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太后——后妃掌政的鼻祖
母凭子贵,顺利掌权
芈姓乃楚国的国姓,宣太后出身楚国贵族,后来秦楚联姻,她嫁给了秦惠文王。秦国后宫分为八个等级: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芈氏嫁给惠文王后被封为八子,可见其最初在后宫的地位并不高,但是芈氏连生下3个儿子,母凭子贵,她的身份也自然日益尊贵了。
相较于惠文王后,惠文王更宠爱芈八子,惠文王后对此相当不满,于是千方百计要收拾芈八子。秦惠文王死后,惠文王后所生嫡子即位,即秦武王。失去了秦惠文王的庇护,面对醋意极盛的惠文王后,芈八子在秦宫里的地位愈发低下。惠文王后与秦武王甚至将芈八子的儿子嬴稷送到燕国去当了人质。
不过,继位的秦武王并非雄才大略之人,他身高体壮,勇力超人,重武好战,行为举止都像个莽夫,常以斗力为乐,凡是勇力过人者,都被他封为大官。秦武王在攻下洛阳后,直奔周室太庙察看九鼎。其臣孟贲将鼎提起离地面半尺高,就重重落下。秦武王为证明自己的勇力,不顾身边人的劝阻,也去举鼎,不过力不能及,最后鼎砸在秦武王的右脚之上,鲁莽的秦武王当晚便气绝而薨。
与芈八子为同母异父姐弟的魏冉,早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在秦国任职,秦武王一死,他便挺身而出,和姐姐以及背后撑腰的燕、赵两国一起,拥立自己的外甥公子嬴稷为王。但秦惠文王儿子众多,惠文王后和秦武王的嫡妻武王后共谋拥立公子壮为王,与芈八子公然对立。经历了长达三年史称“季君之乱”的王位争夺战,最终,魏冉所代表的公子稷最后胜出。嬴稷托母亲和舅舅的福,成为新一任秦王——即秦昭王。
嬴稷即位,三十岁的芈八子当上了秦国太后,称“宣太后”。为了巩固幼子的王位,她用了世上最直接的方法——联姻,也就是为儿子迎娶楚王的公主为王后,同时也将秦女嫁到楚国。
宣太后由此正式执掌了大权,她开始任用自己的亲信。魏冉被封为将军,控制了秦国军政大权。至于宣太后的另两个儿子,更要有所封赏。公子市封为泾阳君,封地在今陕西泾阳,后来又换了一块封地宛(今河南南阳);公子悝封为高陵君,封地在陕西高陵,后来又换封地为邓(今河南郾城)。不过,从这些封地的增加也可以看得出来,宣太后专权时期,为秦国扩张了不少地盘,其治国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经过宣太后一番费心整治,秦国国政基本实现了稳定,甚至正逐渐强大。这正是宣太后独具胆识之处,她以其强有力的政治手腕,维护了国家统治的稳定,更为发展国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自由奔放的论政风格
宣太后的赫赫政绩为人所铭记,但民间更感兴趣的是她的风流韵事。不过,宣太后找情人很有原则,换句话说是很“势利”,她选择的情人对于秦国而言必定是利国、利家、利己、利民。
秦惠文王在世时,义渠就已归附秦国,但惠文王、武王相继过世之后,继位的秦昭王年幼无能,义渠自然对秦国虎视眈眈,甚至明目张胆地侵扰边民,蚕食边土。义渠王年轻力壮,桀骜不驯,竟把色迷迷的目光投在宣太后身上。出于无奈,宣太后主动献媚。义渠王为此耀武扬威,以为霸占宣太后就能霸占秦国。
宣太后献媚于义渠王,可谓忍辱负重,实际上却是在暗中谋划,欲先借义渠王之力强大秦国,再伺机除掉义渠王。宣太后奉承义渠王多年,慢慢地将秦国势力扩大。一次云雨中,宣太后趁义渠王无精打采之时,在温柔乡中突然发难,杀了义渠王,随即派兵灭掉了戎狄。据说,和义渠王一同死掉的还有她和义渠王所生的两个儿子。
宣太后情夫众多,她的最后一位也是最出名的一位情夫是一个名叫魏丑夫的大臣。宣太后常常以共商国是为幌子,宣魏丑夫入宫,以尽鱼水之欢。魏丑夫的出名是因为宣太后临死时的故事:
