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索录:第二集(精装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一

我和李国杰相识于20多年前,他是国家“863”计划计算机主题的专家组成员,我负责国家“863”计划通信主题专家组,两个主题的专家组同在信息领域,不过专家组成员间没有太多交集。因通信主题成立得比计算机主题晚,通信主题向信息领域其他主题学习。李国杰主持研制的曙光计算机是国家“863”计划项目中高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典范,李国杰是国家“863”计划专家的榜样,我也到过他领导的智能计算机中心参观学习,那时就很敬佩他,尽管后来知道我还年长他几个月。在中国工程院我们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他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比我早几年,他和我都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在他担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期间,我在院部工作,共同参加一些重大咨询项目的组织和研究,在一些部委的会议和一些信息技术论坛上也经常在一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他作为所长的中科院计算所不仅研发超级计算机,还研发包括CPU芯片、无线通信与网络及信息安全等。我所负责组织的“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下一代互联网等项目也越来越多地涉及计算技术的应用,依靠计算来提升通信容量与改进性能,我对计算机技术的一些了解得益于与他的交往,并从中学习。

《创新求索录(第二集)》收集了李国杰院士自2008年以来发表的文章、发言及报告,有一些我当时就看过,有不少是第一次阅读,重读有新感受,新作更是耳目一新,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文如其人,强国之志、报国之心、忧国之情、富国之智,溢于言表;勇于作为、敢于直言、善于思考、精于分析,力透纸背。作为一个科学家,他的文章体现学者的风格,基于国内外的数据分析,论据经得起推敲,因此底气才能比较足,文章很有气场。更难得的是他有产学研的三重背景,兼具工程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思维,喻理于科技,论道见真情,文章有亲和力,观点有说服力。虽然本书仅收录了他近十年的文章与报告,但凝聚的是一个老科学家几十年的思索,以及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企业和市场,一路走来的感悟。本书虽然是从信息领域出发论述我国的创新方向与创新政策,但关于创新思考的方法和营造创新环境的建议对其他科技领域同样有参考价值。从咨询研究的角度看,书中的一些报告也是优秀的咨询研究成果,报告中提出的一些建议已经被有关部门采纳,对我国的科技项目布局和创新环境的改善都起到积极作用。从《创新求索录(第二集)》中可以看到:创新是实实在在的,创新不是一帆风顺但是可望又可及的,创新无止境,永远在路上。本书的出版,正逢全党全国人民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际,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科技工作者在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方面要做出表率,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邬贺铨[1]


[1]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