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忙年

腊月廿三日,早起,胡扶自己逛了一圈,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打太极。

今天的感觉依旧很好,练功结束后一段时间听力、视力感官依然在线。这种感觉很美妙,特别是深处在清晨的环境。

腊月廿四日,今天胡扶家乡过“小年”。

今起人们便开始“忙年”了。“小年”主要的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节除旧布新习俗之一。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岁末廿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所以一早吃完饭就已经全都忙活开了,男女老少开开心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胡扶也和陈婉整理起自家已经非常干净整洁的房屋,屋内院内小摆式也适当进行了些许调整,让整体看起来更加舒心。

两人正感觉没做什么事情做时,便听外面传来开心的呼唤声,

“祖爷爷、祖奶奶我来看你们啦!”

一个青春活泼的身影和这声音一起跳进了房内,两人还没反应过来火红的身影已经到了面前,火红的身影给两人一人一个大大的拥抱,都在脸颊上轻轻亲了下,小姑娘非常兴奋,她可喜欢祖爷爷祖奶奶了。

随后房内才出现两人燕惊天和胡童欣,两人都提着满满的东西,胡扶高兴上前迎接两人,脸上笑开了花,随后五人坐下聊了起来。

很快中午吃饭时间,老人们又开始一年一度的年俗普及教育。

按古时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辟邪除灾、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祈求与愿望。

传中华传统风俗,过吉祥平安年。

时届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酒糟涂灶醉司命,男儿酌献女儿避。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中国古代奉祀的灶神,即是火神祝融。古时先民们在没有火的时候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后来人们会使用火才享受到更多的人间美味,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火和火神祝融都有着神圣的敬畏感。先人们祭灶也和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神是中国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祭灶当日在灶王像前供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然后将旧像焚之,谓之送灶;除夕又买新灶王画像供上,谓之迎灶。祭灶的时间各地不尽相同,一般北方有二十三,南方有二十四祭灶的说法。

胡家庄只有在集体食堂有设灶王龛。

晚饭后,已入夜,收拾完毕。

安排人把食堂整体全部洗刷干净,由胡扶将准备好的酒肉、糖果等供奉上去,接着烧香、点烛、放炮等。

满满的仪式感。

祭灶过程中,有一个孩童乖巧的站在妈妈身旁,因为个头小所以在前排参与这祭灶,妈妈则陪在身边,祭灶开始不一会这孩子用手肘碰了碰在旁边的妈妈,拉了下妈妈的衣角,妈妈感到孩子的情况,低下身来,这孩童也踮起脚尖凑到妈妈耳边轻声道:“妈妈,你看有东西从我们身上出来飘向天空中。”如若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孩子此时双眼瞳孔深邃又明亮,只是这异常不是很明显。

这孩童妈妈听了后,其实犯嘀咕,这孩子说的啥,现在正是祭灶的时候,也没去多想,让孩子安静下来,继续参与这个过程。此孩童不是别人,就是第一天在广场上跟着胡扶不自禁打起太极的几个孩童之一,他叫胡向明,马上新年就七岁啦。

祭灶结束,大家伙又在一起聊了会,随后人也都慢慢散去,胡向明也早就和小朋友们跑去玩了,哪里还管刚刚看到的情景呢。一切抛之脑后,愉快的童年就是玩哦。

次日锻炼完以后,吃完早餐,开始了新一天的忙活。今天大家要手工做豆腐,全部都是手工。

昨天已经泡好的豆子,搬了出来。富有年代感的石磨整齐的摆在房间里,过年期间不管做什么那都是男女老少齐上阵,你累我就上,你休息我来抗,不亦乐乎,燕小燕也开心的参与进去,明天就要走了。

一些年长者手里的活不停,嘴上可也没有拉下,时刻不忘叮嘱年幼的孩子们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因为民间传说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廿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孩子们也出于好奇追问一些,而年长者开始拿着些姿态边干活边讲着他们小时候听年长者说给他们的故事,当然也要添加自己的些许见解在里面。

豆腐经过一系列的流程从磨浆、滤渣、煮浆、点兑、到最后的成型一批一批的出来了。那个香啊。这真的是浓浓的年味。那些小家伙们今天豆浆、豆花可是吃了不少,各个都是一脸开心的笑容,在冬日的阳光下,那是温暖那是希望那是快乐那是童真,是那时的回忆。

腊月二十六。

关于腊月二十六,民间流传着“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割年肉”的说法是因为很久以前部分地方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时至今日就不用说了,肉的质与量都完全满足。其实早两百多年前,就很多人喊着减肥不吃饭了,那就更别说肉食了,必须控制少吃或者不吃,而普遍存在的肉食美味让当时的人们难以抉择,话说管住嘴迈开腿,说的容易做着难。

今天的胡家庄就厉害了,放养的猪羊牛鸡鸭鹅鱼鳖鳝等,全都挑选最好的一批,在专业的人事指导下,开始宰杀。

只见案板上躺着一只被捆的结结实实的白白胖胖的肥猪,正在挣扎着嚎叫着,不一会走来七个体型较壮的汉子,其中一人手里提着一把闪着寒光的杀猪刀,一看就锋利无比,围观的一群人纷纷让开一条道,让七人进去了,七人手脚麻利的把还在做无谓挣扎的肥猪,牢牢的按住了。领头那位是个老师傅了,在他的安排下,调整好猪的位置,在最好的时机,那把杀猪刀一下子就从脖子处进入了猪的身体,出来时已经是红刀子出来,紧接着是血大量的流出,流进了早就准备好的盆里。此时的猪嘶吼着剧烈的动着,七人稳当的给按住了,控的死死的,随着血液大量的流出,这头猪的生命也渐渐的走到了终点,最终将在食堂老师傅的手里变成一样样美味。

一天下来杀了近百头猪,牛羊各几十只,其他一些个头小的也都抓了不少,吃的时候随时可以杀。

接下来就是“二十八,把面发”。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也都准备妥当,只待新年的到来。

在外的人也大多数都到家了,也有带了朋友同学等等,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人,他们知道这里是过年最有味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