人们拿着的大哥大式的手机,到后来的翻盖、滑盖、侧滑盖,再到后来的音乐、蓝牙、摄像,直到最近的语音、眼球、脸部智能识别以及无线充电和6G网络的出现,在这短暂的几十年时间里,手机已经从笨拙的机器发展成今天具有超强记忆力、多功能的、小型高速的电脑平台,甚至不远的未来将具有思考力与生命力。

为说清此原理,笔者经常要求学生一起来求证“纸张对折”中的指数原理:一张普通的纸(假想0.1毫米厚)对折36次其厚度达到地球半径,对折42次就相当于地球到月亮的距离(380000千米)。这种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采用指数思维来创作艺术和对未来艺术进行预测和研究。

2 加速循环定律
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

“加速循环定律”也有人译为“加速回归定律”,是雷·库兹威尔在研究摩尔定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库兹威尔对人类命运课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近30年的分析与总结,他发现了:加速循环定律与摩尔定律非常相似,各种科技发展指数每两年增加一倍。绘制成图均为指数曲线,二者的值均以指数发展。社会模式变化的加速度将与信息技术的指数增长速度相同,都将处于曲线的拐点,在这个时期指数增长的趋势将变得非常明显。一旦越过这一阶段,这种加速的趋势将呈爆炸式的增长。这便是库兹威尔的“加速循环定律”。

根据该指数曲线,库兹威尔预测,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人类将会成功地逆向设计出人脑;到20年代末,计算机将具备人类智能水平的能力;2045年出现“奇点”时代。他预计,到2045年由于计算能力剧增而其成本却骤减,创造的人工智能的数量大约将是当今存在的所有人类智能数量的10亿倍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187页;英文版,企鹅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309页。

加速循环定律示意图(2005), ©Ray Kurzweil

图源: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

当然,技术指数发展概念完全颠覆了人们常识性的“直观的线性”观,一般人很难适应和接受,这也是为什么奇点和奇点艺术研究艰难之处。使用指数发展的思维方式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极强的想象力。按照指数发展观,人类在21世纪这100年的进步——将相当于人类20,000年的进步。在未来短短的几十年里,机器智能将超越人类的智慧,进入奇点时代。如此迅速而深刻的技术变革,代表了人类发展历史结构的变革。雷·库兹威尔个人网:https://www.kurzweilai.net加速循环定律提示我们,技术进化运用了正反馈:由进化过程的某个阶段所产生的更好方法来创造下一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进化都建立在上一个阶段产物的基础上,因而发展得更快。进化间接地起作用:进化产生人类,人类发明技术,技术再利用不断发展的技术来创造下一代技术。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22页;英文版,企鹅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40—41页。

1.1.2 科技与生物进化阐扬与博弈
HOW FUTUROLOGISTS DEFINE THE TECHNOLOGICAL AND EVOLUTIONAL ERAS

雷·库兹威尔、加来道雄(Michio Kaku)和凯文·凯利(Kevin Kelly)都是研究未来科技的世界著名学者,他们对技术奇点论述有其各自的特点。纵览美国各大书刊、电视网络和国际会议,他们的曝光率确实很高,但很少见到他们为某一观点而口诛笔伐,倒是在他们的著作中能见到不少阐述对方观念的段落。笔者可以这样说,他们的争雄是一种友善的高端博弈。

1 六个纪元
THE SIX EPOCHS

库兹威尔占驻着技术奇点学术研究的制高点,其一举一动都会触动世界神经。他从生物和技术两方面将进化的历史概念分为六个纪元:物理和化学纪元、生物与DNA纪元、大脑纪元、技术纪元、人类智能与人类技术的结合纪元、宇宙觉醒纪元。从最初的物质、生物、技术到智能,最终万物智能觉醒将是宇宙中能量最大的体现。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5—10页;英文版,企鹅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14—21页。

库兹威尔认为目前人类已经经历过前四个纪元,即将进入人类智能与人类技术结合的第五纪元,即人类与机器的联合——人机文明,即嵌入人类大脑的知识和技巧将与人类创造的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知识分享能力更强的智能相结合。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5—10页;英文版,企鹅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14—21页。

六个纪元(2005), ©Ray Kurzweil

图源: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

2 四种类型
THE FOUR TYPES OF ALIENS

加来道雄是美国大众心目中的科技普及王子,他以电视主持人的身份把他的思想和理念转播到千家万户。他把生物和技术进化的历史进程分为四种类型:类型0——现在;类型1——智能控制地球;类型2——智能控制太阳系和银河系;类型3——智能控制宇宙。奇点时期将是类型1,智能控制地球时期影像《加来道雄:2030年的世界》(The World in 2030 by Dr. Michio Kaku), YouTube网:https://www.youtube.com/watch? v=219YybX66MY

3 两个临界点
TWO CRITICAL POINTS

凯文·凯利作为网络文化(Cyberculture)之“游侠”,周游世界,不时发出思想强音。他认为人类和技术的发展进程有两个临界点:大约一万年前,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超过了地球改造人类的能力,这便是第一个临界点,也是技术元素的起点;当技术元素改造人类的能力超过了人类改变技术元素的能力,第二个临界点就会出现。其实,凯利所谈的第二个临界点便是库兹威尔所谈的技术奇点,但凯利一直认为“奇点”不是最好的命名,需要商榷。

