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不做金钱的奴隶,做金钱的主人
财商高的人不光用眼睛看钱
穷人认识不到金钱的实质意义,他们认为金钱是维持自己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东西,常常因为贪婪而沦为金钱的奴隶。而财商高的人虽然认为金钱在人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他们对金钱在人生中的地位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财商高的人认为不能光用眼睛看钱。
金钱不能给我们带来完美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人有正邪之分,事物也有正邪之别,做生意更有正邪之道的不同。对于那些走私贩毒、拐卖人口,甚至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的邪恶勾当,我们称之为走邪道。这是一种充满罪恶的肮脏的黑色交易。人们口中所称的脏钱、黑钱、臭钱,大都是指这种来路不明的金钱。
如果说权钱交易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罪恶之感的话,那么这种邪道的黑色交易还要加上一个更为直接的厌恶、痛恨之情。因为前者不仅是普通老百姓管不了也无法管的事,而且其危害尽管巨大,但往往并不和他们发生直接的关系。后者就不同了,毒品、人口,以及器官的非法买卖,活生生地发生在普通人中间,给他们的家庭、个人都曾造成了有目共睹的无数人间悲剧。
近年来,吸毒已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都甚感头痛的严重社会问题。无论是在家中、酒吧间、夜总会,还是在校园乃至军营里,人们都能见到吸毒者的身影。当然,绝大多数吸毒者的下场都是极其可悲的,请看某报社的一则报道:
女青年劳妮,幼时丧母,从小缺少家庭温暖。14岁时,她与一个常注射海洛因的男孩子混在一起,后来自己也抽上了大麻叶。初中毕业后,她进入了一个售货员职业学校,但不久就离开了,并经常在吸毒者中鬼混,有时还盗窃,参加贩毒,过着放荡的生活,最后充当了妓女和脱衣舞女。
出卖自己的亲生子女,无疑是一种残忍的行为,然而对难以生存下去的父母来说,这也是一件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事。
在印度的许多城市中的贫民窟里,聚居着许多贫困的多子女家庭,他们无法抚养许多小孩,只好将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孩子卖到国外去,一来减轻家庭的负担,二来也好让孩子有个活命之路。人贩子早就盯上了这种有利可图的“生意”,非法从事着人口交易。不久前,在印度某市的一所房子里,警察发现了20个婴儿,他们是人贩子从行乞讨饭的母亲们那里廉价买来的,正准备送往其他的国家。这批孩子如果被贩卖出去,人贩子头目将获利3.5万元。
出卖自己身体上的器官,同样也是一件惨不忍闻的事情。
肾脏是人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换取一个新的肾脏,也就等于获得了新的生命。但是,合法的医学移植所能提供的肾脏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于是肾脏成了可居的奇货,进入了黑社会或黑市交易市场。一些因急需钱用的穷人,被迫走上出卖自己肾脏的道路。
在印度,由于风俗习惯和宗教等原因,禁止买卖肾脏。人贩子就把出售者一起带到美国,再做肾脏移植手术。一只活肾脏,通常的交易金额是7000美元左右。也有一些私人医生,非法为人摘除肾脏,偷偷买下,再高价走私出口。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由于黑社会组织参与了肾脏走私,因此,这项罪恶的活动更为猖獗。当一些欠债的人无法偿还高利贷债务时,黑社会组织就强迫他们出卖自己的肾脏抵债。
吸毒者为吸毒而盗窃、卖淫、跳脱衣舞筹钱,出卖自己的孩子和肾脏者因生活逼迫用小孩、肾脏来换钱,毒贩、人口贩、器官贩子则将毒品、小孩、肾脏作为“商品”来牟取巨额的金钱。钱,钱,钱,一切似乎都因钱而起、因钱而生。即使他们拥有足够的钱,但这样的钱能为自己的人生带来幸福吗?当自己用到这些黑钱的时候,自己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抚吗?
因此,金钱仅仅是为目标而奋斗的产物,企图在一夜之间就能发财,这是不现实的,有这种念头的人无异于掉进深渊无法自拔。仅仅崇拜金钱是毫无意义的,富人认为:金钱并不能给自己完美的人生。
金钱不等于财富
财商高的人认为财富与金钱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一个人最重要的首先是在他的人格上能够建立起巨大的财富,有了这个资本,才能够建立金钱的财富。人们应该体会到财富的心理根源,而不是只看到纸币。其实,金钱并不能使人真正的富有,一个人要想拥有真正的财富,必须要有内在的支撑金钱的东西。
财商高的人非常热爱知识,是因为在他们看来,知识是唯一的永远也夺不走的财富。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是不重要的,世俗的权威不重要,金钱不重要,只有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权威失去了人们的拥戴和支持就不能形成,金钱也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而知识是你生存和发展的可靠的保证。因此,唯一可以带走的是知识,是毫不夸张的。
在犹太人中,母亲常常会问她们的孩子:“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火烧了,你的财产也被抢光了,你会带着什么逃跑呢?”
