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 最后再说几句
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事实告诉我们,研究要有所突破,科学要有所发展,有效的学术假设是必不可少的。在理工科领域内,假设是常事,大多是先有假设后运用实验等各种手段和办法来探索求证。牛顿对苹果落地的观察和思考实际上是在伽利略关于力的假想的影响下进行的,从而提出了引起物理学革命的“万有引力”这一牛顿定律。我们语言研究领域内,无论过去和现在,许多重要的突破也都有赖于科学的假设。语音学里“音位”的假设,汉语语音学里“零声母”的假设,近来美国拉森(Richard Larson)等人关于“VP空壳理论”(verb shells)以及由此而演变出来的“轻动词理论”(light verb)的假设,在推动语言研究上都起了积极的作用;而特别是美国乔姆斯基的三项假设——第一,人的头脑里天生有一个语言机制;第二,人类语言具有共同的普遍性的语言规则(也称“普遍原则”),语言间的差异只是由于参数的不同而造成的(这就是著名的“原则与参数”理论);第三,这种人类语言的普遍性规则是高度概括、非常简明的。这些假设在全球范围内极大地推动了语言研究。因此,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的创造性工作的重要特色是,先有理论预言某些论据,然后由实验来确认它。”我国研究四维力学的著名科学家刘岳松教授也指出:“奇迹往往从幻境中诞生,世界上哪一项伟大的发明,一开始不都是一幅奇景?”应该说,在科学领域里,继承,借鉴,怀疑,假设,探索,求证,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这是科学研究不断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汉语研究不断创新的必由之路。当然,说起来容易,具体做起来可不像说的那么容易了。但有没有这种意识,这将会影响研究成效。
(陆俭明:北京大学中文系,100871,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