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5章 城濮之战

《楚世家》·若敖氏·城濮之战

夏,伐宋,宋告急於晋,晋救宋,成王罢归。将军子玉请战,成王曰:“重耳亡居外久,卒得反国,天之所开,不可当。”子玉固请,乃与之少师而去。晋果败子玉於城濮。成王怒,诛子玉。

泓水之战,宋襄打着仁义之战的旗帜惨败身亡。有人说宋襄公是假仁假义,仁义之名都被他毁掉了。我却觉得宋襄公也不见得那么蠢笨。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宋楚之间的实力差距很大,如果不是宋襄觉得实力不能震慑诸侯,不会暗通楚国相助自己称霸,只是他打错了算盘,反被楚国算计。泓水之战,宋襄内心肯定对楚国有恐惧心,不敢正面硬拼,又不好退兵认输,犹疑之间不过拿着仁义的借口来掩盖自己对楚国的惧怕。你要想当年齐桓公率诸侯联军楚国尚且不惧,区区一个宋国,楚国怎么能放在眼里呢?不过仁义之名被宋襄玩坏了倒是真的。

齐桓公和平称霸,不以兵车,衣裳之会九合诸侯,那是建立在强大的国力基础上的,齐桓公称霸是出钱出力出人换来的,做的都是面子上的事,要大把的银子花出去,所以国际上给齐桓公面子,但是也埋下了后世一蹶不振的隐患。

晋公子重耳过宋,襄公以伤於楚,欲得晋援,厚礼重耳以马二十乘。襄公病伤於泓而竟卒,成公元年,晋文公即位。三年,倍楚盟亲晋,以有德於文公也。四年,楚成王伐宋,宋告急於晋。

宋襄公也不全是昏庸,泓水之战后,重耳过宋,仍然热情接待,嘱咐太子他日一定要结好晋国,晋公子重耳不是泛泛之辈。宋襄公死后,宋国不堪楚国凌辱,无奈归服。直到晋重耳返国当政,毅然叛楚归晋,就是因为宋襄临终前反复叮咛晋国他日可为外援,楚国之仇切不可忘。

于是城濮大战因为宋国的叛楚爆发了。

晋文公有感宋襄公的礼遇之恩,不忍弃宋,又顾虑楚国成王当年待之诸侯之礼。晋国上下不以为然,称霸天下,就在此时。不能因为小恩小惠忘却国家大事。晋国上下协同一致准备阻截楚国北进之路,争霸中原。

成王罢归。将军子玉请战,成王曰:“重耳亡居外久,卒得反国,天之所开,不可当。”

楚成王老谋深算,了解到晋齐秦三强联合,仅以楚国之力对峙中原三大国,没有胜算,决定战略收缩以观其变。这是楚成王的卓见。他认为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年近花甲返国,其志不小,天之所开,不可当。楚成王对晋重耳有知遇之恩,虽说宋国反复,不愿意被宋国挑起与晋国的冲突,这不符合自己当初优待重耳的策略。

要说楚成王厚待重耳没有私心那是假的,曾经成王就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说过,公子他日返国,拿什么报答我们呢。很显然,楚国希望晋国就算不归服,至少也要站在自己这一边,友好同盟,他日北进中原多一个朋友。这是楚成王的心思。

现在晋文公援宋在情理之中,撕破脸的事不好由自己来做,不如再送晋文公一个人情。楚成王选择战略退缩。但是子玉固请,乃与之少师而去。子玉是谁呢,斗谷于菟的弟弟,属于若敖氏,关于若敖氏可不得了,在楚国可是权势熏天,掌握着军政大权,斗谷于菟功勋很大,这使得若敖氏在楚国内与楚王势力不相上下,且拥有自己的领地和兵马,这很让楚王室忌惮。就是说若敖氏与王室之间渐渐的产生了矛盾,王室几乎不能控制若敖氏。这从楚成王要罢兵,而子玉坚持与晋文公斗一斗就可看出,子玉的若敖氏不太怎么把楚王放在眼里。楚成王给了子玉很少的兵马,而跟随子玉作战的几乎都是若敖氏自己的兵。

晋果败子玉於城濮。成王怒,诛子玉。

城濮之战,与其说是晋楚,不如说是晋国与子玉的若敖氏之间的决战,结果子玉兵败自杀,真正受益的是晋文公、楚成王,晋文公因此名动中原,楚成王借晋文公的手削弱了若敖氏。而成王顾虑楚国内部势力暗流涌动,安内是第一选择,最大的对手便是子玉派系的若敖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