如果孩子们回答是“钱”或者是“钻石”的话,他们的母亲就会进一步地问:“有没有一种东西比钻石更重要,它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你们知道是什么东西吗?”
孩子回答不上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们带走的东西,不应该是钱,不应该是钻石,而应该是知识。因为知识是任何人也抢不走的,只要你还活着,知识就永远跟着你,无论你逃到什么地方都不会失去它。”
不可否认,现在的人们靠其高素质的文化,在择业和创收方面胜人一筹,如果在经商中巧用谋略那就更妙了。以美国为例,据统计,一个高中毕业生一辈子靠打工收入,比一个同样工种的初中毕业生多挣10万美元;一个大学毕业生又要比一个高中毕业一辈子多挣20万美元。而在美国总人口中,高中毕业只占35%,大学毕业占17%。这个文化水平的群体差异,使在美国的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就比美国全国平均收入高不少。
财商高的人把知识视为财富,认为“知识可以不被抢夺且可以随身带走,知识就是力量”,所以他十分重视教育。
有统计结果表明:最近十多年来的工业新技术,有30%已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了。电子产品的寿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当今世界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向全球化,知识型经济成为争夺相对经济优势的主要手段。在这样多变的世界里,任何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远见和不求上进的人,命运中将注定失败。许多人深明大义,不但自己学习努力、自觉接受新的知识,对后代的培养更为倾心,为培养他们成为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才不遗余力。的确,财商高的人的观念是正确的,他们把金钱只看作财富的一方面,而不是财富的全部。
金钱并非真实的资产
在财商高的人的眼里,金钱不是真实的资产。现代社会中我们所见到的金钱都是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的纸币,其本身并不具有真正的价值,只是国家规定通行的货币符号,充当交换的媒介而已。因此,财商高的人深深地知道,不能把过多的现金留在身上,相反,他们把现金变成真实的资产。
然而,在中产阶级与穷人的眼中,金钱是真实的资产,拼命工作去赚那些并不多的薪水,把钱存入银行,他们心想钱是神圣的,是永恒不变的东西。
财商高的人从来不对金钱产生依赖感,因为在他们看来,金钱不是真实的资产,只是一种符号。财商高的人不为钱工作,他们认为金钱仅仅是一纸协议而已。或者说,财商高的人在运作资本时,金钱只是协议书上的符号,并不存在实际意义,而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是金钱代表的资产。穷人之所以穷,就是没有看透这一点。尽管金钱只是没有价值的符号,但不意味着我们要鄙视金钱,金钱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巨大的进步,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繁荣。
因此,财商高的人认为金钱是一匹活跃的赛马,它总是不停地运动。时间、效率、总金额、现金流量、通货膨胀和风险等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直流动的趋势。无论你是否选择它们并试图影响这种趋势,它们仍将一直运动。
假如你拿1万美元或1万人民币并将它埋在后院10年,试想一下,把它挖出来时,它能买到和现在一样多的物品吗?显然不能,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流动性总会影响着金钱,金钱将永远不会停止流动。
从这个意义上,金钱是一匹活跃的赛马,它强壮无比,一直不停地运动。但是,除非这匹赛马被你驯服,否则它会把你拖向失控和危险的境地。
记住:金钱并非是真实的资产,我们要努力让金钱运动,使它成为真实的资产。
如果你不果断地采取控制金钱的措施,那么反过来它就会影响你。金钱是一匹活跃的赛马,只有善于驾驭的骑手才能骑上它飞奔。
金钱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理财专家认为,金钱世界是由人类学、心理学、历史、政治和财经智商等主要成分共同组合而成。他们认为金钱不单是经济和商业构想或利益的产物,更是能满足个人与大众情感、思想与行为的动力。金钱不仅仅与物质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构成了精神、文化的一部分。金钱令人爱也令人恨。金钱能够满足人的物质上的需要,同时也能使人变得贪婪。一个人也许在其他方面能够保持理智,可是在面对金钱时却往往把持不住,迷失方向。在金钱面前,人们会变得目光短浅,看不到长远的利益。由此,我们认为,对金钱应该持有正确的态度,了解金钱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财商高的人认为,钱来了又去,但如果你了解钱是如何运转的,你就有了驾驭它的力量,并开始积累财富。光想不干的原因是绝大部分人接受学校教育后,却没有掌握金钱真正的运转规律,所以他们终生都在为金钱而工作。观念对人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穷人常说“我可付不起”这样的话,而富人则禁止用这类话,他们会说:“我怎样才能付得起呢?”这两句话,一个是陈述句,另一个是疑问句,一个是放弃,而另一个则促使你去想办法。这里强调的是要不断地锻炼你的思维——实际上人的大脑是世界上最棒的“计算机”。富人认为,“脑袋越用越活,脑袋越活,挣钱就越多”。在他们看来,轻易就说“我负担不起”这类话是一种精神上的懒惰。“为你的财务负起责任或一生只听从别人的命令,你要么是金钱的主人,要么是金钱的奴隶”。
