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现状分析
3.4.1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满意度
1.总体满意度评价
由表3-3可知,社区居民对公共物品供给的总体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选择一般满意和较满意的居民人数最多,分别占总体人数的31.3%和33.7%,但是,对社区公共物品不满意的居民(包括很不满意和不满意)共计28.9%,超过被调查居民的四分之一,说明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的居民满意度还有很大可以提高的空间。
表3-3 居民对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评价
2.项目满意度评价
从表3-4可知,居民对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项目的满意度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满意度在60%~70%之间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包括社区医疗服务(68.2%)、社区养老(62.1%)、社区助残(65.8%)。其中社区医疗服务和社区养老是居民较为关心的话题,尤其是社区养老,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独生子女的影响,居民对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所需的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多。第二层级是满意度在70%~80%之间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包括社区市政设施(75.1%)、社区教育培训(78.4%)、社区公益慈善(72.5%)、社区家政便民服务(77.4%)。第三层级是满意度大于80%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包括社区文化体育(87.8%)、社区环境卫生(83.7%)、社区计划生育(92.9%),其中文化体育项目是目前我国社区公共服务中发展较好的项目,例如社区内的体育运动设施、居民自组织的舞蹈队、乒乓球比赛等越来越丰富了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表3-4 居民对现有公共物品的满意程度
3.供给主体满意度评价
在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体系的建设中,基层组织是公共物品项目的载体,承担了运作财政投入资金、动员群众参与和传播服务信息的功能。社区居民对基层组织的满意程度直接关系到公共物品的供给合作问题。从表3-5可以看出,居民对社区街道工委或办事处、党组织以及居委会或社区服务站的满意度非常高,均在90%以上,可以反映出社区基层管理组织在处理社区事务中以及提供社区公共物品过程中普遍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理解和信任。此外,居民对社区物业公司,社区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通信经营公司,社区生活服务类组织满意程度较低。尤其物业服务一直是社区里待解决的问题,调研期间正值冬季,供气不足、供热不足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物业公司相对于其他社区组织的居民满意度最低,这也印证了目前我国城市社区频繁发生的物业纠纷问题。最后,居民对社区文体活动类组织、教育培训类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等其他服务类组织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均在85%以上,其中调查发现,居民对这类社会组织提供的社区服务内容非常感兴趣也很支持,居民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参与度,有更多的此类组织来丰富居民的社区生活。
表3-5 居民对各个组织或机构的满意度评价
(续)
3.4.2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需匹配性
1.从整体角度的社区公共物品供需匹配性分析
供需匹配性主要考察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方(包括投资方和建设方)能否实现与需求方(即社区居民)的有效对接,满足社区居民所需的公共物品。具体包括6个方面,其中第一项需求满足是从总体上考察居民对供需匹配性的感知,后面五项是进一步从具体路径分析供需主体的对接情况。从表3-6可以看出,在需求满足方面,接近三分之二(63.6%)的被调查者认为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现状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还有三分之一居民认为目前公共物品供给状况不能满足自身需求。在需求表达方面,82.4%的居民认为有社区公共物品需求表达渠道,其中,居民表达需求方式或对象主要有三个:居委会、业委会和楼门长,由统计数据可知,排在第一的是居委会,其次是业委会,最后是楼门长,从中可以看出居委会与居民联结关系对社区公共物品供需对接的重要作用。在关于公开征询居民意见的调查中,一半的居民认为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征询了居民意见,一半居民认为没有,其主要原因是社区事务多而繁杂,传统的意见征求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此时更多需要的是居民自身积极参与。此外,政府对社区居民意见的采纳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在访谈中,工作人员认为对于居民的不同意见存在众口难调的现象,再加上资源配置问题,导致很多人的意见没能被采纳。最后,在参与意愿中,77.2%的居民认为自己愿意积极参与到社区公共物品建设中来,少数居民的参与意愿较低。
表3-6 从整体角度的社区公共物品供需匹配性分析
2.基于人口统计特征角度的供需匹配性分析
在供需匹配性中,我们主要针对供需内容不一致和需求反馈渠道不多两个问题对不同居民进行了调查,见表3-7。结果发现:从居民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上居民认为公共物品供需内容不一致的问题突出,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需求反馈渠道的问题。而从学历结构来看,随着居民文化水平的递增,有越来越多的居民认为需求反馈渠道不多的问题较为突出。在工作情况的居民结构中,明显反映出在职居民对社区公共物品供需内容的满意度较低,有33.78%的在职居民认为供需内容不一致的现象突出。在家庭总收入的分类中,五千元以下的较低收入家庭无论从供需内容还是需求渠道都比中高收入家庭的满意度低,他们认为社区公共物品供需匹配性问题突出。
表3-7 基于人口统计特征角度的供需匹配性分析
3.4.3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效率性
1.从整体角度的供给效率性分析
(1)成本费用性。社区公共物品管理成本费用即运营管理费用,主要包括社区工作者的工资与福利、办公费、设施购置与修缮费以及开展各类社区活动的支出等。如表3-8所示,有29.9%的居民认为社区公共物品管理成本一般,而大部分居民认为社区公共物品管理成本较高,占被调查者的45.7%。
表3-8 社区公共物品管理的成本费用统计分析
(2)供给资金规模水平。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需要一定数量规模的资金投入,在供给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的过程中,资金来源不断丰富,包括政府、企业、私人个体等,但是目前的资金投入水平能否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呢?从表3-9可知,居民对社区公共物品供给资金水平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其中认为供给资金不足(包括严重不足和不充足)的比例占66%,28.7%的居民认为供给资金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一般),仅有少数居民对公共物品供给资金水平较为满意。
表3-9 社区公共物品供给资金水平
