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新能源供电技术](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91/33892991/b_33892991.jpg)
前言
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城市轨道车辆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流动性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汽车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大气污染、全球变暖以及地球石油资源的迅速枯竭,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城市轨道车辆多采用电力驱动,对环境影响不大,但由于在城市供电中占比较大,仍具有很大的节能空间。
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是目前国内外交通行业大力支持的新兴技术。随着动力电池、超级电容、燃料电池等新能源供电部件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及充放电效率等技术水平的提升,现代车辆已开始逐渐采用动力电池、超级电容、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材料作为替代能源。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尤其是混合动力有轨电车、混合动力市域车在欧洲、日本、中国已迅速发展为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在国内,轨道车辆正逐渐采用动力电池、超级电容、燃料电池作为牵引动力、应急供电或备用电源,在牵引动力、应急供电方面更是取得了不少应用业绩。
本书内容主要依托于“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非接触式供电轨道车辆车载储能系统工程化样机研制与运行示范(十三五先进轨道交通专项)”以及中国中车公司的“混合动力技术研究”和“轨道车辆用新一代燃料电池开发”等科技研究项目。主要针对轨道车辆行业新能源供电技术,分别讲解了轨道交通行业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面向轨道交通需求的锂电池、超级电容和燃料电池基础知识及应用技术,混合动力列车和燃料电池有轨电车的研发情况和技术水平,以及对新能源技术在轨道交通各方面应用的展望。本书从动力电池、超级电容、燃料电池产品基础知识和它们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状况出发,结合节能减排等国家政策规划,由浅入深地讲解新能源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可为轨道交通及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池、电容等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主要由李明、戴朝华、韩国鹏、石俊杰编写。此外,参与编写的还有张秋敏、邵蓉、邵其方、解雪林、唐晨、刘楠、李腊、何玉平、杨素君、余婷、何智慧、王艳、张勇义、何志勇、辛利平、魏红苹、万兴、蒲志琴、文生玲、周丹等。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陈维荣、张继业、李奇、吴健、刘志祥等教授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疏漏之处,欢迎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做进一步修改和补充。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