显然,这就是富人和穷人对金钱思考模式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富人,他们对金钱运用自如,成了金钱的真正主人。
当媒体巨子泰德·特纳捐款10亿美元给联合国的时候,他呼吁世界最富有的人,特别是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也能像他这么慷慨解囊。在他们心中,用金钱产生良好的效应,资助于世界的精神文化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比尔·盖茨接受著名记者芭芭拉·沃特丝主持的20/20电视访谈节目专访的时候表示,他觉得,他还能活很多年,可慢慢积累财富,并且规划自己的慈善行动:
“我很高兴泰德·特纳捐赠那10亿美元。当然,我的捐款会跟特纳的捐款同等级——并且更胜一筹。”
被特纳的发言人指责后两个月,比尔·盖茨捐出价值120万美元的电脑设备给6所传统上招收黑人学生的大专院校,校址邻近亚特兰大——特纳的居住地。这批软、硬件赠予克拉克亚特兰大大学、莫尔豪斯学院、佩恩学院、斯培尔曼学院、莫里斯布朗学院以及不同教派神学中心。比尔·盖茨的一位发言人说:“比尔·盖茨已经捐赠超过2.7亿美元。这不是新鲜事儿。这与泰德·特纳无关。”
比尔·盖茨在《福布斯》杂志1997年慷慨捐献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泰德·特纳的联合国捐赠使他荣登榜首。那一年比尔·盖茨的捐献额达到2.1亿美元,都是捐给他最喜爱的公益活动。
湖畔中学筹募建设新大楼资金时,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支付220万美元,兴建了一栋教学与科学大楼,称为艾伦盖茨楼。
有时候,一个小型但很重要的公益活动能引起比尔·盖茨的注意。在人口仅270人的内布拉斯加州格伦维尔村里,居民收集汽水罐并且举办运动比赛,设法募集两万美元的资金,把一个从前的学校运动场改建为公园。募款委员会也请求比尔·盖茨及其他富人捐款,并解释说,格伦维尔村的儿童需要一个聚会场所,并且希望帮助解决好吸毒和酗酒方面的问题。
比尔·盖茨寄了一张5000美元的支票,附带一封信,说明他通常不回应向他要钱的请求,可是委员会的解释令他感动。
比尔·盖茨写道:“这些问题不再是大城市的问题,却逐渐成为乡村社区令人担忧的问题。”
比尔·盖茨索取一张免课税收据,委员会照办。
图书馆通常因比尔·盖茨慈善捐助而受益。他捐出1200万美元在华盛顿大学,设立一座法学院图书馆,以他的父亲的名字命名。
比尔·盖茨与梅林达·比尔·盖茨设立了比尔·盖茨图书馆基金会,计划捐出比尔·盖茨自掏腰包购买的4亿美元的微软软件,给美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这笔4亿美元的捐赠,若加上微软已出资1500万美元赞助的网上图书馆计划,比尔·盖茨慷慨的捐赠将接近安德鲁·卡内基的赠款。卡内基捐款4120万美元用于兴建新的图书馆。如果以1997年的币值计算,卡内基的捐款相当于5.05亿美元。
1997年,比尔·盖茨捐给图书馆的钱居美国国内之首,超过任何个人捐赠者,包括美国联邦政府在内。他相信,公共图书馆是奠定美国社会与民主的重要机构。他希望填补介于有门路取用重要信息的人与没有门路的人之间的鸿沟。
他想在2002年之前,不论是城市或乡村,每个经济不景气的社区的每一座图书馆,都能连上因特网。那笔4亿美元的赠款,应该可以使美国16000座公共图书馆中的半数能上网。
老比尔·盖茨管理着大约3亿美元的威廉·比尔·盖茨三世基金会。比尔·盖茨说,在他去世前,会把他95%的财产捐出去,他曾表示:
“花钱花得有智慧,和赚钱一样难。有意义地捐钱,将是我后半生主要的事情——假如那时我还有很多钱能捐出去的话。
“最后,我会把财产的大部分,以捐赠的方式反馈给我信赖的精神、文化事业,例如教育和人口稳定。
“有一件事是确定了的。我不会留给我的继承人很多的财产,因为我不认为那对他们有益处。”
除了比尔·盖茨个人的捐赠以外,微软也参与慈善活动。1997年,该公司捐给慈善机构和非营利组织超过1400万美元的现金,以及价值4.5亿美元的软件。微软也和美国社区各大专院校联合发起价值700万美元的计划——“工作联结”。计划的目标是为了训练更多人投入信息科技事业。
进入21世纪之后,比尔·盖茨的捐款不得不委托专人进行管理,拉森是比尔·盖茨的私人资金管理人。他管理着比尔·盖茨没有投入微软公司股票的全部财产,这笔钱存放在比尔·盖茨的个人账户和两个庞大基金会中,其资金在1998年已达115亿美元。虽然这是比尔·盖茨财富的一小部分,但不管以什么标准衡量,它仍然是一笔惊人的巨款。拉森管理的115亿美元中,有大约100亿是在比尔·盖茨个人投资组合中。
至于比尔·盖茨的基金会,他在最近几年里捐赠的总共65亿美元已经使它们很快上升到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会行列。他以其父亲的名字设立的威廉·比尔·盖茨基金会有52亿美元的捐款,同福特、凯洛格和梅隆建立的基金会并列。
