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兵事疏1
臣闻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2 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高后时再入陇西,3 攻城屠邑,殴略畜产。4 其后复入陇西,杀吏卒,大寇盗,5 窃闻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没世不复。6 自高后以来,陇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气破伤,亡有胜意。7 今兹陇西之吏,赖社稷之神灵,奉陛下之明诏,和辑士卒,8 底厉其节,9 起破伤之民,10 以当乘胜之匈奴,用少击众,杀一王,败其众而大有利。非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11 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繇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
臣又闻用兵,临战合刃之急者三:12 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习,13 三曰器用利,14 兵法曰:丈五之沟,渐车之水,15 山林积石,经川丘阜,木所在,16 此步兵之地也,车骑二不当一。17 土山丘陵,曼衍相属,18 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19 平陵相远,20 川谷居间,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21 两陈相近,22 平地浅,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也,剑楯三不当一。23 萑苇竹萧,木蒙茏,24 支叶茂接,此矛之地也,长戟二不当一。曲道相伏,25 险厄相薄,26 此剑楯之地也,弓弩三不当一。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27 动静不集,28 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29 与金鼓之指相失,30 此不习勒卒之过也,31 百不当十。兵不完利,32 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33 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亡失同;34 中不能入,与亡镞同,35 此将不省兵之祸也,36 五不当一。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四者兵之至要也37 。
臣又闻小大异形,强弱异势,38 险易异备。39 夫卑身以事强,小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40 险道倾仄,41 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42 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43 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44 劲弩长戟,射疏及远,45 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46 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47 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48 矢道同的,49 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50 下马地斗,51 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52 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之计,以十击一之术也。
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53 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俛卬之间耳!54 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55 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56 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57 以陛下之明约将之,58 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59 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
传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臣错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财择!60
【注释】
1 疏:向皇帝陈述政见的文章叫疏。 2 胡虏:指匈奴。入:侵入。 3 高后:指汉高祖的皇后吕雉。陇西:郡名,在今甘肃省东南一带。 4 殴 略:抢掠。殴,同驱。 5 大寇盗:大肆抢劫盗掠。寇盗,用作动词,意谓寇盗般掠夺。 6 没世不复:一辈子恢复不过来。 7 亡有胜意:没有决胜的意思。 8 和辑:经整顿而十分和谐。 9 底厉:即砥砺。 10 起:使恢复元气。 11 制:领兵作战、治理百姓的方针策略。 12 合刃之急:交战时的当务之急。合刃,交兵。 13 卒服习:士兵熟悉地形,训练有素。 14 器用:指武器。 15 渐:浸。渐车之水,指浅水。 16 经川:有水的河道。阜:高地。木所在:指长草木的地方。,古草字。 17 车骑:战车和骑兵。二不当一:指不能发挥一半的作用。 18 曼衍:连绵。属:联结。 19 十不当一:不能发挥十分之一的作用。 20 远:离。指平陵辽阔。 21 短兵:短兵器。百不当一:指不能发挥百分之一的作用。 22 陈:同阵。 23 楯:盾牌。 24 蒙茏:茂密的样子。 25 相伏:指时隐时现,好像伏在那里。 26 薄:迫近。 27 不精:不严密按照规定的时间(因此士兵休息不好)。 28 集:整齐划一。 29 解:同懈。 30 金鼓之指:作战时用来指挥的锣和鼓。鸣鼓而进,鸣金而退。相失:指部队不按照金鼓的信号行动。 31 习勒:训练和约束。 32 完利:完好,锐利。 33 袒裼:肉袒。犹言不穿衣服。 34 亡失:丢失。 35 亡镞:没有箭头。镞,箭头。 36 省:视。不省兵,不管理、训练部队。 37 四者:指择将、知兵、用卒、利器械等四个方面。 38 “小大”二句:意谓由于力量大小强弱不同,所处的形势也大不一样。 39 险易异备:这句是说,险阻和平坦的地方所用的防备也不同。易,平。 40 弗与:不如。与,同如。 41 倾仄:指崎岖不平。 42 罢劳:同疲劳。 43 易地:平地。 44 挠乱:同搅乱。 45 疏:远。 46 格:斗。 47 什伍:五人为一伍;二伍为一什。 48 材官:骑射之官。驺(zōu,音邹):精良的箭。 49 同的:射中同一个目标。 50 革笥(sì,音司):以皮革制成的、作防护用的衣服。木荐:木制的盾牌。 51 地斗:下地步战。 52 这句意谓匈奴之人长期骑马,腿脚不灵便,故曰弗能给。 53 两句读作:兵,凶器也;战,危事也。兵,武器。 54 这三句是说,大小强弱,在极短时间内就会发生变化。俛,通俯;卬,古仰字。俯仰之间,极言时间之短。 55 亡及:不及。 56 归谊:慕义归化。谊,同义。 57 明将:明智的将领。 58 将:约束。 59 制:控制。 60 财:同裁。
【品评】
这是向皇帝陈述对匈奴作战的建议的文章,故陈述力求明确,简洁,说清楚,不必要求文采。所以本文的语言也格外平易而浅显。但另一方面又要求逻辑严密、分析精细、论证周详,有充分的说服力:本文在这方面是相当突出的。比如在提出“合刃之急者三”的论题时,引用了大段的兵书以作论证;又如对匈奴和中国双方优势的分析,得出了“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的结论,真可谓条分缕析,达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汉代应用文的一种类型,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