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5 能力要求

1. 基本能力要求

我国的高等教育从上世纪末开始步入了规模发展阶段,计算机专业成为目前最大的理工科专业,多年来在校学生人数一直都保持在40余万人。在其专业教育过程中,以“趋同性”和“知识型”为主的教育模式不仅降低了教育教学的效率,更成为制约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科学施教、有效发挥优势、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有特色的计算机人才成为每个有责任感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专业基本能力”归纳为如下4个方面。

(1)计算思维能力。

(2)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

(3)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

(4)计算系统的认知、开发及应用能力。

其中,科学型人才以第1、第2种能力为主,以第3、第4种能力为辅;工程型和应用型人才则以第3、第4种能力为主,以第1、第2种能力为辅。

2. 创新能力要求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创新能力,按更习惯的说法,也称为创新力。创新能力按主体分,最常提及的有国家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等,并且存在多个衡量创新能力的创新指数的排名。

(1)“科学研究型”人才计算机专业的要求。研究型人才是指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研究方法、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社会各个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和创新工作的人才。

● 研究型人才要面向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满足人类不断认识和进入新的未知领域的要求;要能够预测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并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发现和创新上有所突破。

● 研究型人才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较好的记忆力、高度的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以及在这些能力之上形成的个人创造力,具备能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 研究型人才同样要具备必要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好奇和敢于怀疑的精神,必须勤奋好学,有恒心和坚强的毅力,不畏艰险,追求真理。

● 研究型人才必须具备深厚和宽泛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具备宽广的科学视野,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较高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 研究型人才要勤于探索,不断创新,坚持真理,勇于承担时代和社会赋予的责任,积极推动社会重大进步与变革。

(2)“工程应用型”人才计算机专业的要求。工程素质的形成并非是知识的简单综合,而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素质要素融合在工程实践活动中,使素质要素在工程实践活动中综合化、整体化和目标化。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同工程专业的工程素质,具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工程环境,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环境和条件差异进行综合培养。

所谓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计算机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计算机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

计算机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应该是:有敏捷的反应能力、有学识和修养、身体状况良好、有团队精神、有领导才能、高度敬业、创新观念强、求知欲望高、对人和蔼可亲、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适应环境和改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