财商高的人认为回报社会应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有些人可能难以相信,今后的世世代代的享用过精神、文化事业好处的人们可能会纪念比尔·盖茨,因为他用自己的钱建设了美国的精神、文化产业,是他为大家提供了方便。因此,金钱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现代社会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经济社会,一切可以计量经济价值的东西都可以被转化成简单的金钱关系。一句话,如果你没有钱,享受生活便无从谈起,只要你有钱,你就可以换取你所需要的许许多多的东西,你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去尽情享受生活赐给你的幸福。但这样讲,并不是如人们常说的那种财富、金钱万能,比如真正的爱情、友情之类,大家都明白是无法用金钱来买卖的。但金钱又的确是多能的,即使爱情、友情之类的东西,在现代社会中如果完全没有金钱所代表的物质基础来作支撑,则未必真正能够给你带来长久的幸福。而缺了钱,“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之类的铁的事实却常常能把人逼得半死,那真正是没有钱便寸步难行。
说金钱“带来”幸福而不是“等于”幸福,还有一个根本性的怎样使用金钱的问题。也就是说,你要做财富和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做主人便意味着你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气的人,一个正直而高尚的人,那么你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统率、支配财富和金钱时,幸福感才会油然布满你的全身。
这就是金钱的魅力。
真正懂得了这个魅力,你的金钱欲望就会迅速从你的心底充溢起来。
除魅力之外,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心愿、理想,而自己的心愿和理想的实现,无疑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幸福感。但是,任何人为实现自己的心愿和理想去搞什么活动、办什么事业,都离不开经费,而要搞大活动、办大事业,一般人在经济上更是难以承担。所谓心有余而“钱”不足、“钱”不从心之类的憾事,不知难倒了多少本来是有能力有水平去实现自己的心愿和理想的英雄好汉。这些事屡屡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令人望“钱”兴叹!
财商高的人就不同了,他们有足够的财力去实现自己童年的某个梦想,或者是青年时代的某一兴趣,抑或壮年时的某种抱负,甚至是老年时产生的某样心愿。
是的,财商高的人可以完全摆脱了经济利益的束缚,毫无功利地投入到“美好理想”的建造中。那才真是一种大幸福、大满足。
沃伦·比尔克在自己的中学母校设立了100万美元的奖学金,每年奖励10位普通等级但出勤率高、态度积极的学生。这一方面是对他在罗斯福中学时所走过道路的追思,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这项奖学金寄寓着他鼓励那些像他那样的普通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功致富的期望。
金融巨头索罗斯一方面在世界各地到处刮起金融风暴,另一方面又对政治抱有极高的热情。他自己曾说过:“从孩童时代起,我就抱有相当强的救世主幻想……踏进这个世界后,当现实和我的幻想拉得很近时,使我敢于承认自己的秘密……这使我快乐许多。”的确,当索罗斯拥有数不清的巨额资产之时,他不无骄傲地宣称:“我的成功使我重拾儿时无所不能的幻想。”于是,他开始使用他的特殊武器——金钱,在世界各地的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去追求他理想中的开放社会。
1980年,他开始给东欧的“异己分子”以经济资助。
1984年,他以每年捐助300万美元的规模,在匈牙利成立了基金会,进行文化教育活动。
1989年,他想与美国总统布什商谈对付苏联的新策略,并渴望与戈尔巴乔夫会晤,尽管这些目的没有达到,但他还是用1亿美元建立了国际科学基金会,使俄罗斯3万多名科学家每人平均拿到了500多美元的资助。
与此同时,能用金钱来实现自己的心愿,造福于子孙万代者,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诺贝尔。
诺贝尔的名字全世界几乎无人不知,他所设立的诺贝尔奖具有世界上任何大奖都无法比拟的影响。可以说,诺贝尔奖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比诺贝尔本人的所有发明和产业都要巨大得多。
人称“炸药大王”的诺贝尔一生中所积累的财富是巨大的,即使在今天来看,也堪称为巨富。他的财产总共约有330多万瑞典克朗。诺贝尔一生未婚,但有其他亲属,他完全可以把这笔财产留给他们。然而,晚年的诺贝尔在考虑财产安排的时候,更多地想到的却是如何用这笔财富去推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诺贝尔是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的炸药在工业和建筑等行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炸药也可以被用于战争,成为杀伤人的有力武器。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是好是坏全在怎样运用,这本是无可奈何之事。然而,诺贝尔对此却怀着深深的不安,因此,他希望把自己的财富献给整个人类的和平、幸福和进步事业!
