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魅力:古人笔下的北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游 西 山 记

明·李东阳

 

原文

西山自太行联亘起伏数百里,东入于海。而都城中受其朝,灵秀之所会,屹为层峰,汇为西湖。湖方十余里,有山趾其涯,曰瓮山,其寺曰圆静,寺左田右湖,近山之境,于是始胜。又三里为功德寺,洪波衍其东,幽林出其南,路尽丛薄,始达于野。乃有玉泉,出于山,喷薄转激,散为溪池。池上有亭,宣庙巡幸所驻跸处也。又一里为华严寺,有洞三,其南为吕公洞,一窍深黑,投之石,有水声,数步不可下,竟莫有穷之者。又二十里为香山,楼宇台殿,与石高下,其绝顶肚瓮山,其泉胜玉泉。又二十里为平坡寺,俗所谓大小青龙居之,迥绝孤僻,其胜始极,而山之大观备矣。

成化庚寅四月之望,刑部郎中陆君孟昭,与客游之,辰至于功德寺,南至于玉泉,又南至于华严,又西南至于香山。坐而乐之,曰:“美哉,山乎!而不得在西湖之旁,造物者亦有遗技乎?”或曰:“其将靳于是。”或曰:“物固然尔,造物者何容心哉?”因相与大笑。望平坡远,弗至。乃循故道归。过瓮山登之。孟昭曰:“维西山,实胜都邑,不可阙好事者之迹。”然官有守,士有习,不得岩探窟到于旬月之顷,取适而止,无留心于兹,盖有合于弛张之义者,不可以不记。

 

今译

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绵延起伏数百里,向东直伸入海,拱卫着山脉中段的都城。因着独特的地理位置,西山可谓灵秀会集之地:峰峦层叠而为群山,山泉汇聚而成西湖,湖水方圆十多里,一座山屹立在湖岸,是为瓮山。山中有座寺庙,即圆静寺,寺的左边是碧绿的田野,右边是清澈的湖水,西山胜景,即从这里拉开帷幕、渐入佳境。再走三里,便是功德寺,东边,波涛漫流;南面,绿树环绕。穿过树林,到达小路尽头,草木丛生,方才进入郊外,便见到了源自山间的玉泉水。泉水喷涌而出,旋动激荡,流成小溪,充盈小池。池上有一亭,是为了纪念明宣宗朱瞻基巡行时,曾在此地停留而建的。再往前走一里,就到了华严寺,寺内有三个洞穴,南边的是吕(洞宾)公洞,其中一个洞穴幽深漆黑,往洞中投石,可闻水声,试着入洞,走了几步,便不敢再下了。再行二十里便是香山,山上的楼台殿堂依山势而建。香山最高峰的海拔高于瓮山。那里的泉水也比玉泉水更壮观。再走二十里到达平坡寺,就是传说中大小青龙居住过的地方,这里地形奇特,山峰孤耸,景色优美之至,至此西山的胜景已一览无遗。

成化六年(1470年)农历四月十五,我和刑部郎中陆孟昭及客人到西山游览,上午去了功德寺,往南到玉泉,又一路向南到了华严寺,转向西南又来到香山。坐在山上欣赏美景,大家纷纷感叹,有的说:“真美啊!可惜香山没生在西湖水畔,难道是创物主留了一手儿不成?”有的说:“造物主就是这样安排的。”有的说:“客观景物本来就是这样,哪里有什么造物主啊?”大家相对大笑起来。遥望平坡山,距离还很远,我们便没有去。顺着原路返回,路过瓮山时,攀登而上。孟昭说:“西山的美景确实远远胜过北京城里啊!这里向来不缺少游人的足迹啊!”可是,朝廷命官有自己的职责操守,读书人有自己的学习任务,不可能拿十天、整月的时间去登山探奇,要懂得适可而止,不可醉心、流连于美景而荒弛正业。这就是“一张一弛”的道理,应当谨记在心啊。

 

简介

本文选自《怀麓堂集》(吉林出版集团 2005年版),是记叙西山胜景的名篇。

作者李东阳(1447—1516年),字宝之,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明代大诗人。撰有《怀麓堂集》。其墓尚存,位于今西直门外白石桥以北之魏公村。

北京西山,古称“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为太行山北端余脉,经今房山、门头沟、石景山、昌平等几个区,在西面遥遥拱卫着北京城。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香山、荷叶山、瓮山等均属西山范围。数百年来,诸多名人学士游玩赏乐其间,为其胜景所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