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从根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不少病症是心理因素引起的

心理因素指每个人本身的心理素质、心理发育和心理反应,而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是以心理因素为中介对人体起作用。过度的心理刺激可导致机体的心理或生理发生反应。一般来说,引起人们产生损失感和不安全感的心理刺激最易引发疾病。

人的情志过于激烈,或长期的不良情绪,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造成疾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传统医学所指的七情(喜、怒、悲、恐、忧、思、惊)致病可以分为两类。

1.心境不良致病

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微弱的不良情绪状态。《黄帝内经》记载:“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2.激情致病

即暴发性强烈情绪,如绝望、恐怖、盛怒、狂喜等引起疾病。《黄帝内经》指出:“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可见,暴怒导致心脏病发作,视力障碍、耳闭和耳聋。

现代人的心理失衡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摆脱心理失衡,使思维正常运作,走出误区。怎样才能心理平衡呢?

1.加强修养,遇事不乱

认识到生命由旺盛走向衰老直至消亡,这是不能抗拒的自然规律。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平静地接受生理上出现的种种变化,并随之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主动避免因生理变化而对心理造成的冲击。

2.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广泛爱好

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常会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工作与生活。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实,而充实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郁心理。

3.心平气和,接受外界事物

面对大量的信息不要紧张不安、焦急烦躁、手足无措,要学会保持心情宁静,学会吸收现代科学信息的方法,提高应变能力。

4.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之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成功与失败。这样,就可以减少心理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