诺贝尔为了实现他的这一伟大心愿,在他生前的最后10年里,曾先后3次立下过非常相似的遗嘱,最终设立了如下5项大奖:
(1)在物理方面作出最主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2)在化学方面作出最重要发现的人;
(3)在生理或医学领域作出最重要发现的人;
(4)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
(5)曾为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为废除或裁减常务军队以及为举行与促进和平会议做出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
同时,诺贝尔在遗嘱中还明确规定:“在颁发这些奖金的时候,对于受奖候选人的国籍丝毫不予考虑,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只要他值得,就应授予奖金。”这就使得诺贝尔奖跨越了国界的限制,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奖项。
无须再举例了。钱,就是这样,当你把它用在正道上时,你就会看到它不断闪耀着的美丽的光辉,发射出无限的光芒,真正体现它的价值。
因此,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你提高财商、改变人生的第一步。如果你现在还不是财商高的人,只要你有正确的金钱观,你就已经迈向了成为财商高的人的第一步。人生中每一个第一步都是最重要的,但往往也是最难的。走好第一步,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顺。
金钱是现实的上帝
钱对财商高的人来说,绝不仅止于财富的意义。钱居于生死之间,居于他们生活的中心地位,是事业成功的标志。这样的钱必定已具有某种“准神圣性”。钱本来就是为应付那些最好不要发生的事件而准备的,钱的存在意味着这些事可以避免发生。赚钱、攒钱并不是为了满足直接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对安全的需要!
有个叫威尔逊的军人,由于他的军衔低微,因此更是受尽了富士兵和高级军官们的歧视。大家都看不起他,背地里经常议论他,他也饱尝了人们对他的各种侮辱。但是他拥有富人智慧的头脑。一开始他口袋里也没有钱,他就省吃俭用,积攒一笔小钱,然后他就把这笔钱借贷出去。在富士兵中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很普遍,他们总是等不到发薪水的时候,就囊中羞涩了,他们看到威尔逊有钱,就迫不及待地向他借。
威尔逊就借钱给他们,同时还要求他们在一个月内还清,且附带借贷的利息很高,但是那些士兵们早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威尔逊收到这些利息之后总是继续攒起来再借贷给那些士兵们。对于没有钱可还的人,威尔逊就让他们把他们自己的一些值钱的东西做抵押然后再高价卖出去。这样,过了不多久,威尔逊就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还买了两部车和别墅,他变成了士兵里面的“大款”。这些待遇即使是高级军官也未必可以享受得到。那些经常过山穷水尽、灰头土脸日子的白人士兵,对威尔逊趾高气扬的样子再也没有了。他们对威尔逊惊羡不已。
威尔逊用自己的富有为自己赢得了尊严。
金钱不仅仅可以使你获得尊严,还可以使你获得你所能想象得到的很多东西,这些东西都和金钱有关系。有了金钱,你就拥有了大家仰慕的生活方式,有了大家对你的恭维和羡慕;你还有了发言的权利,“富有的愚人的话,人们也会洗耳恭听,而贫穷的智者的箴言却没有人去听”。在今天,金钱已经是你成功的标志和人生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已经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富人认为金钱是上帝给的礼物,是上帝给人以美好人生的祝福。对金钱的热爱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生存的需要,而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更是美好人生的必需的手段和工具。
总之,金钱就成为人们现实的上帝。
金钱≠成功
成功不是以金钱来衡量的。面对金钱,穷人,包括其他一些渴望成功的人们都想在狂热梦想中等待成功,但他们却不懂得一个基本的原理,那就是金钱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财商高的人虽然看重金钱,但是更看重做人的成就感。一位著名的富豪曾经这样说:“工人的工资是按工作能力或工作效果支付的,然而,人们的成就绝不是以银行存款来衡量的。”多少伟大的成功者,他们并不是富豪,相反穷得可怜。印度伟大的政治家甘地,死后留下的遗产只是两只饭碗、两双拖鞋、一副眼镜和一块老式怀表而已。海伦·凯勒,这位成功者的典范,她克服了先天的障碍,以实际行动证明了盲聋之人并非毫无前途,从而给了千千万万如她一般的人以生活的勇气,使他们得到启发,不再消沉,但她却并不富有。圣弗兰西斯曾影响过多少王族统治者、高僧圣者、艺术家,以至凡夫俗子,就连今天,他死后700年,其影响力仍然深植人心,他可算是最有成就的穷人了。
那么,怎样成为一个成功的富人呢?学者威廉·詹姆斯总结出3条经常被人引用的箴言——
第一条箴言:在形成一种新习惯或摈弃一种旧习惯的过程中,我们都必须使自己在开始时具有尽可能强烈的和坚定的积极主动精神。利用所有那些能强化新的行为方式的因素,创设与旧的行为方式不相容的约束办法;如果情况允许,公开作出保证。简而言之,要利用你所知道的一切手段,维护你的决定。
第二条箴言:永远不容许一次倒退发生,直到新的习惯牢牢地扎根在你的生活中。每一次失误就像让一团仔细缠绕起来的线脱落一样,而一次脱落往往需要再次缠绕很多圈才能恢复原样。