(3)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出现的大大小小的社会公益组织、团体和基金会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这些组织和团体的成熟度和普及度的增加,它们服务于基层群众尤其是社区居民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由表3-10可知,37.2%和13.9%的居民认为社会组织对本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建设发挥的作用较大和很大,30.7%的居民认为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一般,合计有18.2%的少数居民认为社会组织发挥作用较小或很小。总体来说,社会组织的工作得到了较多社区居民的充分肯定,社会组织如何进一步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与互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值得关注和期待。
表3-10 社区公共物品社会组织发挥作用
2.基于人口统计特征角度的供给效率性分析
在供给效率性方面,我们主要从供给满意度、供给数量、设施老化等5个方面对不同的居民进行调查,见表3-11。结果发现:从居民年龄结构来看,各年龄段的居民都认为公共物品供给数量不足和运营成本高这两个问题突出,选择“突出”的人数均占总人数的20%以上。从学历结构来看,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居民的公共物品供给满意度低于大专及以下学历居民。从工作情况来看,离退休居民对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满意度认可度相对较高,在职居民认为供给数量、设施老化等问题较突出和突出的比例要高于离退休居民。在家庭总收入方面,五千元以下的低收入居民更多地认为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满意度不高的问题较突出,此外在设施老化陈旧方面和运营成本较高方面,分别有50%和42.86%的居民选择了问题突出,远高于中高收入居民。
表3-11 基于人口统计特征角度的供给效率性分析
(续)
3.4.4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合力性
1.从整体角度的公共物品供给协同性分析
供给协同性是指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相互配合,通过发挥各自优势达到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目的。具体来说,我们从职责分工、工作流程、信息沟通、自身利益四个方面考察主体间相互协同。其中由表 3-12可知,在职责分工方面,63.6%的居民认为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机构、社区各种组织(包括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企业等)之间职责分工是清晰的;在工作流程方面,73%的居民认为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机构、社区各种组织之间工作流程衔接不是很顺畅,例如社区里有很多政府修建了却无法运营的项目。在信息沟通方面,66.9%的居民认为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机构、社区各种组织和机构之间信息沟通不及时有效。在利益诉求方面,近90%的居民认为供给主体更强调自身利益,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居民主要针对的是社区物业企业,物业企业与居民之间的纠纷是导致这一调查数据很高的主要原因。
表3-12 社区公共物品供给协同性
2.基于人口统计特征角度的供给协同性分析
在供给协同性中,我们主要从主体间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协同衔接、自身利益等6个方面对不同的居民进行调查,见表3-13。结果发现:从居民年龄结构来看,随着居民年龄段由高到低,其认为公共物品供给协同性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55岁以上、35岁以下居民大部分选择供给协同性问题表现“一般”,46~55岁居民较多选择“较突出”。从学历结构来看,大专及本科学历的居民认为供给协同性中各部分存在的问题不明显,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居民较多地认为协同性存在问题较多。从工作情况来看,离退休和在职居民均认为公共物品供给协同问题较为一般,影响不明显。从家庭总收入情况来看,低中高收入家庭均对居民及社会组织参与度的满意度较低,选择问题突出的比例人数均超过了20%,在强调自身利益问题中,中高收入居民比低收入居民认为更突出。
表3-13 基于人口统计特征角度的供给协同性分析
(续)
3.4.5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专业性
1.从整体角度的公共物品供给专业性分析
供给专业性是从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来评估居民对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认可度。从表3-14可见,居民对参与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机构、社区各种组织的专业化供给能力水平和参与供给人员的动力性均比较认可。其中认为供给专业化水平一般和较高的居民占绝大多数,且基本持平,所占比例分别为34.6%和30.2%;认为参与供给人员动力性较高的居民达39.1%,所占人数最多,可见社区公共物品供给参与人员的工作态度或积极性得到了居民的较高认可。
表3-14 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专业性
2.基于人口统计特征角度的供给专业性分析
在供给专业性方面,我们主要从专业化能力和工作积极性这两个方面对不同的居民进行调查,见表3-15。结果发现:所有性别、年龄结构、学历、工作情况、家庭总收入的居民无论在供给专业化能力还是积极性方面都认为问题一般。在家庭总收入方面,随着收入的提高,居民对供给主体专业化能力满意度降低。
表3-15 基于人口统计特征角度的供给专业性分析
3.4.6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监督性
1.从整体角度的公共物品供给监督性分析
供给监督性是社区公共物品多主体协同供给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它是规范供给主体行为、提高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必要保障。其中,监督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部门、服务对象,以及服务机构自身。按照全程监督管控和绩效评价体系两个方面,由表3-16可见,有72%的居民表示在社区公共物品多主体供给建设中缺乏从规划设计、投资决策、生产建设到运营的全程监督管控,更多的是侧重于投资和生产建设等个别阶段的监管。对于公共物品供给绩效评价体系,58.6%的评价者认为社区基本建立了公共物品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并嵌入和融合到社区建设评估体系范畴下,其中,值得注意的是,41.4%的评价者认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主要原因在于调研地域和社区类型的差异,一般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和基础条件好的社区,绩效评价体系较为完善。
表3-16 社区公共物品供给监督性
2.基于人口统计特征角度的供给监督性分析
在供给监督性方面,我们主要从监督管控和绩效评价这两个方面对不同的居民进行调查,见表3-17。结果发现:从居民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上的居民大部分认为监督管控不完善问题较突出。从工作情况来看,在职居民对公共物品监督性满意度最低,对监督管控和绩效评价的不完善都有超过50%的在职居民认为问题较突出或突出。在家庭总收入方面,五千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超过60%的居民认为供给监督性问题较突出和突出,明显高于中高收入居民。
表3-17 基于人口统计特征角度的供给监督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