4 三层进化生命
THREE LIFE STAGES 迈克斯·泰格马克:《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Life 3.0: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文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英文版,克诺夫出版社2017年版。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未来生命研究所创始人迈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是科技奇点讨论的后来参入者,他在《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一书中提出的“三层进化生命”(生命1.0、生命2.0、生命3.0)观念颇有创意。泰格马克认为生命系统会不断复制自我,有硬件和软件之分——硬件是生命有形部分,收集信息;软件是生命无形部分,处理信息。

生命3.0(2017), ©shutterstock

图源:https://www.shutterstock.com

生命1.0是指系统不能重新设计自己的软件和硬件,均由DNA决定,缓慢进化而带来改变,大约出现在40亿年前,地球现存的绝大多数动植物,都处于生命1.0阶段。生命2.0是指系统同样不能重新设计自我硬件,但它能重新设计自我软件,出现在大约10万年之前,人类就是生命2.0的代表。生命3.0是指系统能不断升级自我硬件和软件,不仅能在智能上快速迭代,在生理上也能随时重新设计更换。

1.1.3 非生物智能终究征服大宇宙
ULTIMATELY, TECHNOLOGY WILL CONQUER THE UNIVERSE

研究奇点艺术,必须先了解库兹威尔、加来道雄、凯利等人的奇点基本理论,同时还需涉及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智人神性”和“生物终极算法”论点以及艺术家罗伊·阿斯科特关于未来媒体艺术意识的研究。

总体而言,奇点整体理论植根于一个坚固的可靠的非生物智能因素——技术元素,并坚信技术的力量可改变世界和人类。库兹威尔是此信念的倡导者,他在《奇点临近》一书中指出,未来20年中触动物种的遗传基因技术、复制物质的纳米技术、强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三项技术简称为GNR)都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人类的智能将会大幅提高,从而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奇点到来之际,机器将能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自我完善,超越人类,从而开启一个新时代。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123—124页;英文版,企鹅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205—207页。

在21世纪前50年,GNR将进行交叉、重叠或革命,每一种技术影响并渗透另一种技术,从而导致奇点时代的开始。基因技术(G)将能克服人类顽疾,防止衰老。纳米革命(N)能使人类重新设计和重构人类身体和大脑,并突破生物学极限。机器人技术(R)是奇点时代革命性的根本技术,其强人工智能技术能使非生物智能超越生物人类智能,成为奇点时代真正强大的力量,也被称为“改变智慧和灵魂的机器人”。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123—124页;英文版,企鹅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205—207页。

凯利也是此信念推广者,他在《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反复强调,这种“超越大脑母体”的技术因素,就是伴随生命出现的‘外熵’力量,正在重新征服地球。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第60页。

凯利的技术生命理论深受心理学家谢里·特尔克(Sherry Turkle)的影响,特尔克女士说过:“科技是人类的‘第二自我’。”作为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社会学教授和哈佛大学(Harvard)的人格心理学教授,特尔克女士以她独有的心理分析角度和法国人思维方式,来研究电脑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第二自我:电脑与人类精神》一书中,通过大量的书面和网络调查,她认为电脑不是“工具”,而是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心理的一部分。她仔细探索了电脑游戏、电子表格和计算机是如何影响人类对自己的认识以及人类与世界的关系。她还阐述道,技术催化人类的改变不只是影响人类做什么,并且还影响人类怎么思维。谢里·特尔克:《第二自我:电脑与人类精神》(The Second Half:Computers and Human Spirit),西蒙与舒斯特国际出版公司1984年版。

美国著名复杂性科学奠基人布赖恩·阿瑟(Brian Arthur)也说过,我们信任自然,但我们的希望来自科技。我们可与技术元素同步运动,当有利条件出现时我们便有充分的准备去驾驭它。通过对科技之追求,我们可更轻松地发挥技术因素的全部作用。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第240页。

显而易见,上述信念都对技术充满了信心,而著名的“罗马俱乐部”“罗马俱乐部”是一个全球性的智囊团,主要从事有关全球性问题的宣传、预测和研究活动。该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其成员都是知识界精英以及政策制定者。1968年之后,这些成员经常举行聚会,讨论被他们称为“国际问题群”的种种难题的解决办法,同时也强调技术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灾难。“罗马俱乐部”观念在北美影响甚微。对技术消极的预测信念则与上述信念南辕北辙,他们强调技术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灾难。因“罗马俱乐部”的早期著作如《增长的极限》在中国影响很大,也给接受以美国为代表的技术奇点学术观点增加难度。但笔者认为,以确切可行的科技发展规律来预测未来,比凭目前能源和环境现状以及政治家们幻想来预测要来得可靠,笔者站在“罗马俱乐部”的批评者一方,也坚信伴随生命演化,数十亿年的技术元素将改变宇宙所有生物。

Cyberatonica(2017), ©shutterstock

图源:https://www.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