在一开始就确保成功是绝对必要的。一开始的失败往往会消极地影响到今后所做的一切努力。反之,过去的成功经历能激发今后的努力。
第三个箴言可以加在前面两个上面:要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去实践你的每一个决心,并使自己获得鼓舞(这种鼓舞是你在获得你所渴望获得的习惯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的)。只有在决心和渴望产生动力效果的时候——而不是在它们形成的时候——它们才会向大脑传递一种新的“定向”。
无论一个人掌握的箴言怎样丰富,也不管他的见解有多么好,如果不利用每一个具体的时机去行动的话,他的性格恐怕永远也不会向更好的方面转变。仅有好的愿望是不能改变旧习惯的。
这一大段话已把道理说得十分透彻,我们可从中找到足够的依据来支持自己的决定。
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他得到多少,而在于他付出多少。而根据财商高的人的观点,要使自己的事业成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发掘自己独到的才智。人的才智各不相同,正如我们生来就有不同的指纹,每个人从事的职业可以相同,然而,他的才能却是他一个人独具的。
爱默生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使命,他的才能就是上天给他的召唤……做某些事情娴熟自如,也容易把某些事情做好,说不定这事是别人做不好的……一个人的抱负也会与自己的能力相当,而巅峰的高度,正和基础的深度成正比。”
发掘出你独具的才能,这是必具的第一步,如果一味地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没有主见和自我判断能力,那么即使表面上的成功也掩饰不了那极大的失败。
(2)诚实。每个人的思想中,都具有不撒谎、不行骗、不偷盗的道德观。莎士比亚说:“你若对自己诚实,日积月累,就无法对人不忠了。”斯科特说:“我一开始撒谎,就陷入了紊乱的网罗里!”
(3)热忱,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新的一天。
(4)不要让你所拥有的东西占据了你的思想情感。
(5)不要过于忧虑。
(6)不要留恋过去。
(7)尊重别人,而不要轻视任何人。
(8)承担起对世界的责任。
掌握了这8点要素,就掌握了成功的艺术,你的创业将会兴旺发达。
打造个人财务方舟
时代不同了,许多老的规则都要改变。穷人成天考虑的是如何维持生存,至于社会的变革、信息的变化,他们很少留心。当听到“时代不同了,你要改变你的规则”时,穷人会抬起头来表示同意,当他们再埋头工作时,仍然走老路子。我们的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与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不同,财富的代表已不再是土地、工厂,而是集中了智慧力量的各种信息,如知识、创意网络等。成功的财商高的人的历程也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创造财富不一定需要“千层商台,起于垒土”式的积累,创造财富的实力并不全看年龄、智商、教育背景和政治、财力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有更新的观念。
资产与负债的区别
如果你想致富,资产和负债的区别这一点你就必须明白,这是第一步规则,了解它可以为我们打下了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这是条规则,听起来似乎太简单了,但人们大多不知道这条规则有多么深奥,大多数人就是因为不清楚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区别而苦苦挣扎在财务问题里。
财商高的人获得真正的资产,而穷人和中产阶级获得债务,但他们以为那些就是资产。
大多数情况下,这个简单的思想没有被大多数的成年人掌握,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他们被其他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比如银行家、会计师、地产商、财务策划人员等等所教导。难点就在于很难要求这些成年人放弃已有的观念,变得像孩子一样简单。高学识的成年人往往觉得研究这么一个简单的概念太没面子了。
是什么造成了观念的混淆呢?或者说为什么如此简单的道理,却难以掌握呢?为什么有人会买一些其实是负债的资产呢?答案就在于他所受的是什么样的基础教育。
我们通常非常重视“知识”这个词而非“财务知识”。而一般性的知识是不能定义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的。实际上,如果你真的想被弄昏,就尽管去查查字典中关于“资产”和“负债”的解释吧。其实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曾有这样一对年轻的夫妇,随着收入的增加,他们决定去买一套自己的房子。一旦有了房子,他们就得缴税——财产税,然后他们买了新车、新家具等,去和新房子配套。最后,他们突然发觉已身陷抵押贷款和信用卡贷款的债务之中。
他们落入了“老鼠赛跑”的陷阱。不久孩子出生了,他们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这个过程继续循环下去,钱挣得越多,税缴得也越多,他们不得不最大限度地使用信用卡。这时一家贷款公司打电话来,说他们最大的“资产”——房子已经被评估过了,因为他们的信用记录是如此之好,所以公司可提供“账单合并”贷款,即用房屋作抵押而获得的长期贷款,这笔贷款能帮助他们偿付其他信用卡上的高息消费贷款,更妙的是,这种住房抵押贷款的利息将是免税的。他们觉得真是太幸运了,马上同意了贷款公司的建议,并用贷款付清了信用卡。他们感觉松了口气,因为从表面上看,他们的负债额降低了,但实际上不过是把消费贷款转到了住房抵押贷款上。他们把负债分散在30年中去支付了。这真是件聪明事。
