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适圈,远离那些让你身不由己的大量信息
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曾对学生说,如果你学我这门课,那你一天就只能睡两个小时。学生想,那我要是学四门课,我就没有睡觉的时间,还得倒贴睡眠时间。
在哈佛,一个博士生可能每3天就要读完一本几百页的书,还要上交阅读报告。
然而在生活中,却有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想去面对的。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无力应对及反抗,悲观的人就用自我催眠的方式麻痹自己,选择逃避,觉得踏出舒适圈是一件非常骇人的事。舒适,让很多人失去自控能力,他们把决定权交给命运,处于一种庸庸碌碌状态。
而哈佛人却拒绝舒适,在哈佛,舒适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也是一件让哈佛人不齿的事情。哈佛老师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诫: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我们没有哈佛的那种氛围,但我们要学着走出舒适圈。而这最重要的是从小处做起,先完成那些力所能及的事,选择一种较小的无效行为模式,通过准备式的训练来学会控制。通过身体上的行为来改变生活中的细微的行为模式,你会逐步踏出舒适圈。当你踏出舒适圈,你就是改变了行为模式,开始控制自己。当你在某一领域重新控制自己,你就会有信心在其他领域得到改变。切忌脱离实际,无论你的行为模式是什么,都要做好准备,逐步改变。当你踏出舒适圈,无论步伐多小,都要奖励自己。
除了走出舒适圈,我们还要学会拒绝一些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常常让我们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让我们成为它们的傀儡,从而失去自控能力。
有句话叫作:“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会成为真理。”当画面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时,我们往往会多想几次,这样一个重复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行为。由于我们已经被美好表象催眠,听者已经被大量重复信息催眠了。如果说一遍、两遍,我们的左脑会通过评判机制将其抵挡在外,那么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三年、五年,每天不断地循环灌输,再强大的评判机制也有被摧垮的一天。广告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将顾客催眠的。一个有自控力的人,应该能区别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信息是有害的。
除了那些不断重复的信息容易让我们失去正确判断外,权威的催眠能力也不可忽视。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在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的一堂课上,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国教师,说这位教师是著名化学家。实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介事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的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
这是因为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权威效应”。人们对权威的崇拜和权威情结的迷恋,让他们对所谓的权威信服、听从。名人的成功带着人们所羡慕的光环,因此,名人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为一个羡慕、崇拜、想要模仿和接纳的榜样。名人的行为、语言甚至外在的装饰、声音、眼神都会被人们的潜意识接纳,达到催眠效果。
榜样的催眠力量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催眠效果,使后人不断传承他们所带来的美好东西,并且在传承的过程中挖掘深的层次、扩充新的内容、纠正现有的缺陷,加上时间的沉淀,使得我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对于榜样的力量,哈佛大学一向运用得很好。迄今为止,哈佛大学先后诞生了8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30位普利策奖得主。这些榜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哈佛学子,在求知的道路上扬鞭前进。
【反本能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