宣太后病重将死时传令说:“为我下葬时,一定要魏丑夫殉葬。”魏丑夫得知此事之后,十分恐惧。大臣庸芮向宣太后进言说:“人死以后还有知觉吗?”宣太后回答:“没有知觉了。”庸芮进一步说:“如果人死后无知,那么您岂不是白白牺牲了心上人的性命?假如人死后有知,那么先王这几十年来在地底下,怒火恐怕十分旺盛了,太后您见到先王,补过还来不及,哪有机会跟魏丑夫相会?”宣太后一想,的确有道理,于是应道:“你说得很有道理,就照你说的办。”宣太后听了庸芮的劝服,才决定不要魏丑夫陪葬,魏丑夫终于逃过一劫。
不过,关于宣太后的各种真假不明的传闻或者真实的故事,其中最让世人瞠目的,并不是她杀情夫、夺地盘,杀伐果断不让须眉,而是其自由奔放的论政风格。
韩国雍氏被楚国围攻,时长5个月之久。韩襄王多次派遣使者向秦国求救,然而宣太后始终不肯答应,不愿让军队出崤山去援救韩国。后来,韩国派出尚靳为使者,前往秦国说服秦昭王和宣太后,未果。韩襄王最后派张翠出使秦国说服秦国左丞相甘茂做了说客,终于说动秦昭襄王下令出兵,楚国闻讯后撤军,韩国的危机由此才解除。
期间,尚靳到达秦国时,对秦昭王和宣太后说:“韩国对于秦国来说,就像一个屏障,有战事时就是先锋。现在韩国万分危急,我听说‘唇亡齿寒’,如果秦国不派兵相救,秦国将来也会遭殃的。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个问题。”
宣太后认为在韩国派来的众多使者当中,唯独尚靳说理十分有说服力。于是,宣太后单独召见尚靳,对尚靳说:“我服侍惠王时,惠王把大腿压在我身上,我感到疲倦不能支撑,他把整个身子都压在我身上时,而我却不感觉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后者对我来说反而比较舒服。现在你要求我派兵帮助韩国,如果兵力不足,粮食不多,就无法解救韩国。解救韩国的危难,每天要耗费数以千计的物资,你们韩国多少得让我有些好处才行呀!”
两国之间派兵的大事,本是严肃而郑重的事情,但宣太后竟以夫妻之事作比,由此可见宣太后的开放不羁。
一决高下,太后惨败
公元前270年,即秦昭王三十七年,宣太后一族势力日益强大,虽无篡位之意,但朝中诸事皆取决于外戚集团之决断,秦昭王无时无刻不处在大权旁落的惶恐之中。
范雎,字叔,故人称范叔,魏国人。范雎原本为魏王做事,其才能过人,但因才获罪,被奸佞小人所妒忌,魏王听信谗言打算处死范雎。恰巧秦国前往魏国的使者是颇有见识的王稽,王稽看到了范雎身上的才华,于是买通看守,将范雎带到了秦国。
当范雎来到秦国后,秦昭王屏退左右,单独召见了范雎,与之促膝长谈,双方由此明确了彼此的心意。
《范雎说秦王》中记载,范雎对秦王点出了秦国的弊端隐患:“大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谄,居深宫之中,不离阿保之手,终身迷惑,难以明断善恶。长此以往,大者宗庙倾覆,小者自身孤危。”他对秦王说,听闻秦国朝中重臣都是太后的亲信,大权旁落,政令又怎能出自大王之手?臣听说善于治国的君主,一方面在国内加强权威,一方面亲自执掌外交政策。穰侯(指魏冉)派出的使者操纵王权,任意和诸侯结盟或断交,擅自对外用兵,征伐敌国,朝野上下,莫敢不从。于是,打了胜仗,战果全归穰侯所有;一旦失利,则令百姓怨声载道,祸害由国家承受。当今秦国,太后、穰侯呼风唤雨,没有臣民知道上有大王。幸好臣今日还能看见大王孤立于朝堂之上,真担心将来秦国主持国政的君王,不再是大王的子孙!
秦昭王并非平庸之辈,对宣太后和穰侯魏冉早就有所顾忌,范雎这一番分析正说中他的心事。他对范雎感叹道:“当年齐桓公得到管仲,把他称为‘仲父’,寡人今日得到先生,先生也是寡人的‘仲父’。”之后封范雎为相。
范雎担任宰相之后,大力推行改革,肃清政治。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帮助秦昭王肃清了太后的势力。秦昭王真正把握实权之后,很快就废掉宣太后,并流放穰侯魏冉,原太后亲信大都被赶出函谷关,秦昭王在范雎的帮助下,终于结束了宣太后的统治。公元前265年十月,宣太后被废的第二年,曾经威震八方的芈氏病逝,死后葬于芷阳骊山,谥号宣。