过了几天,邻居打电话来约他们去购物,说今天是阵亡将士纪念日,商店正在打折,他们对自己说:“我们什么也不买,只是去看看。”但一旦发现了想要的东西,他们还是忍不住又用那刚刚付清了的信用卡付了款。
很多这种年轻夫妇,虽然他们名字不同,但窘境却是如此的相同。他们的支出习惯让他们总想寻求更多的钱。
他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选择的支出方式,这是他们苦苦挣扎的真正原因。而这种无知就在于没有财务知识以及不理解资产和负债间的区别。
再多的钱也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除了改变他们的财务观念和支出方式以外,再没有什么可以救他们的办法了。
正确的做法是不断把工资收入转化成投资。这样流入资产项的钱越多,资产就增加得越快;资产增加得越快,现金流入得就越多。只要把支出控制在资产所能够产生的现金流之下,我们就会变富,就会有越来越多除自身劳动力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来源。随着这种再投资过程的不断延续,我们最终走上了致富之路。
请记住下面这些话:
财商高的人买入资产;穷人只有支出;中产阶级买他们以为是资产的负债。
获得个人的财务自由
人类渴望拥有的是自由,“不自由,毋宁死”。但自由要有钱作为保障,有钱就有更多的自由和保障。如果你有足够的钱,那么你不想去工作或者不能去工作时,你就可以不去工作;如果你没钱,不去工作的想法显得太奢侈。所以你要追求财务自由而非职业保障。
怎样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呢?拥有多种收入来源和多次持续性收入,是一个人拥有个人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的基础。
过去,一个家庭的收入来源很单一。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收入来源,如固定工资加房屋出租的租金收入或其他兼职收入。如果没有两个以上的收入来源,很少有家庭能生活得非常安逸。而未来,即使有两个收入来源很可能也不足以维生。所以,你应该想办法让自己拥有多种收入来源。如其中一种出了问题,会有其他收入来源支持着。
在未来,人们需要为自己规划一套包含各种不同收入来源的收入组合,即使失去了其中一种收入来源,你也不会感觉到太大的影响,生活总会有保障。
你拥有几种收入来源呢?
假如你想多拥有一种收入来源,你可能会找一份兼职工作。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种收入来源。因为你这是在帮别人“卖命”。你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收入来源。
这个收入来源就是“多次持续性收入”。这是一种循环性的收入,不管你在不在场,有没有进行工作,都会持续不断地为你带来收入。
一般性收入来源可以分为两种:单次收入和多次持续性收入。
有研究表明,并非所有收入来源都是相同的,有些收入来源属于单次收入,有些则属于持续性收入。你只要问一下自己下面这个问题,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收入来源是属于单次收入,还是多次持续性收入。
“你每个小时的工作能得到几次金钱给付?”如果你的答案是“只有一次”,那么你的收入来源就属于单次收入。
最典型的就是工薪族,工作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不工作就没有。自由职业者也是一样,比如出租车司机,出车就有收入,不出车就没有;演员演出才有收入,不演出就没有;包括很多企业的老板,他们必须亲自工作,否则企业就会跑单,甚至会垮掉,这些都叫单次收入。
多次持续性收入则不然,它是在你经过努力创业,等到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即使有一天你什么也不做,仍然可以凭借以前的付出继续获得稳定的经济回报。要想获得多次收入,通常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方式,以一个作家为例,他在写书期间一分钱都赚不到,而是要等书出版后才会有报酬。这前后需要两年的时间,作家才能获得这个收入来源。但是,这种等待是值得的,此后,作家每半年就会收到一张相当优厚的版税支票。例如:金庸先生虽已退休隐居,但是每年的版税收入还是高达2000万新台币。这就是持续性收入的威力——持续不断地把钱送入你的口袋。
第二种方式就是银行存款。存款达到一定数额,你不用上班靠利息也能生活。利息属于典型的多次收入,但是银行的利率太低。你想每个月拿到2000元,差不多要有150万元的存款,还要交20%的利息税。
第三种方式是投资理财。就是通过购买股票、基金、房地产等项目使你的财富升值。但这首先需要你有一笔很大的资金,而且还需要非常专业的机构帮你运作,才能确保你的投入产生稳定的经济回报。这种方式在国内还不够成熟,风险比较大。
第四种就是特许经营。像麦当劳、肯德基的老板即使什么都不做,每个月也能够获得全球所有加盟店营业额的4%作为权益金——因为你加盟了他们,就得向他们缴管理费用。
其实,富人真正的财富,不在于他拥有多少金钱,而是他拥有时间和自由。因为他的收入来源都是属于持续性收入,所以他有时间潇洒地花钱。
因此,财务自由不是在于拥有多少钱,而是拥有花不完的钱,至少拥有比自己的生活所需要更多的钱。在富人看来,金钱数量的多少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看待金钱,怎样根据自己的收入制定合理的开支计划。在获得财务自由的同时,我们还应关注精神的升华,获得心灵的宁静平和。
