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商品的利润陷阱
据高盛投资银行统计,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其奢侈品消费总额已超过美国,仅低于日本。截至2008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额的年增长率达20%左右,直到2015年其年增长率将约为10%,到那时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总额有望超过115亿美元,中国也将替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戴一只几百元的上海手表和戴一只价值百万元的江诗丹顿手表,其使用功能是相同的,都可以显示时间。但戴一只用18K金做壳,镶满钻石的名牌江诗丹顿表能显示出主人与众不同的身份。
经济学家把消费这种价格极其昂贵的名牌商品称为炫耀性消费,其含义是这种消费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与享受,而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一种社会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消费行为的目的不在于其实用价值,而在于炫耀自己的身份——通常也称为“显摆”。有人这样调侃说:“哥戴的不是表,是记忆。”
1894年,美国工业发展的速度已超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跃居世界第一位。经济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暴发户,而这些暴发户的行为则成了凡勃伦关注的焦点。凡勃伦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亲眼目睹了“镀金时代”的暴发户们在曼哈顿大街购置豪宅,疯狂追逐时髦消费品。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所有商家经营时的必备信条,而很多商家正是看到消费者的这种炫耀性消费需求,迎合特定消费者对于奢侈物品的偏好,推出一些售价昂贵的奢侈品。
100多年来,世界经历了很多变化,人们的追求和审美观念也随之而改变,奢侈品LV不但声誉卓然,而且仍保持着无与伦比的魅力。人们不仅迷恋于它的时尚耐用,而且迷恋于它尊贵的历史,以及品牌背后所暗示的主人身份。虽然一件印有“LV”标志这一独特图案的交织字母帆布包动辄上万元,但丝毫不影响人们的购买兴趣。
奢侈品对富人具有炫耀性的效果,如购买高级轿车显示地位的高贵、收集名画显示雅致的爱好等,这类商品的价格定得越高,需求者反而越愿意购买,因为只有商品的高价,才能显示出购买者的富有和地位。这种消费随着社会发展有增长的趋势。
炫富心理其实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消费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商品的价格具有很好的排他作用,能够很好地显示出个人收入水平。利用收入优势,通过高价消费这种方式,高层次者常常能够有效地把自己与低层次者分开。这也正是消费者出手阔绰,常有“惊人之举”的原因所在。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买一样东西,看中的并不完全是它的使用价值,而是希望通过这样东西彰显自己的财富、地位或者其他。更常见者,以拥有动物皮制作的奢侈品最突出,比如鳄鱼皮的手包、紫貂皮围巾、水貂皮大衣……每一件都动辄数万元起价,甚至有人讲“哪天若能拥有一件紫貂皮大衣,则此生无憾”,人类与生俱来的喜新厌旧特性又迫使人们不停地追逐更多珍稀动物的皮毛。于是,大量的财富消费在这上面,而LV、蒂凡尼等品牌也成了东西方通知的奢侈之物。
对于人的消费而言,维持和延续人体基本生存的生活资料属于必需的消费品,如满足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食物、满足人们保暖的衣服和住房等。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在经济学上,指的是价值与品质的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的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经济意义上看,买奢侈品实质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本身并无褒贬之分。因此,买生活必需品还是买奢侈品,永远只是不同的消费选择。
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将这种用来炫耀财富的商品称之为凡勃伦物品,甚至画出了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凡勃伦物品包含两种效用,一种是实际使用效用,另外一种是炫耀性消费效用,而后者由价格决定,价格越高,炫耀性消费效用就越高,凡勃伦物品在市场上也就越受欢迎。消费者往往花费了不菲的价钱,却很难消费相对应的使用价值。高档商品花费中的大部分都被商家获取了,成为了他们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