做金钱的“总司令”
一旦人们为支付生活的账单而整天疲于奔命,就和那些蹬着小铁轮子不停转圈的小老鼠一样了。老鼠的小毛腿蹬得飞快,小铁轮也转得飞快,可到了第二天早上醒来,他们发现自己依然困在老鼠笼里。
一般的人们,如中产阶级和穷人,他们都在为钱而工作,他们害怕没有钱,不愿面对没钱的恐惧,对此他们做出了反应,但不是用他们的头脑。他们的感情代替了他们的思想,正是如此,他们不去分辨真相,不去思考,只是对感受做出反应。他们感到恐惧,于是去工作,希望钱能消除恐惧,但钱不可能消除恐惧。于是,恐惧追逐着他们,他们只好又去工作,希望钱能消除恐惧,但还是无法摆脱恐惧。恐惧使他们落入工作的陷阱。挣钱——工作——挣钱,希望有一天能消除恐惧。但每天他们起床时,就会发现恐惧又同他们一起醒来了。恐惧使成千上万的人彻夜难眠,忧心忡忡。
我们要冷静地面对金钱,控制你的金钱,在你的人生各个阶段制定好你的用钱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和重要的;另外就是进行投资,用钱来赚钱,等你的财富资产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你的资产将会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你便会最终实现财务上的自由,此时,你可以得意地说:“我是金钱的‘总司令’。”既然是金钱的主人,那就理所当然地让金钱为你工作,你也可以用金钱举办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教育事业等等一切有益于大众、有益于社会的事。
财商高的人与穷人的教育观念不一样
为了让改变人生的教育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影响到智力、情感、行为和精神4个方面。传统教育主要关注智力教育,传授阅读、写作、算术等技巧,它们当然都非常重要,但让许多的人非常怀疑智力教育能否真正影响人们的情感、行为和精神等方面。
传统教育的弊端,就是它放大了人们的畏惧情绪。具体说来,就是对出错的畏惧,这直接导致了人们对失败的畏惧。传统学校的老师不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是利用他们对失败的畏惧,对他们说出诸如此类的话:“如果你在学校没有取得好成绩,将来就不会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穷人也像传统学校的老师那样不断地叮嘱自己的孩子,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拿个文凭,毕业才能找到好工作。
另外,人们当年在校期间,常常由于出错而受到惩罚,因而从情感上变得害怕出错。问题是,在现实世界中,出类拔萃的人往往就是那些犯了很多错误,并且从中吸取到很多教训的人。
穷人总是与学校里的老师站在同一立场上,认为犯错是人生的败笔。与之相反,财商高的人则认为:“犯错是我们进步的必由之路,正是因为我们反反复复地摔倒,反反复复地爬起来,我们才学会了骑自行车。当然,犯错而没有从中吸取教训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这么多人犯错后撒谎,就是因为他们从情感上害怕承认自己犯错,结果他们白白浪费了一个很好的使自己提高的机会。犯错之后,勇于承认它,而不是推托到别人身上,不去证明自己有理或者寻找各种借口,这才是我们进步的正确途径。犯错之后,不愿意承认或者推托到别人身上,实在是一种莫大的罪过。
在传统商业领域,讳疾忌医、不愿意承认错误的态度非常盛行。如果你犯错,常常就会被解雇,或者受到惩罚。刚刚开始在公司学习销售的时候,业绩不佳的销售员也常常会被公司解雇。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畏惧失败的世界里,而不是一个积极学习、接受教训的世界中。因此,无数供职于各类公司的职员依然是一只“蛹”,永远等不到化蛹成蝶的那一天。是的,一个人如果终日生活在被畏惧、失败紧紧包裹的“茧”里面,怎么可能去翩然飞翔?
在直销领域,领导者关注的是与那些业绩欠佳的人一起合作,鼓励他们进步,而不是轻率地解雇他们。事实上,如果因为摔倒而受到惩罚,你可能就永远学不会骑自行车。
财商高的人在财务上比很多人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比别人经历了更多的失败。也就是说,他们之所以能够领先,是因为曾经犯过更多错误。打消了自己对于犯错的畏难情绪,才有可能开始飞翔。
直销领域成功的领导者往往都具有激发他人斗志的能力,能够触动跟随者内心中的伟大之处,激发他们奋勇向前,超越人性弱点,超越自身的怀疑和恐惧。这就是改变人生的教育的巨大力量。
“教育”一词的本意是“教导、引导”,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它们往往建立在畏惧的基础上,畏惧失败,而不是积极应对挑战,从自身错误中吸取教训。在我们看来,现行的传统教育只能“引导”出我们内心中产阶层的一面,让人们感到不大安全,需要找一份工作,拥有一份稳定的薪水,整日生活在对犯错的恐惧之中,总是担心如果自己与众不同就会招来周围人的各种揣测。
改变人生的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不同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前者强调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不是单纯惩罚犯错的人,二是前者强调人类精神,而这种精神力量足以帮助人们克服智力、情感和行为能力的任何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